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電子元件 > 業(yè)界動態(tài) > 中科院自研RISC-V芯片:28nm,性能可以媲美10nm的華為麒麟970?

中科院自研RISC-V芯片:28nm,性能可以媲美10nm的華為麒麟970?

2021-12-09
來源:互聯(lián)網亂侃秀

大家都知道,目前主流的芯片架構是ARM、X86。其中ARM用于移動領域,主要是手機等,而X86用于PC領域,也就是電腦。

其中X86架構,基本不對外授權,掌握在英特爾手中,而ARM是對外授權模式,使用都要花費高額的費用。

所以后來當RISC-V這個開源的架構出現(xiàn)之后, 立即引起了全球芯片企業(yè)的關注,眾多的企業(yè)投身其中,特別是一些國產芯片企業(yè),覺得RISC-V有望助力中國芯崛起。因為RISC-V是開源的,使用上不會受限制,誰都可以用,不會被卡脖子。

所以我們看到像阿里、華為等等企業(yè)都投身其中,而近日,中科院也有一款自研的基于RISC-V架構的芯片“香山”發(fā)布了。

在12月6日召開的RISC-V峰會上,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包云崗發(fā)布了這顆高性能的RISC-V開源處理器“香山”。

按照介紹,這一顆芯片已經在7月15日就流片成功,基于臺積電的28nm工藝,功耗為5W,二級緩存為1MB,芯片面積為6.6平方毫米。

而大家最關心的性能方面,其SPEC CPU2006成績在9@1.3GHz,相當于ARM的A72/A73的水平。

對于ARM的A72/A73可能大家不懂,這是ARM的CPU核,華為的10nm芯片麒麟970就是用的CPU就是基于ARM公版Cortex A73架構,另外高通驍龍835也是用的的A73架構。

當然,這還要注意一下,麒麟970是8核的CPU,芯片面積達到了96平方毫米,而這顆香山只有6.6平方毫米,其實只是一個CPU核的,單核性能相差不大,但多核性能肯定是不如麒麟970的。

而按照包云崗的說法,第二代RISC-V芯片會采用14nm工藝,預計由中芯國際代工,而頻率為2GHz。性能方面能夠達到SPEC CPU2006的20分左右,那么第二代的RISC-V芯片,預測將會達到麒麟990單核的水平。

當然,大家要注意的是,RISC-V的芯片,目前同樣無法安裝windows,也無法安裝安卓,所以暫時無法用于電腦、手機等上面,主要是用于低功耗的物聯(lián)網、專用設備上。




最后文章空三行圖片.jpg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