目前,科學家在67個蝎虎座BL型天體(BL Lac天體)中檢測到甚高能γ射線,僅在9個平譜射電類星體(FSRQ)中檢測到甚高能γ射線,這是由于BL Lac天體γ光子輻射區(qū)附近具有較少的TeV吸收介質。而因Klein-Nishina效應和寬線區(qū)的強吸收,在FSRQ中可觀測到甚高能γ射線的源的數(shù)量較少。因此觀測到的γ光子的產(chǎn)生機制、輻射區(qū)位置備受天文學家關注。多波段光變曲線研究是剖析此類源物理結構和過程的有效手段。
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星系宇宙學團組博士研究生袁琦及合作者,分析了FSRQ PKS 1510-089的長期多波段光變曲線的相關性和射電波段的準周期震蕩特征。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天體物理學雜志》(The Astrophysical?Journal)上。
2008年至2018年,科研人員利用多個天文觀測儀器采集到用于該研究的光變曲線數(shù)據(jù),包括天基費米大面積望遠鏡在γ射線波段的觀測、中小孔徑望遠鏡系統(tǒng)和斯圖爾德天文臺的望遠鏡在光學和近紅外波段的觀測,以及梅沙霍維射電天文臺的13.7米射電望遠鏡在37 GHz波段的觀測。該研究采用Z變換離散相關函數(shù)(ZDCF)算法探究了不同波段光變曲線之間的相關性和時間延遲。研究發(fā)現(xiàn):γ射線與光學-近紅外之間以及光學與近紅外之間的光變曲線之間具有顯著相關性,對應的時間延遲均小于采樣間隔;γ射線和光學-近紅外的輻射均領先于射電輻射。此外,針對37GHz波段的射電輻射,該工作采用歸一化的Lomb-Scargle周期圖、加權小波Z變換和REDFIT技術探尋未分解的噴流核主導的光變曲線,發(fā)現(xiàn)存在大約1540天的潛在準周期。
光變是AGN的主要觀測特征之一,不應局限在耀變體這類噴流主導的極端性質天體。科研人員將持續(xù)在理論和觀測角度關注不同AGN子類的光變問題(如中等質量黑洞活動星系核的光變、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引起的光變等)。
多波段光變曲線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