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其他 > 業(yè)界動態(tài) > 范德華力和卡西米爾效應

范德華力和卡西米爾效應

2023-02-08
來源:萬象經驗

1948 年,物理學家亨德里克?卡西米爾在荷蘭埃因霍溫的飛利浦研究實驗室工作,他正在研究膠體的特性。當時人們認為,這些材料的特性由范德華力決定,這種力是存在于中性原子和分子之間的遠程吸引力。1873 年,范德華引入了分子間力的概念,但沒有從理論上解釋它。然后在 1930 年,弗里茨?倫敦率先用非相對論量子力學解釋了分子間作用力。

但是,卡西米爾意識到,用于解釋范德華力的理論無法正確解釋他在膠體上獲得的實驗測量結果。隨后,卡西米爾與德克?波德 (Dirk Polder) 合作,找到了包含相對論效應的分子間力的簡單表達式。他們的結果是倫敦-范德華力的推廣,包括由于光速有限造成的延遲.

卡西米爾對結果的簡單性很感興趣,他試圖尋找更簡單的解釋。在與尼爾斯?玻爾交談后,他提出這可能與真空能有某種關聯。卡西米爾發(fā)現,當分子被完美導電板取代時,基于真空能量的計算會進一步簡化。其想法是,當兩個不帶電的導電板被放置在相距幾納米的真空中時,就會產生一個吸引力。

在量子真空中,電磁漲落作為間歇性電磁模式出現和消失,在自由空間中跨越無限波長范圍。在兩個板之間,較大的波長不會存在,由兩個板之間的間隙形成的光學腔限制了腔內可能存在的模式數量。于是外部的波與內部的波之間存在的差異,產生了將它們向內推的有效凈力。

由于這種力隨距離增加迅速衰減,因此只有當物體之間的距離非常小時才能測得到。在亞微米尺度上,這股力量變得如此強大,以至于它成為不帶電導體之間的主導力。當間距大約是原子典型尺寸的一百倍時,卡西米爾效應產生相當于大約一個大氣壓的壓力。

卡西米爾最初的目標是計算可極化分子之間的范德華力。1956 年葉夫根尼?利普希茨發(fā)現了一個計算非理想導體板間范德華力的一般理論,并且能夠證明 卡西米爾力只是一種特殊情況。1975 年,施溫格發(fā)現了另一種計算卡西米爾力而不參考真空能量的方法。然后在 1997 年, 史蒂夫?拉莫洛克斯定量測量了該力,誤差在理論預測值的 5% 以內。

通常,高能物理學家將卡西米爾力視為一種源自真空能量的力。但在凝聚態(tài)物質界中,更流行的觀點是它與范德華力具有相同的物理起源,不依賴于真空的能量。真空能量方法側重于宏觀起源,而范德華的方法側重于微觀起源。在專業(yè)文獻中,這兩種方法通常被認為是兩種互補的方法,但是這兩種方法哪一種更基本?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