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其他 > 業(yè)界動態(tài) > Arm再次承諾:將在與客戶合作中保持中立

Arm再次承諾:將在與客戶合作中保持中立

2021-03-15
來源:半導體行業(yè)觀察
關鍵詞: ARM 英偉達 中立

  因為正在被英偉達收購,很多人對Arm未來的中立性表示了擔憂。包括高通、Graphcore、微軟和谷歌在內的多家企業(yè)已經直言,反對英偉達收購Arm。多國的審查機構也開始對這單交易發(fā)起了調查。

  但英偉達當年從收購之日起,就多次強調了保證Arm未來的中立性。

  在日前,外媒也報道,Arm正在與其客戶簽訂了更長的合約,并承諾不會讓新買家給他們帶來任何威脅(Arm is signing longer contracts with its customers and committing not to give its new owner special treatment as the British microchip company attempts to smooth over concerns about its $40bn (?29bn) sale to US giant Nvidia.)

  Nvidia收購Arm,真是個好生意嗎?

  NVIDIA以其圖形處理器單元(GPU)和計算與網(wǎng)絡解決方案而聞名。

  該公司的歷史與其在圖形解決方案市場中的強大實力有關。最近對于高級圖形應用(主要與游戲市場有關)的計算能力需求激增,這對NVIDIA來說是巨大的推動力。

  英偉達的另一個部門是計算與網(wǎng)絡部門,該部門目標明確:那就是幫助NVIDIA成為市場上領先的AI(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公司。AI可以廣泛用于各種應用程序中,例如服務機器人,自動駕駛移動性和IoT(物聯(lián)網(wǎng))應用。

  作為一種有效的AI解決方案,強烈依賴于計算能力。為了實現(xiàn)這一優(yōu)勢,他們必須能夠提供可用于運行此類應用的最合適的計算平臺。提供AI“選擇的平臺”將使它們成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部分,從而使它們可以在數(shù)十年中獲得豐厚的回報。

  去年9月,NVIDIA宣布了打算從日本技術巨頭軟銀處收購私人芯片設計師Arm Holdings的意向,交易價值約400億美元,從而明確了NVIDIA的未來方向。軟銀此前以310億美元的總價收購了ARM Holdings。

  具體來說,該公司同意向軟銀支付120億美元的現(xiàn)金和215億美元的NVIDIA普通股(這將通過發(fā)行4430萬股實現(xiàn))。

  他們還將向Arm員工發(fā)行15億美元的股本。最終,軟銀可能會獲得最多50億美元的現(xiàn)金或普通股,但前提是Arm要確定既定的績效目標。

  對于NVIDIA股東來說,這筆交易看起來是雙贏的局面,他們將有可能從收購中受益(盡管宣布了7%的稀釋),軟銀將獲得現(xiàn)金并保留更大公司的股份,而Arm員工,他們將享受意外的獎金。

  從戰(zhàn)略角度來看,此次收購是完全有意義的:NVIDIA將收購一位擁有穩(wěn)固的護城河,龐大的市場份額和寶貴的長期客戶關系的計算生態(tài)系統(tǒng)領導者。

  實際上,我說的是“戰(zhàn)略性”,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家公司收購另一家公司以增強其在特定市場中的存在或收購一項新技術的交易。

  不僅如此:NVIDIA將來可能會為其競爭對手和其他大型科技公司(即Arm Holdings的現(xiàn)有客戶)增加使用和利用Arm平去年2月,由Alphabet的Google、Microsoft,Qualcomm和其他參與者組成的大型科技公司聯(lián)盟公開反對該交易,其中一些人向聯(lián)邦貿易委員會,歐盟委員會以及其他機構和監(jiān)管機構致信,聲稱NVIDIA的收購可能會限制其他公司使用Arm技術的機會,或者提高價格。

  無論是在Sofbank收購之前還是之后,這從來都不是問題,因為Arm一直以其中立性而著稱:該公司將產品提供給愿意為之付款的任何人,并且從未青睞任何一個客戶或另一個客戶,也不參與競爭事務。

  另一方面,NVIDIA當然會保證一切都不會改變,并計劃繼續(xù)使用Arm的開放許可模式。他們不僅承諾保留ARM在英國的總部,還宣布了擴大劍橋校園的意愿,以使其成為專注于AI的世界級研究中心。

  沒有人知道監(jiān)管機構是否會給予NVIDIA完成交易所需的綠燈,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現(xiàn)在他們需要提供更多的文檔和詳細信息,因此交易將被推遲。

