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球半導體似乎并不太平,本以為疫情會導致全球半導體產業(yè)發(fā)生萎縮,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帶來的卻是各種缺貨漲價潮。驅動IC漲價,MOSFET漲價,電源IC漲價,一波接一波的漲價,點燃了所有人的情緒。
甚至有媒體報道,為了趕著出貨,多家企業(yè)在春節(jié)期間都需要加班,群創(chuàng)總經理表示,往年春節(jié)放7~10天假,今年只調休除夕和大年初一兩天。國巨董事長也表示,今年春節(jié)將維持工廠不停機。
還沒等眾人從漲價、不放假的消息中緩過神來。最近MCU企業(yè)相繼漲價,給原本躁動的市場加了一把柴火,讓價格暴漲之火再次熊熊燃燒。
先是盛群、松翰、新唐、凌通以及閎康五家MCU大廠,同步調升報價,部分產品漲幅超過一成。
不過,各家針對的產品都不相同,松翰針對的是單價與利潤率較低的產品線,比如一次性燒錄(OTP)產品的價格;盛群針對的新訂單進行漲價,已經下單的價格維持不變,而凌通則是對多媒體IC的價格進行了調漲。另外,新唐正處于增資階段,對漲價沒有做出回應。
一天后,義隆電子也表態(tài),MCU將會在2021年1月起全面上漲。
同一天,國際MCU大廠NXP漲價函流出,NXP向客戶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NXP面臨產品嚴重緊缺和原料成本增加的雙重影響,決定全線調漲產品價格。
缺芯潮蔓延至車企
在各家企業(yè)宣布漲價后的同一個禮拜,央視新聞的一則以“汽車芯片缺貨”為主題的報道,又一次將MCU的漲價缺貨問題推上了風口浪尖,甚至有傳言,部分車企會因缺少芯片而導致停產。
在央視的采訪中,大眾4S店的員工表示,本次短缺的汽車芯片,將導致ESP(電子穩(wěn)定程序系統(tǒng))和ECU(電子控制單元)即車載電腦兩大模塊無法生產,可能會短期影響汽車供應。
德國大陸集團也表示,雖然目前半導體制造商已經通過擴充產能來應對,但新增產能可能得要6到9個月才能實現。德國業(yè)內人士分析,汽車芯片短缺可能會影響中國的汽車生產,這一狀況或將持續(xù)至2021年。
ST的鍋?
在MCU漲價與缺貨的的新聞中,幾乎都提到了因為前段時間ST發(fā)生罷工,影響了市場供給,所以導致全球MCU供應緊張。
有趣的是,類似的事件在三年前同樣上演過一次,主角還是ST。2017年底,因為蘋果的3D傳感器搶走了ST的產能,導致8寸產能全部滿載,而當時意法半導體唯一的一座12寸晶圓廠因為失火而停產,兩種因素加起來導致MCU供應短缺,漲價潮應聲而起。
這一次,ST的工廠沒有失火,也沒有蘋果的大單排擠,而是從上個月5號開始,ST的法國本土工廠全員大罷工。
目前ST的晶圓廠分布在法國、意大利和新加坡等地區(qū),其中在法國有三大工廠,盧塞(Rousset)的8英寸晶圓廠,是ST目前最大的8英寸晶圓廠,在2019年剛投入了14億美元升級產線;位于圖爾(Tours)的晶圓廠,是ST開發(fā)氮化鎵工藝技術的主力工廠;發(fā)生罷工的克羅勒(Crolles)工廠則是ST的12英寸晶圓廠,主要生產FD-SOI工藝產品。
不過,這次大罷工并未導致生產完全中斷,而是選擇在特定的日子,員工在輪班的最后兩個小時不工作。
所以,雖然此次罷工影響了ST的部分產能,并不能將漲價的主要原因歸結于ST,MCU漲價共“一石”,ST只占“一斗”而已,最大的鍋不應該ST來背。
產能吃緊
MCU漲價的主要因素還得從供需來看。
首先需求方面來說,疫情導致在線教育與辦公需求增長,導致對應的驅動IC、電源管理IC及功率元件需求增長,而一季度之后,疫情得到有效遏制,消費電子,汽車和家電的需求回暖,功率MOS、PMIC、傳感器IC等產品需求接力,維持產能滿載。
以上這些原因,再加上芯片廠商提高了安全庫存,共同推動了晶圓產能處于滿載狀態(tài),尤其是是8寸晶圓。
另一方面,全球的大多數晶圓廠已經很少去擴產成熟制程的產能,過去五年產能的成長率不足5%,但是需求卻在不斷的增長,尤其是5G以及AI的大規(guī)模應用之后,全球對晶圓產能的需求將會大幅度提升。
