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識碼: A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11628
中文引用格式: 饒剛,嚴帥,金彬,等. 100 W半橋LLC諧振變換器快速響應的控制策略設計[J].電子技術應用,2022,48(2):101-106,110.
英文引用格式: Rao Gang,Yan Shuai,Jin Bin,et al. Control strategy design of 100 W fast response half bridge LLC resonant converter[J].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ique,2022,48(2):101-106,110.
0 引言
隨著通信技術的發(fā)展及網絡覆蓋深度與廣度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于通信質量的要求也逐漸增加,而通信電源作為通信系統(tǒng)的“心臟”,一直以來都是通信與電源領域的重點研究對象[1]。當前通信電源普遍采用兩級式電路結構,前級為有源功率因數(shù)校正電路,后級為LLC諧振變換器電路[2]。隨著開關頻率的提升,LLC拓撲電源的電路損耗相應增加,而負載的非線性變化也對電源的快速響應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故而,如何提升電源快速響應特性一直是工程師在進行電源設計時需要考慮的難點。
由于諧振電源器件參數(shù)固化,其動態(tài)特性的提升多從控制回路著手。文獻[4]通過對諧振電容兩端電壓進行分壓串取實現(xiàn)電流信息的采樣工作,該種方案替代了電流互感器,但實現(xiàn)過程較為復雜,對電壓電流的采樣精度有較高要求。文獻[5]提出一種將變頻控制和移相控制相結合的控制方法,基于該種方法能實現(xiàn)變換器的寬電壓增益及全負載范圍的軟開關,但控制環(huán)節(jié)較為復雜,且PI環(huán)節(jié)的使用依舊存在控制回路對非線性負載跟隨性差的問題。文獻[6]依據軌跡控制需實時檢測輸出狀態(tài)的特性提出一種簡化的軌跡控制策略,該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PID控制積分環(huán)節(jié)過大帶來的輸出過沖影響,但在實際應用中受器件寄生參數(shù)及頻率的影響較大,而文中對此并沒有進行深入探討。此外,平均電流控制[7]、電荷控制[8-9]、脈沖寬度調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與脈沖頻率調制(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PFM)混合控制[10]等控制方式在參數(shù)匹配的情況下對LLC諧振變換器的動態(tài)特性都進行了提升,但在系統(tǒng)參數(shù)發(fā)生改變時,上述控制方式將難以獲得理想的控制效果。
本文詳細內容請下載:http://ihrv.cn/resource/share/2000003977。
作者信息:
饒 剛,嚴 帥,金 彬,王文軍
(武漢科技大學 機械傳動與制造工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 武漢43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