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模擬設計 > 業(yè)界動態(tài) > 面對華為缺貨,魅族和小米是怎么做的?

面對華為缺貨,魅族和小米是怎么做的?

2021-06-16
來源:浪白科技
關鍵詞: 華為 魅族 小米 臺積電

在進入正文之前,大家不妨思考一個問題:如果主管因個人原因請辭,副手會不會因此而升遷?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回答起來卻需要一分為二。如果是小公司,一時半會兒找不到合適的人,多半會給經(jīng)理機會。但大公司不一樣,越是重要的職位,越是容易出現(xiàn)高管空降。對應到馬太效應嚴重的手機行業(yè),華為縮減出貨,既是小米OV沖擊高端的絕佳時機,也是檢驗他們能否獨當一面的年度大考。

回望已經(jīng)過去的2021年上半年,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很古怪的現(xiàn)象,即“除華為之外的手機大廠,無一例外地缺芯不缺貨”。為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就以蘋果公司為例。蘋果曾不止一次地表示,缺芯已經(jīng)對出貨造成了影響。然而事實卻是,因為蘋果縮減5nm訂單,致使臺積電Q1財報差強人意。不僅如此,在今年的618年中大促中,iPhone12還出現(xiàn)了最低優(yōu)惠1000元的“甩賣價格”,這顯然不是缺貨應有的表現(xiàn)。

5月30日,AI財經(jīng)社放出猛料:國內某一線大廠備貨30萬部高端機型(售價接近1萬元),結果只賣出去1萬多部,積壓資金數(shù)十億元。這兩個例子,足以說明缺芯對手機行業(yè)的影響有限,只不過大家囤貨太厲害,才顯得緊張。那么問題又來了,賣不出去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為高估了市場需求嗎?恐怕未必,根據(jù)財報可知,同期的蘋果,在中國市場賺了177.28億美元(約1134億元),同比增長87%。

必須強調的是,中國有著成熟的手機市場,這種程度的增長主要來自于零和博弈。再結合iPhone近五年來,在中國市場銷量不佳的客觀事實,筆者只能說“蘋果首戰(zhàn)大勝,對小米OV實現(xiàn)了一次降維打擊”。那怎么辦,總不能繳械投降吧?于情,這叫華為失去的東西,我們幫華為拿回來;于理,性價比機型利潤微薄,想做大必須沖擊高端機型。于是乎,兩種截然不同的艱難選擇,出現(xiàn)了。

魅族為代表的小廠,在鴻蒙正式開源之前,就官宣要跟華為合作。而小米OV,則選擇了硬啃自研處理器。嚴格來說,OV的立場要更堅決一些,進展也更快,不屬于臨時調整戰(zhàn)略。小米的情況相對特殊,在3月底的發(fā)布會上,雷軍雖然拿出了ISP芯片,但也明確表態(tài)自己要親自操刀新能源汽車。6月12日,中國經(jīng)營報又傳出消息,小米在5月底加大了對半導體人才的招聘力度,同時還在進行IP授權談判。

有些讀者看到這,肯定很想吐槽,但筆者想幫小米說兩句。據(jù)統(tǒng)計,2009至2019年十年時間,華為對手機相關芯片的研發(fā)投入,超過了5757億元。作為上市公司的小米,想要說服股東,花大價錢去干這么一件“板凳要坐十年冷”的事,難度其實非常大。再加上雷軍的工作重心,以及小米的資源,大概率會一點一點地向新能源汽車傾斜,向任正非學習就更難了。

相對來說,接入鴻蒙確實要輕松不少。據(jù)手機中國6月9日消息,華為內部人士在當天透露,鴻蒙OS升級用戶已經(jīng)突破了1000萬大關。這個數(shù)字是個什么概念呢?即便不考慮IOT設備,以及在售機型,華為已售的在網(wǎng)手機也超過7億臺。一個星期的時間,有1000多萬名用戶選擇升級,說明更多人還在觀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魅族的旗艦機日后搭載鴻蒙,必然會帶來一定的銷量。

但這并不改變,魅族同樣承擔巨大風險的本質。當年黃章不滿高通的高收費,選擇硬剛,已經(jīng)吃過一次“萬年聯(lián)發(fā)科”的虧。直到2018財年,還虧了16億元。近兩年時間緩過勁來,也是通過裁員、砍成品線等節(jié)流手段。如今率先接入鴻蒙,同樣是冒著再吃一次虧的風險。從經(jīng)濟學的角度來說,在接入鴻蒙方面,魅族也有著自己的比較優(yōu)勢。為了生存空間,奮力一搏,總是溫水煮青蛙,要來得轟轟烈烈。(李雙喜)




文章最后空三行圖片.jpg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jīng)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