需求提升了,但是年初的疫情,讓半導體廠商對下半年的需求出現了誤判,預估過于保守,所以,進入下半年之后,電子行業(yè)旺季來臨,需求快速增長,導致晶圓廠率先漲價,然后逐級傳遞至整個市場。
為了緩解產能危機,一向做IC設計的聯發(fā)科都開始買設備租給力積電,但擴產和新建晶圓廠還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畢竟興建一個晶圓廠最低都需要兩到三年起步。
綜合來看,MCU漲價主要是由于市場供需失衡導致的,企業(yè)為了維持自身利益,會有所調價。但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有部分企業(yè)渾水摸魚,制造恐慌,趁機漲一波價。
國產MCU
其實此次漲價的背后,還有另一個現象不得不談。
全球的MCU產能大多數都集中在頭部企業(yè),在央視采訪的中4S的工作人員表示,目前缺貨的都是高端芯片,主要來源于進口。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全球前7大MCU企業(yè)(Infineon已收購Cypress),占據了全球MCU產能的85%左右,在中國的市場中,前十大供應商基本也是被歐美日三國企業(yè)所占據。
根據ST的2019年財報顯示,其2019年全年營收95.6億美元,MCU和數碼IC業(yè)務占到總營收的25%左右,大概24億美元左右,目前國內MCU企業(yè)很少有營收超過10億人民幣的。
就拿中穎電子來說,其在國內MCU企業(yè)中基本上處于前五,產品在家電MCU領域處于領先地位,中穎電子MCU的成長主要受益于,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家電,電子產品制造地的優(yōu)勢,再加上國家政策的支持。
但根據其2019年財報顯示,中穎電子的MCU銷售占全球MCU市場的0.55%。
樂鑫科技的WiFi MCU的銷量占了全球市場份額的30%左右,連續(xù)三年排名第一,主要對手是高通、Cypress、Marvell、聯發(fā)科與瑞昱等。
根據樂鑫科技的財報顯示,去年芯片(主要是WiFi MCU)的營收為5.21億人民幣,占到總營收的68.74%,這一數字和國外的競爭對手還是有差距。
32位MCU的高地
毫無疑問,32位MCU是這個領域的高地,國民技術在其2019年財報中提到,2015年32位MCU出貨量就已經超過4、8位MCU與16位出貨量之和,占到總體MCU市場的54%,而到了2020年,32位MCU占有率將會超過60%。
目前國內MCU企業(yè)與國外企業(yè)差距較大,而且產品主要應用于消費電子、智能儀表等領域,這些領域的特點就是中低端MCU即可,而市場應用比較大的高端領域,如工業(yè)控制、汽車電子、物聯網都被國外廠商所壟斷。
不過,經常會看到國內很多企業(yè)打著32位MCU的旗號,宣傳自家正在進軍高端MCU市場,但最后真正落地的時候,還是在低端徘徊。
在翻閱資料之時發(fā)現,有相當數量的企業(yè)32位MCU已經開始研發(fā),或者研發(fā)成功,但是距離大規(guī)模量產或者大規(guī)模被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談及國產MCU的機會,常會提及物聯網等智能技術的發(fā)展會是國產MCU的機會,但是需求的爆發(fā)同樣也是國際巨頭們的機會,如何在競爭中勝出,或者尋求差異化競爭,才是國產MCU企業(yè)占領市場的關鍵問題。
版權聲明:所有來源標注為“TrendForce集邦咨詢”的內容與數據版權均屬TrendForce集邦咨詢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轉載,煩請注明來源及出處;如涉及大面積轉載,請來信告知,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