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運營商們一直在竭力擺脫“管道化”的命運。
通過引入和推動MPLS、SDN等技術,運營商們想要實現一個智能化、精細化的運營網絡,一個以自身為中心的網絡。
然而,云計算時代的到來,云成為一切的中心。SD-WAN技術的興起,反而加劇了運營商們的“管道化”。
正當運營商們陷入絕望之時,SRv6出現了,運營商們重新燃起了希望。
▉ SRv6,運營商們的曙光
云計算時代,各類服務和應用紛紛上云,云計算中心變成了巨大的虹吸壺,吸收著所有的資源。
SD-WAN技術,就像云中心的吸管,overlay在一切網絡上。對于運營商來說,只能感慨:“云深不知處,唯見流量增”。
淪為管道的運營商,不知道用戶在做什么,也不知道云端發(fā)生了什么,只是看到網絡上的流量飛速增長。
為了窺探流量的“秘密”,運營商不惜采用DPI技術(深度報文解析技術)。然而,這種方式成本高昂,且效果一般。
SRv6的出現,帶來了改變這種局面的希望:
SRv6報文自身有非常豐富的可編程空間,使得運營商可以更精細化的標識業(yè)務,并基于標識做調度。
當下熱門的基于SRv6技術的APN6(Application-aware IPv6 networking)技術,就是想實現這種標識和調度。
通俗的講,SRv6讓運營商可以卡住網絡“入口”,進行管道控制。交錢,就是VIP,可以走大路;不交錢,就是屌絲,沒人管你走什么路。
Qos經營,其實是人性的經營。給你看得到的體驗差異,讓你掏錢。越是用戶等級劃分精細,收錢效果就越明顯。
SRv6的本質,就是讓運營商有了“通過管道控制云”的可能。
以上,是美好的設想。實際情況中,SRv6的發(fā)展,似乎陷入了困境。
▉ SRv6的困境
國家大力推廣的IPv6,給SRv6做了很好的基礎鋪墊。
然而,SRv6技術標準進展較慢。尤其是頭壓縮技術方面,出現了意見分歧。
SRv6已經形成RFC的標準有兩個:
IPv6 Segment Routing Header (SRH) RFC 8754
SRv6 Network Programming RFC 8986
其他還都在draft階段。
SRv6頭壓縮技術兩個標準也未統(tǒng)一:G-SID、uSID
技術標準的緩慢推進,不僅僅是技術原因,背后也有復雜的利益博弈。
技術標準的分歧,帶來的結果,就是眾多中小廠商猶豫不決,無法快速投入研發(fā)。
這類廠商在IETF沒有影響力,一般只是技術標準的跟隨者。但是,沒有大量中小廠商的參與,僅靠三四個大廠,是很難形成SRv6繁榮局面的。
前期,中國移動發(fā)布《彈性SD-WAN技術白皮書》,提到了眾多方案,基本上都需要末端CPE設備支持SRv6:
末端CPE設備,是眾多中小廠商的主要戰(zhàn)場。
簡化協(xié)議,降低標準化技術要求,推動中小廠商參與SRv6的研發(fā),是當前走出SRv6困境的一個重要著力點。
只有三四個大廠可以做的SRv6 CPE,是不符合發(fā)展規(guī)律的。
▉ 運營商的微妙態(tài)度
技術的推動,需要三大運營商合力。和則共贏、分則具傷。5G前傳的發(fā)展,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但是,目前國內三家運營商對SRv6的態(tài)度,仍然撲朔迷離,舉棋不定。這也是造成眾多中小廠商猶豫不決的重要原因。
中國移動:
大力推動技術標準發(fā)展,牽頭G-SiD,發(fā)布多項SRv6白皮書。
但是,移動當前投資最大的網絡SPN不支持SRv6,暫時也沒有演進的路標。
技術投入聲大,真金白銀投入小。
中國電信:
STN/新型城域網,全面建設SRv6網絡,新采購設備也全部要求SRv6支持。
但是,未看到電信太多的技術牽引表態(tài)。需要什么樣的SRv6 CPE?是否支持G壓縮?
投資投入上,電信是三家中最大的,最堅決的。更需要站出來技術引領一呼,表達出更加開放的態(tài)度。
中國聯(lián)通:
已建成規(guī)模龐大的SR-MPLS網絡,SRv6是否會跟隨呢?仍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SRv6的成功,離不開產業(yè)生態(tài)的繁榮。產業(yè)生態(tài)的繁榮,離不開統(tǒng)一明確的技術標準。統(tǒng)一明確的技術標準,離不開行業(yè)領導者的協(xié)商與退讓。
唯有三大運營商摒棄前嫌、合力共舉,以更加開放的態(tài)度發(fā)展SRv6,讓更多廠商參與SRv6的生態(tài)共建,才能讓SRv6的發(fā)展真正進入快車道,SRv6才會有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