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荒席卷全球,晶圓代工產能難求,作為中國大陸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正在持續(xù)擴產。然而,其擴產之路卻因美國對半導體關鍵設備實施出口禁令而放緩步伐。
不過,近期情況似乎有所轉變——
成熟工藝設備獲美供應許可?
2021年2月25日,摩根士丹利分析師Charlie Chan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將中芯國際的股票評級從“中性”調至“增持”,并上調中芯國際港股目標價34%。
該研究報告指出,美國設備供應商近期恢復了對中芯國際的零組件供應和現(xiàn)場服務,并表示中芯國際成熟制程業(yè)務有望獲得設備供應的出口許可。
隨后,媒體報道稱,美國商務部、國防部、能源部和國務院四部委已批準美國領先設備廠商對中芯國際供應14nm及以上工藝生產設備的供應許可。不僅如此,此前中芯國際一直申請但未通過的用于14nm晶圓外延生長的關鍵設備也獲得了批準。
針對傳聞,3月2日,中芯國際在互動平臺上回應稱,
公司會盡最大努力,持續(xù)攜手全球產業(yè)鏈伙伴,保證公司生產連續(xù)性及擴產規(guī)劃不受影響。雖然不確定性依然存在,但我們始終堅持依法合規(guī)經營,有信心保證公司短期內生產經營不受重大不利影響。
雖然中芯國際并未正面回應成熟工藝設備獲供應許可是否屬實,但這是中芯國際被列入實體清單以來釋出的重大利好消息,意味著事情開始出現(xiàn)轉機。
與ASML簽訂12億美元購買單
3月3日,中芯國際披露與阿斯麥集團簽訂購買單,似乎進一步印證進口美系設備露曙光。
公告顯示,公司與阿斯麥上海簽訂了經修訂和重述的阿斯麥批量采購協(xié)議,協(xié)議期限從原來的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延長至從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根據(jù)協(xié)議,中芯國際已于2020年3月16日至2021年3月2日的12個月期間就購買用于生產晶圓的阿斯麥產品與阿斯麥集團簽訂購買單,總代價為12.02億美元。
隨后,阿斯麥也在其官網(wǎng)證實了上述中芯國際所披露的購買協(xié)議屬實,并表示上述購買協(xié)議與DUV(深紫外)光刻技術有關。
據(jù)《中國電子報》報道,中國電子專用設備協(xié)會副秘書長金存忠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本次中芯國際與阿斯麥簽訂購買單,與日前中芯國際14nm及以上工藝生產所需設備獲美供應許可一事有關。
2020年南北·雙線擴產
設備關乎產能,近兩年來中芯國際的擴產意圖非常明顯。
在2019年年報中,中芯國際宣布,為了滿足客戶及市場需求,2020年將啟動新一輪資本開支計劃,產能擴產將逐步展開。當時公告還指出,隨著公司進入擴大先進技術市場的階段,公司亦必須增加資本支出;公司正加大產能投資,以備FinFET產線逐步上量。
隨后,2020年上半年中芯國際曾兩度上調年度資本開支,從2019年年報披露的32億美元提高至43億美元、再上調至67億美元。2020年四季報顯示,中芯國際2020年資本開支為57億美元,主要用于擁有實際控制權的上海300mm晶圓廠、控股的北京300mm晶圓廠以及天津200mm晶圓廠的產能擴充。
盡管2020年資本開支后面下修至57億美元,但相較之下,2018年中芯國際年度資本開支為18.13億美元、2019年度中芯國際資本開支為20.33億美元,2020年已遠超出于前兩年,可見其擴產勢頭十足。
從中芯國際2020年各個季度的月產能變化亦可看出,月產能正在逐季增加,產能增加主要來自控股的北京300mm晶圓廠以及控股的上海300mm晶圓廠。相較之下,中芯國際2019年第四季度的月產能為448500片8英寸約當晶圓。
回顧2020年中芯國際原本的擴產路線,可簡單概況為南北布局、先進制程與成熟制程雙線并行,主要體現(xiàn)在上海和北京兩地產能擴充,以及中芯南方和中芯京城兩大項目上。
中芯南方:
2020年7月16日,中芯國際正式登陸科創(chuàng)板上市。據(jù)招股書,其本次上市募投項目的重頭戲為12英寸芯片SN1項目,該項目總投資90.59億美元,規(guī)劃月產能3.5萬片,工藝技術水平為14納米及以下,募資主要用于滿足將該生產線的月產能擴充到3.5萬片的部分資金需求。
中芯北方:
2020年7月31日,中芯國際宣布北上擴產計劃,公司與北京開發(fā)區(qū)管委會簽署協(xié)議,有意共同成立合資企業(yè)從事發(fā)展及運營聚焦于生產28納米及以上集成電路項目,該項目首期計劃投資76億美元。2020年12月,中芯國際全資子公司中芯控股、國家大基金二期和亦莊國投合資建立中芯京城,項目已動工建設,預計于2024年完工。
2021擴產路線變化
今年,中芯國際預計年度資本開支為43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于成熟工藝的擴產,小部分用于先進工藝,北京新合資項目土建及其它。
產能建設方面,中芯國際計劃今年成熟12英寸產線擴產1萬片,成熟8英寸產線擴產不少于4.5萬片。在實體清單影響下,公司會考慮加強第一代、第二代FinFET多元平臺開發(fā)和布建,并拓展平臺的可靠性及競爭力。
可見,今年中芯國際的資本開支較去年有所下修,大部分用于擴產。擴產依舊,只不過路線從先進制程、成熟制程雙線并行變成了以成熟制程為主。
TrendForce集邦咨詢指出,以中芯國際的發(fā)展來看,其中長期的產能規(guī)劃與發(fā)展策略在美國商務部的禁令影響下,預估2021年的資本支出年減達25%,主要投資將在成熟制程節(jié)點(Mature Node)的產能擴充,以及北京新合資廠房的建設,保守看待鰭式場效應晶體管(FinFET)等先進制程的相關投資。
整體而言,諸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將迫使中芯國際放緩資本支出,輾轉以55/40nm與0.18um成熟制程為發(fā)展主軸。
近日美系主要半導體設備WFE(Wafer Fab Equipment)供應商在中芯國際14nm及以上制程的客服、備品與機臺等相關出口申請有望獲許可。TrendForce集邦咨詢認為,
這將有助于中芯國際在成熟制程優(yōu)化模塊與改善產能瓶頸,使下半年原物料與備品不至斷鏈,預估2021年中芯國際的全球市占率仍可達4.2%。
眾所周知,自2020年起,全球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嚴重吃緊,目前缺貨芯片種類亦多以成熟制程為主。對于中芯國際而言,在此情形下,利用美國政策松動這個時期,積極有效地加速擴大成熟制程產能,又何嘗不是在“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有媒體消息稱,深圳坪山總投資達150億元的中芯國際12英寸線項目即將啟動,也有業(yè)內人士透露稱,該項目最近的確在推動。若消息屬實,中芯國際的擴產之路將再添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