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廠商并購進行時
最近一段時間,國內陸續(xù)出現企業(yè)并購的消息。其中并購較多的當屬模擬芯片廠商,我們都知道,模擬芯片種類多且細,模擬芯片龍頭TI和ADI也是通過橫向并購的方式不斷豐富擴展品類,全產品系列是各個模擬芯片公司發(fā)展的趨勢。國內模擬芯片廠商這幾年逐漸開始在細分領域取得一定成就,已經出現多家依靠有限品類率先上市的芯片企業(yè),他們的營收小有規(guī)模,逐漸有財力進行橫向并購擴展。
如果說之前很多的收購主要集中于上市公司,那么現在非上市公司的收購也已經開始出現。日前,琻捷宣布完成收購聚洵半導體76.90%股權?,n捷電子成立于2015年,是由幾位留學歸國的復旦校友和西電校友創(chuàng)立?,n捷在汽車傳感器芯片領域有深厚的積累,聚洵主要產品為電源芯片和信號鏈芯片,兩家的合并將重點發(fā)力車規(guī)級傳感芯片和電源芯片的整合和集成。
6月6日,功率半導體器件廠商揚杰科技以公開摘牌方式2.95億元收購湖南楚微半導體40%股權。楚微半導體是一家晶圓制造廠,成立于2019年6月,隸屬于中電科四十八所,目前已建設一條8英寸0.25μm~0.13μm集成電路成套裝備驗證工藝線,月產達1萬片。隨著楚微的加入,將突破產能瓶頸,提升制造工藝水平,進一步發(fā)揮IDM一體化優(yōu)勢,強化中高端功率器件布局。
今年5月22日晚間,韋爾股份擬不超過40億元增持北京君正。北京君正的存儲芯片和韋爾股份的CIS可在車載市場協同擴大市場份額,在模擬細分領域,兩家也可以進行合作實現共同增長。這是國內大型廠商之間的投資合作碰撞。而韋爾半導體和北京君正兩家此前也都進行了一定的收購,韋爾半導體收購豪威科技,拿下了在全球CIS領先的地位,還收購了思比科以及Synaptics 的TDDI業(yè)務。北京君正在收購了芯成半導體(ISSI)后,正成為國內汽車電子領域的佼佼者。
今年3月28日,上海貝嶺發(fā)布公告稱,擬以3.6億自有資金收購矽塔科技100%股權。同時,上海貝嶺發(fā)布公告表示,公司目前持有上海嶺芯70%股權,公司擬以自有資金收購剩余30%股權,交易價為5005萬元人民幣。其中矽塔科技專注于電機驅動和控制芯片研發(fā),上海嶺芯是電源管理類芯片廠商,兩家的并入將豐富和完善上海貝嶺的產品線,也將進一步加速上海貝嶺向工控、汽車電子應用領域的轉型升級。
2021年8月,聞泰科技的全資子公司安世半導體完成了對英國最大的化合物半導體代工廠NWF的收購,獲得了100%的硅片生產所有權。安世半導體是全球領先的分立器件廠商,目前已開始正式進軍模擬芯片領域,專注在高壓功率器件、模擬IC的研發(fā)。聞泰科技還收購了歐菲光蘋果攝像頭模組廠,布局智能制造產業(yè)鏈。
2021年10月,電源管理芯片廠商晶豐明源以6.13億并購MCU廠商凌鷗創(chuàng)芯。這是晶豐明源橫向擴展的一個表現,電源管理是模擬芯片,而MCU是數字芯片,但雙方將在采購渠道、技術開發(fā)、客戶資源方面高度協同。晶豐明源的打算是,未來隨著電源管理逐漸走向SoC化,公司將通過收購凌鷗創(chuàng)芯后所獲取的MCU數字芯片設計能力,更增強公司議價權。
關于模擬芯片廠商的并購發(fā)展之道,北京半導體行業(yè)協會副秘書長朱晶的觀察和觀點是:“泛模擬芯片公司收入到1億美金或者10億人民幣上下就要開啟收購模式了,2億美金或者20億人民幣上下就要有自己的封測后道產線了,10億美金肯定需要有自己的fab了。國內幾家比較大的泛模擬芯片公司都是類似的路子?!?/p>
在瞬息萬變的半導體行業(yè)中,贏家是對未來有清晰愿景的領導者,企業(yè)可以通過嚴格的銷售和收購來建立并購優(yōu)勢。
企業(yè)內生增長,自研新品類,建產線
除了通過并購的方式來擴充產線之外,廠商們自研擴充、自建產線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圍繞原有的強項業(yè)務進行服務和補充是芯片廠商的一個致勝策略。例如在CIS領域市場前三的豪威科技,在今年5月份,發(fā)布了首款32位MCU產品,順應了市場對高性能、低功耗國產MCU的需求,正式踏上進軍MCU市場的新征程。
從MCU和存儲芯片開始做起的兆易創(chuàng)新,為了不斷完善MCU生態(tài)協同,已經開始開展模擬芯片業(yè)務,量產了電機驅動芯片和電源管理芯片,其中,電機驅動芯片主要應用于電動工具、機器人、工業(yè)自動化三相 BLDC 和 PMSM 電機,電源管理芯片目前主要應用TWS耳機、便攜醫(yī)療設備等。
