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是最好的裁判,股價是公司現狀最好的反映。
11月23日,小米交出了三季度的成績單。根據財報顯示,三季度小米總營收為704.7億元,同比下滑9.7%;凈虧損為15億元,去年同期為盈利7.88億元;經調整后凈利潤為21億元,同比下滑59.1%。
對于這份不太理想的成績單,小米表示三季度之所以凈利潤會出現虧損,主要原因是受到公司投資組合中被投公司的公允價值下降影響,并非小米實際的業(yè)績虧損。
對于小米的“解釋”,市場似乎根本就不買賬。11月24日,小米股價下跌3.57%,市值為2352.66億港元,距離歷史最低位8.28港元(前復權)只有一步之遙。
據悉,本月以來恒生科技指數漲幅達到了25.6%,同期的小米集團漲幅則只有7.26%,如果從年初開始算起,小米股價跌幅竟高達50%,股價腰斬。那么小米集團為什么不被市場“認可”?小米集團是否被低估了?
當下,小米最受外界關注的一共有兩大板塊:
第一,手機板塊。實際上自去年下半年開始,由于需求的減少,全球消費電子板塊需求一直都在萎縮,以手機起家的小米自然也受到了影響。
今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機板塊收入為425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的478億元減少11.1%。對此小米解釋,這是由于智能手機出貨量及平均銷售單價下降所導致的。
當然,這并不是小米一家的問題。根據相關機構統(tǒng)計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2.98億部,同比下降9%。前五大廠商當中只有蘋果逆勢增長,增幅為8%。
第二,智能汽車板塊。目前這個板塊依然是全球的風口板塊,但是已經開始進入擠泡沫階段,今年以來全球新能源汽車龍頭特斯拉股價已下跌47.99%,股價接近腰斬。國內造車新勢力股價表現也是非常之差,只有跌幅最小,為6.95%。
對于小米而言,新能源汽車板塊關乎未來,因此其投入方面也是毫不吝嗇。根據財報顯示,小米三季度研發(fā)費用為41億,環(huán)比增長8.1%,而研發(fā)費用的大頭就花費在了造車領域。據悉,小米的汽車研發(fā)團隊已經超過了1800人。
除此之外,小米還在汽車產業(yè)鏈進行了廣泛的布局。根據相關統(tǒng)計,小米在智能汽車產業(yè)鏈投資的公司已經超過60家,投資的重點大多在自動駕駛以及芯片領域。
根據財報顯示,三季度小米在包括汽車在內的創(chuàng)新業(yè)務上投資8.29億元。小米總裁王翔稱,小米在造車上投資的效率和規(guī)模對經營不會產生重大影響。
從小米的財報來看,主業(yè)的疲軟加上造車業(yè)務的不斷燒錢,是市場最大的一個擔憂。當下,這是一個無解的答案,小米只剩下了繼續(xù)往前走的一條路。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此前做過判斷,新能源車市場很快就會從藍海變成紅海,而且競爭會異常慘烈。從當下的現狀來看,似乎新能源汽車企業(yè)已經提早進入到了競爭階段。目前,衡量各家車企的指標已經從其他概念聚焦到了交付數據上,且今年以來造車新勢力之間的交付量出現了明顯的變化,此前一直領頭的“蔚小理”優(yōu)勢明顯喪失。
對于小米而言,這并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到時候小米的汽車不能在恰當的時間量產,那么到時候市場不一定會有小米的一席之地。
雷軍曾說過:“汽車行業(yè)將從機械演變?yōu)橄M電子,市場份額高度集中于頂級玩家手中;當電動汽車行業(yè)成熟時,世界前五大品牌將占據80%以上的市場份額;我們成功的唯一途徑是成為前五名之一,并且每年出貨量超過1000萬輛?!?/p>
很顯然,1000萬輛在目前來看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數字,不管是特斯拉還是比亞迪,年交付1000萬輛都需要十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作為一家還沒有量產的車企,市場對于小米汽車未來的信心似乎并不是很足。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