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人工智能 > 業(yè)界動態(tài) > 羅蘭貝格預測ADAS系統將在2025年基本普及

羅蘭貝格預測ADAS系統將在2025年基本普及

2021-04-07
來源:智車科技

  “到2025年,ADAS功能將無處不在,全球85%的汽車生產將采用某種程度的駕駛自動駕駛,而高度自動駕駛的L4/5級仍將是罕見的?!?/p>

  羅蘭貝格(Roland Berger)公司的一項最新發(fā)布研究表明,到2025年ADAS先進輔助駕駛系統將在日常車輛中普遍存在,而ADAS的開發(fā)近期因新冠疫情而推遲,行業(yè)必須及時迎頭趕上以滿足未來的法規(guī)和需求。

  隨著基本駕駛輔助功能市場的增長,到2025年,這項技術將成為每一款新車的共同特點。

  1、研究摘要

  到2025年,先進的駕駛員輔助系統(ADAS)將成為發(fā)達國家?guī)缀跛行萝嚨墓餐攸c。但制造商、供應商、行業(yè)分析師和學術界對ADAS功能未來滲透的預測結果卻大相徑庭。此外,即使是歷史上的滲透率也受到業(yè)界的廣泛爭議。

  為了找到更準確的答案,羅蘭貝格最近調查了80多家一級全球制造商、汽車供應商和行業(yè)專家,以及近3000名駕駛員,直接市場專家調查、國際消費者調查,以及深入的案頭研究,了解到2025年及以后ADAS預期功能的供需情況。

  研究中大致分析了18個已商用或至2025年可商用的ADAS功能。研究發(fā)現2025年全球生產的85%的汽車將具備一定程度的自動駕駛功能(L1級及以上)。同時,預計到2025年L4級(“高度自動駕駛”)或L5級(“自動駕駛”)功能的滲透率不會超過1%。

  由于更嚴格的法規(guī),預計到2025年歐洲將在ADAS普及率方面領先所有其他地區(qū)。同時,美國在ADAS功能方面以10-20%的優(yōu)勢排在中國之前,尤其是在基本L1級功能和L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功能或更高水平的普及率方面。

  盡管持續(xù)的大疫情已經減緩了全球ADAS系統的發(fā)展和需求,但預測到2025年基本的駕駛員輔助功能仍將顯著增長,從而使這項技術無處不在。因此,關鍵的傳感器設備,如前向雷達和攝像頭,在未來幾年將成為標準的車載設備。

  2、功能定義

  發(fā)明先進的駕駛員輔助系統是為了減少造成大多數車禍的人為失誤。這項技術最早始于50年前采用防抱死制動器,后來ADAS發(fā)展到包括電子穩(wěn)定控制、牽引力控制、盲點信息系統、車道偏離警告和自適應巡航控制。

  如今ADAS是汽車電子領域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之一,但并非所有的ADAS系統都得到同樣重視。事實上,ADAS系統沒有標準的命名法,這使得跟蹤它們的發(fā)展變得困難。使問題更加復雜的是,原始設備制造商通常將多個ADAS功能捆綁到可選的技術包中,或者僅通過付費軟件更新來啟用功能。

  但是,從廣義上講,ADAS由以下六個特征級別(L0-L5)之一定義:

  · L0:“基本”。包括前后碰撞警告指示燈、BSD盲點探測器和LDW車道偏離警告。許多現代車輛要么標配這些功能,要么將其作為選裝配置。

  · L1:“駕駛員輔助”。包括AEB自動緊急制動、ACC自適應巡航控制、LKA車道保持輔助、距離控制、自動限速、交互輔助和防撞功能。福特的Co-Pilot  360安全套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L2:“部分自動駕駛”。這包括具有車道保持輔助功能的自適應巡航控制、高級巡航控制(具有并行自動車道切換功能的一定條件下無需駕駛員視覺關注和手動操作的自適應巡航控制)、自動緊急轉向和制動以及全自動泊車輔助功能。福特的Co-Pilot 360 Assist+,通用的Super/Ultra Cruise,特斯拉的Autopilot,沃爾沃的Pilot Assist都屬于例子。

  · L3:“有條件自動駕駛”。 帶自動變道的高速公路駕駛,全環(huán)境監(jiān)控,遠程停車,出口與出口之間無人交互。例如特斯拉的Autopilot、奧迪的Traffic Jam Pilot,、梅賽德斯的Drive Pilot和寶馬的ADS iNEXT。

  · L4:“高度自動駕駛”。在某些情況下完全自動駕駛,無需人工作為后備。目前量產車型尚未提供或宣布。

  · L5:“全自動駕駛”。完全自動駕駛的車輛,無需人工駕駛。目前尚未實現,預計最早要到2030年或2035年。

  以上水平分級將用于分析ADAS的現狀。

  3、關鍵見解

  在調查了80多位汽車專家(其中50%來自OEM廠商、40%來自Tier 1供應商、5%來自美國、歐洲和中國的技術/行業(yè)分析師)之后,羅蘭貝格對近3000名在過去12個月內(或打算在未來三年內)購買或租賃新車的潛在消費者進行了調查。然后,將這兩個數據集與來自領先分析師和第三方數據庫(包括IHS Market、SBD Automotive、NADA和JD Power)的研究進行交叉參照。