  但是,即使達成交易,NVIDIA還要擔心的另一件事是RISC-V處理器的興起。

  RISC-V的采用是對Arm優(yōu)勢的威脅

  在深入研究采用RISC-V(精簡指令集計算機)處理器的含義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Arm Holdings的許可模型是如何工作的。

  AMD,英特爾和NVIDIA本身通過銷售芯片來獲利,但Arm的業(yè)務模式卻有所不同,因為它基本上是IP(知識產權)許可業(yè)務,具有按需付費的選擇。

  這意味著Arm不出售芯片,而是實際上出售芯片設計(而客戶負責實施和個性化芯片),并收集:

  根據(jù)設計復雜性,預先支付許可費;從每片收取基礎特許權使用費。

  特許權使用費部分可能會比許可費大得多,因為它隨著芯片銷售量的增長而增加(通常占芯片銷售價格的1-2%)。

  多年來,Arm Holdings的客戶已支付了費用和特許權使用費,以繼續(xù)出售其芯片,從而放棄了部分利潤,但受益于為其芯片提供強大設計,強大的支持以及輕松定制它們的可能性。

  但是,如果在NVIDIA收購之后,他們無法使用Arm技術或被迫支付更高的價格,從而進一步蠶食了他們寶貴的利潤,該怎么辦?由于利潤受到威脅,他們至少應該考慮制定B計劃的可能性。

  RISC-V來了,它不是Arm的競爭對手,也不是產品。RISC-V是一種開放源代碼的微處理器指令集體系結構(ISA),可使芯片公司設計基于RISC的芯片而無需支付任何許可費用(或特許權使用費)。

  只是為了說明RISC-V的相關性,我們可以提及華為和Google等公司作為該項目的第一批支持者,甚至提到同一批NVIDIA,后者在決定收購Arm之前都是基于其下一代Falcon RISC-V上的邏輯控制器。

  早在2010年,計算機科學教授Krste Asanovi和大衛(wèi)·帕特森(David Patterson)(我記得他曾在大學學習過其中一本出色的教科書),以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群研究生志愿者,決定開發(fā)并發(fā)布一種開放源代碼的計算體系結構。引發(fā)他們的原因是基于RISC的可用架構缺乏創(chuàng)新,并且看到CPU供應商對其最終產品的使用收取很高的專利使用費和費用感到沮喪。

  2015年,非營利性RISC-V基金會成立,并發(fā)布了他們的第一個官方ISA,以便每個人都可以下載芯片設計并免費使用。如前所述,公司下載RISC-V架構無需支付任何費用,無論它們下載多少次,也無論他們決定將設計放入多少設備。

  全世界的科技公司都在爭相開發(fā)他們的第一款基于RISC-V的芯片,這將為他們節(jié)省大量資金并保護它們免受NVIDIA的統(tǒng)治。

  當然,現(xiàn)實不是黑白的。Arm的芯片仍然具有很大的價值,它們已經用于許多設備中,包括目前正在開發(fā)的設備。

  而且,并非所有的高科技公司(尤其是純軟件公司)都具有選擇微處理器設計,實施并將其集成到其芯片設計中的技能。對于那些公司而言,Arm的專業(yè)知識仍然很重要。

  因此Arm的護城河仍然存在,但基于RISC-V的芯片的興起很可能會侵蝕護城河。Semico Research估計,到2025年,全球將出貨超過620億個基于RISC-V的設備。

  RISC-V的到來也正在塑造公司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行為方式,其中一些公司,例如Western Digital向開源社區(qū)發(fā)布了基于RISC-V的SweRV CoreTM,而其他公司(例如Siemens)則提供RISC-V工具鏈服務其他在該領域經驗較少的公司。在計算機編程中,工具鏈是在開發(fā)活動(例如代碼編譯器)中使用的一組編程工具,旨在在特定平臺上創(chuàng)建軟件產品。

  NVIDIA計劃從軟銀收購Arm Holdings,這在技術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引起了令人擔憂的浪潮,因為這可能會導致競爭減少和Arm客戶的利潤減少,其中有些人公開反對這項交易。

  另一方面,無論交易是否成功,Arm Holdings都將不得不面對其客戶最終產品中基于RISC-V的設計日益增長的吸引力和越來越高的采用率。Arm Holdings已經做出了反應,降低了許可費用,以抵御RISC-V競爭。

  我認為,在未來幾年中,由于RISC-V的采用(無論是由于更換還是價格壓力),其目前穩(wěn)固的護城河很可能會受到侵蝕,從而導致利潤率和市場份額下降。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