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數據,交通運輸占全球與能源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 23% 左右,其中公路運輸占 72%。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各國政府對乘用車等輕型車輛實施了更嚴格的排放法規(guī)。雖然該行業(yè)一直通過穩(wěn)步改進內燃機、車輛空氣動力學和輪胎技術來達到這些更高的標準,但一些汽車市場的新規(guī)則可能需要進行重大轉變。
歐洲和中國將率先采用電動汽車。一些國家打算到 2040 年禁止銷售化石燃料汽車,并提供大量財政激勵措施來推動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盡管有這些激勵措施,可持續(xù)電動汽車采用的主要驅動力將是經濟而非監(jiān)管,只有當總擁有成本實現平價時,電動汽車才會開始在新車銷售中占據重要份額。
主要問題是半導體短缺。發(fā)生在夏季的危機高峰現在已經被克服。從秋季開始,供應的改善促使研究公司和管理人員預測情況將逐漸正?;?。直到 2022 年上半年結束,預計仍會遇到困難,但規(guī)模要比最近幾個月小得多。
為什么目前全球半導體供應會出現瓶頸,大概會持續(xù)多久?
自 2020 年以來,許多因素匯聚在一起,許多人認為這是一場“完美風暴”的挑戰(zhàn)。Covid 及其變種不僅導致了封鎖和勞動力短缺等形式的延誤,而且汽車、消費電子和物聯(lián)網等行業(yè)對半導體的需求不斷增長,導致需求過剩和供應非常有限。
同樣重要的是要記住,半導體生產既昂貴又耗時。即使有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從生產到封裝芯片仍需要超過 26 周的時間。根據我們 DSI 網絡的數據,我們估計要到 2023 年上半年才會出現緩解。
當前供需失衡的長期影響是什么,企業(yè)如何才能最好地駕馭它們?
除了短期延誤和昂貴的現貨采購以滿足采購需求之外,這里的長期影響還揭示了當前供應鏈中的漏洞和效率低下。缺乏可見性、在設計時對彈性的關注以及風險緩解不力都是多年來一直在討論的問題,但現在我們面臨著供應鏈準備不足的后果。
電子價值鏈的數字化轉型在某種程度上一直是一個討論,但現在它已成為該行業(yè)的當務之急。企業(yè)需要退后一步,承認其可見性方面的差距,了解對外部情報的需求,并意識到從長遠來看,微小的調整或小舉措將不再奏效。
全球汽車公司使用哪些策略來維護供應鏈?
汽車行業(yè)的高管們專注于不惜一切代價防止全面停產,因為這是產生最大成本的地方。我們看到通用汽車等短期解決方案從全尺寸皮卡和 SUV 上移除了自動啟停系統(tǒng),僅僅是因為鑒于短缺,車輛無法以這些能力離開生產線。
通用汽車首席執(zhí)行官公開表示,他們將通過“與制造商建立直接關系”來做出“重大轉變”。所有這些都導致人們重新關注汽車供應鏈中的協(xié)作和可見性,而這正是行業(yè)領導者近期努力的重點。
供需失衡如何增加假冒芯片的風險?
雖然假冒芯片并不是什么新鮮事,但目前的短缺使許多供應鏈陷入困境,并導致不明智的恐慌或在沒有先對供應商進行適當審查的情況下進行現貨采購。這些類型的組件通常通過瞄準因完全缺乏組件而面臨關閉危險的生產線進入供應鏈。
對于直接從芯片代工廠采購的大型制造商來說,這不是問題。當公司從供應商下游的分銷商那里小批量購買芯片時,假冒芯片往往會成為一個問題。
這里需要注意的一件有趣的事情是,公司完全意識到假冒產品的可能性,但如果沒有適當的情報和對值得信賴的供應商庫存的洞察力,他們往往會發(fā)現自己陷入困境并做出冒險的決定以防止假冒偽劣。全面停產。
需要做些什么來彌補汽車行業(yè)目前的短缺?
短缺如此嚴重的部分原因是汽車制造商與其他所有人都從同一個供應池中采購。在某種程度上,像特斯拉這樣的制造商能夠通過設計自己的芯片和架構來回避短缺,這提供了兩個明顯的好處:連接供應,無需與競爭對手或其他行業(yè)共享。
OEM 和一級供應商需要退后一步,重新考慮他們的產品設計和平臺戰(zhàn)略。通過對專有架構進行更多投資并與供應商密切合作,他們可以獲得對芯片的獨家訪問權。
隨著福特和通用汽車最近宣布他們打算進入半導體業(yè)務,我們已經看到了這種趨勢。福特將與半導體制造商 GlobalFoundries 合作,而通用汽車已開始與高通公司和恩智浦半導體 NV 等芯片制造商合作,以更密切地參與流程和供應。
短缺沒有靈丹妙藥,但汽車制造商正在做出明智的決定,以確保新的戰(zhàn)略和供應鏈,以確保未來采購的可行性。
電池原材料情況如何?是否有足夠的原材料可以完全過渡到電力?
我們看到原材料供應商的價格上漲,交貨時間延長,工廠滿負荷運轉。與運行了數十年的傳統(tǒng)汽車供應鏈相比,電動汽車電池的供應鏈相對較新。
汽車制造商正在與鋰等關鍵材料的開放提取站點合作,并專注于可持續(xù)和合乎道德的采購,但隨著電動汽車推廣的積極目標繼續(xù)與當前挑戰(zhàn)的現實相悖,短缺和價格上漲可能會繼續(xù)影響這些供應鏈.
這可以通過對采購電池材料的投資來緩解,這在一定程度上已經看到,但就像半導體一樣,為鋰等物質建立新的提取地點的時間很長,并且不會立即解決供應減少的問題。
未來經濟或行業(yè)可能面臨哪些風險?
除了短缺之外,與 Omicron 等 Covid 變體的持續(xù)戰(zhàn)斗可能會導致工廠關閉或延誤的死灰復燃。勞動力短缺也是一個問題,以及中美之間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
這里的要點是風險永遠存在,我們現有的可見性、彈性和風險緩解水平不足以承受當前或未來的挑戰(zhàn)。隨著我們進入 2022 年,整個電子價值鏈中的組織應該首先優(yōu)先考慮這些能力。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