  以下是2025年及以后各地區(qū)ADAS主要見解的專有預測:

  1. 到2025年,L3級及以上功能將占ADAS總滲透率的10-15%,而L2級功能將在所有地區(qū)實現30%以上的滲透率。

  2. 由于更嚴格的法規(guī),預計到2025年歐洲將擁有最高的ADAS新車銷售滲透率。大約46%的車輛將只有L1級功能,同時將在L2級和L3級功能方面領先世界,分別為39%和14%。與美國和中國不同的是,預計100%的歐洲汽車將擁有至少L1級或更高的技術。

  3. 與歐洲一樣,預計到2025年,美國市場將全面大幅增加ADAS的可用性,甚至超過中國。預測超過50%的新車將采用L1級技術、35%采用L2級技術、9%采用L3級功能,只有1%采用L4/L5級技術。預計到該年度只有不到5%的美國汽車除了簡單的警告指示外沒有ADAS功能。

  4. 預計到2025年,中國新車采用ADAS也將實現相當水平的增長,盡管總體上比美國低25%左右。預測約30%的新車將幾乎沒有ADAS功能,30%的新車將只有L1級功能,三分之一的新車具有L2級功能,其余(5%)的新車具有L3級或更高的功能。

  5. 在全球范圍內,預計到2025年全球14%的車輛無ADAS功能,40%的車輛具有L1級功能,36%的車輛具有L2級功能,10%的車輛具有L3級或更高功能。

  總而言之,將從目前水平急劇上升,如下圖所示。

forward (14).jpg

  2025年ADAS功能滲透率預測

  由于監(jiān)管要求,預計到2025年,歐洲ADAS功能將迅速發(fā)展并引領整體。事實上,到2024年,歐盟對ADAS功能的規(guī)定要求將使前向攝像頭和雷達成為在歐盟銷售的所有車輛的標配設備。例如,預計碰撞預警報警功能滲透率將從目前的83%上升到2025年的100%。同樣,自動限速將從今天的48%躍升到同期的100%,車道偏離預防功能滲透率也將翻一番而達到100%。

  由于ADAS功能越來越標準化和商品化,隨著產量的增加,原始設備制造商將越來越多地尋找傳感器設計和供應商,特別是在歐洲,但美國和中國在未來幾年也都將需要更多的ADAS功能。反過來,ADAS價值鏈上的供應商必須重新考慮其差異化的來源,無論是在制造規(guī)模還是新產品和軟件方面。

forward (13).jpg

  各級別ADAS功能滲透率預測

  研究結論

  根據羅蘭貝格的調查模型,向前看,疫情之后的ADAS增長將取決于功能水平級別。例如L0-3滲透率將面臨有限的影響,而L4-5級功能可能會面臨延遲,因為原始設備制造商及其供應商將調整其戰(zhàn)略,以適應全球市場走向全面復蘇時的下滑和不斷變化的需求。

  正如研究所揭示的,某些地區(qū)會比其他地區(qū)遭受更大的影響。當被問及COVID將對L0-L3采用前景產生什么影響時,美國受訪者表示,COVID前的凈負面影響(net negative impact)為13%。相反,中國受訪者的凈積極影響為18%,其次是歐洲受訪者,凈積極影響為8%。

  換言之,由于經濟挑戰(zhàn),美國消費者計劃限制購買ADAS功能,而中國和歐洲消費者對ADAS功能的興趣隨著法規(guī)和可用技術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說,預計到2025年,這三個地區(qū)的ADAS采用率都將大幅提高。

  然而,就一般的汽車購買意愿而言,新冠疫情對消費者情緒帶來的衰退效應是一致的。全球三分之一到近一半的受訪者表示,COVID對他們到2025年購買新車的意愿產生了負面影響。就地區(qū)而言,美國受訪者表示COVID使新車意愿減少了-45%,其次是歐洲-39%,中國-32%,這是未來幾年汽車市場無法避免的擔憂。

  盡管ADAS的未來仍然充滿希望,但會受到新冠疫情的持久影響。這種不確定性對美國采用ADAS以及全球采用更先進的自動駕駛功能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盡管如此,ADAS功能將在2025年繼續(xù)顯著增長,并在2030年和2035年獲得更多動力,預計屆時第一波高級自動駕駛和/或完全自動駕駛車輛將首次亮相。

forward (12).jpg

  較低級別ADAS 系統的滲透率受新冠疫情影響相對較小

forward (11).jpg

  新冠疫情對消費者購車意愿帶來明顯影響

  參考文獻:

  ADVANCED DRIVER-ASSISTANCE SYSTEMS: A UBIQUITOUS TECHNOLOGY FOR THE FUTURE OF VEHICLES,Roland Berger,Aauthor:Konstantin Shirokinskiy, Wolfgang Bernhart , Stephan Keese。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