在朱晶看來,這屬于巨頭跨界,是很正常的商業(yè)策略。因為現在一個賽道進入了太多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而巨頭們如果只在原來的業(yè)務范圍內發(fā)展顯然增長瓶頸會非常明顯,那就得跨界把和自己主營產品配套的周邊產品線一起做了,給客戶提供一個更加完備的模組化方案,一方面開拓新的產品線,一方面也和自己原產品線形成協同,用組合拳的形式去應對原有產品線的新進入者。
最近幾年來,巨量的融資和上市帶來的充足彈藥,以及良好的國產替代環(huán)境,使國內芯片設計公司蓬勃發(fā)展,也讓芯片設計企業(yè)在供應鏈制造上有了更多的選擇與思考。我們看到,已經有不少Fabless公司開始向Fab-lite模式探索,逐漸模糊了IDM與Fabless的邊界。
例如韋爾股份所建設的晶圓測試及晶圓重構生產線,主要是針對高像素圖像顯示芯片的12英寸晶圓測試及重構封裝。艾為電子2021年8月發(fā)布上市招股書,募集7.3億元用于電子工程測試中心建設項目。圣邦微電子也對外成立了全資子公司來建立測試項目。國內的圖像傳感器龍頭格科微正通過募投自建部分晶圓BSI產線、晶圓制造中試線。
初創(chuàng)企業(yè)抱團成就
一般來說,初創(chuàng)企業(yè)的融資一般是由財力雄厚的專門的投資機構來操作,但是我們發(fā)現,一些尚處于“襁褓”中的本土初創(chuàng)企業(yè)已經開始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了。在本土芯片產業(yè)崛起的道路上,這些初創(chuàng)企業(yè)開始互相攙扶,并肩齊走。
這幾年,GPU賽道、DPU賽道甚至是CPU都陸續(xù)吸引了國內創(chuàng)業(yè)者的熱情。而巨頭如英偉達、英特爾和AMD等都開始紛紛布局這三大領域,補齊自己的產品線,意圖在數據中心拿下更大的市場。譬如GPU霸主英偉達這幾年陸續(xù)推出了BlueField DPU產品和Grace CPU,打造3U一體,繼續(xù)擴展數據中心的業(yè)務。而如果想像這些巨頭一樣,僅靠單打獨斗形成「CPU+GPU+DPU」的全國產系統(tǒng)級解決方案,對于任何一家國產芯片公司幾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目標,但是眾人拾柴火焰高,在生態(tài)上的抱團不失為一個好方式。
2021年10月,GPU芯片企業(yè)壁仞科技投資了DPU企業(yè)云脈芯聯的天使輪,壁仞科技此舉也是為了將來能夠將GPU和DPU高效結合。作為未來數據中心三大處理器之一,DPU除了卸載傳統(tǒng)CPU任務外,更能與GPU高速互聯,強化GPU算力性能。同時,壁仞科技當時也表達了在關注CPU、汽車電子等領域。
今年5月31日,CPU廠商鴻鈞微獲得了由華登國際、高瓴創(chuàng)投、鼎暉VGC(創(chuàng)新與成長基金)聯合領投的近8億元天使輪與Pre-A輪融資,其中壁仞科技也參與了跟投。鴻鈞微電子致力于開發(fā)基于ARM架構的服務器處理器(CPU)芯片,主要面向數據中心云計算市場,今年4月份已獲得基于Armv9指令集的新一代Arm? Neoverse? N2平臺的授權。
無獨有偶,去年8月才剛完成數億元B輪系列(B+/B++)融資的JLSemi景略半導體,也投資了一家初創(chuàng)企業(yè)。6月9日,國內DPU芯片企業(yè)益思芯科技宣布完成新一輪數億元人民幣的融資。本輪融資由JLSemi景略半導體和仁宸半導體及其聯合投資方大道寰球資本(MassAve Global)聯合領投,雄牛資本和已有股東勵石創(chuàng)投、櫟芽資本(Oakseed Ventures)強力跟投。景略半導體是一家網絡通信芯片設計廠商,也是國內第一家實現萬兆以上高速以太網物理層傳輸技術的芯片設計公司。去年8月,還與韋爾股份成立了合資公司,強強聯合進軍車載視頻傳輸芯片領域。
我們很高興看到類似這種初創(chuàng)企業(yè)、又是生態(tài)上的合作伙伴之間互相抱團投資支持,這足以顯現出國內企業(yè)在當今這個大環(huán)境下,一起做好芯片的決心。相信以后這種投資現象還會陸續(xù)出現。
寫在最后
是的,國產芯片廠商確實變了,他們開始逐漸變強了,強大到可以通過收購來增添羽翼,進一步與國際大廠比高,陸續(xù)出現在一個又一個品類的榜單中。強大到可以為其他企業(yè)注資共發(fā)展。但成長不是一蹴而就,我們還需要給國產芯片企業(yè)足夠的耐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