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顯示光電 > 業(yè)界動態(tài) > 中科院微電子所在晶體管器件物理領域取得進展

中科院微電子所在晶體管器件物理領域取得進展

2023-01-24
來源:中科院微電子所

近日,中科院微電子所微電子器件與集成技術重點實驗室在有機分子晶體器件的載流子輸運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 

相比于傳統(tǒng)基于無序半導體材料的場效應晶體管中摻雜引起的缺陷鈍化(trap-healing)現(xiàn)象,由有序單晶電荷轉移界面制備的場效應晶體管不僅整體電導、遷移率高,還具有跨導不依賴于柵壓的電學特性,這表明遷移率的提高不僅取決于trap-healing效應,還存在其他影響電學性能的機制。 

針對此問題,中科院微電子所劉明院士團隊制備了基于p型和n型有機分子構成的單晶電荷轉移界面的晶體管器件,探究了電荷轉移界面以及柵氧界面電場的相互作用對晶體管工作時載流子及電導分布特性的影響。相較于界面,單晶體內的缺陷態(tài)減少3個數(shù)量級以上,這意味著更小的散射概率和更高的器件遷移率。通過開爾文探針顯微鏡對表面電勢的柵壓依賴性表征和二維數(shù)值仿真,證實電荷轉移界面的內建電場與柵氧界面電場發(fā)生有效耦合,提高了載流子體傳輸比例,減少了界面無序因素對載流子傳輸?shù)南拗谱饔?,大幅度提升了器件的跨導?nbsp;研究以題Surface Doping Induced Mobility Modulation Effect for Transport Enhancement in Organic Single Crystal Transistors發(fā)表在Advanced Material(先進材料,https://doi.org/10.1002/adma.202205517)雜志上。微電子所博士研究生單宇為第一作者,李泠研究員、王嘉瑋副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微電子器件與集成技術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中科院戰(zhàn)略性先導科技項目的支持。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