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識碼: A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00795
中文引用格式: 張化,李鵬,魯娜,等. 5G基站節(jié)能技術性能評估研究[J].電子技術應用,2020,46(10):20-24.
英文引用格式: Zhang Hua,Li Peng,Lu Na,et al. Study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n energy saving for 5G base station[J].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ique,2020,46(10):20-24.
0 引言
相比4G技術,5G具備更高的傳輸速率、更大的系統(tǒng)容量、更低的傳輸時延以及更成熟的節(jié)能方式。在人口密集的地區(qū),5G能夠為用戶提供1 Gb/s體驗速率和10 Gb/s峰值速率;在流量熱點區(qū)域,能實現每平方公里10~100 Tb/s的流量密度,降低了網絡擁堵和用戶體驗差的機率。除此之外,低功耗大連接支持千億網絡連接能力,低時延高可靠為用戶提供毫秒級的端到端時延和接近100%的業(yè)務可靠性保證。傳統(tǒng)的移動通信網絡主要面向人與人之間的通信,5G則通過支持增強移動帶寬(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海量機器類通信(Massive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MTC)和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三大應用場景,從而支持萬物互聯(lián)的愿景。
為了支持ITU提出的5G關鍵指標,3GPP在5G時代引入了大規(guī)模天線(Massive MIMO)、更大射頻帶寬等關鍵技術。大規(guī)模天線技術通過在發(fā)射器與接收器兩者之間布置一定數量的天線系統(tǒng),能夠在相同的無線信道上同時發(fā)送和接收不止一個數據信號的無線網絡,從而增大了數據的流量[1]。作為5G的核心技術之一,它有效提高了系統(tǒng)的頻譜效率和傳輸可靠性,也使得支持該項技術的基站設備成為5G的主流。但是隨著帶寬和天線數的增加,5G基站功耗遠超4G。據預測,受限于5G單站能耗的增加,通信行業(yè)在2025年的電力消耗將占到全球電力總量的20%。對運營商來說,電費占其總運營成本的比例已經高達15%,能耗成本與收入呈剪刀差的趨勢在加速,因此減少網絡每字節(jié)的傳輸能耗是運營商關注的焦點。
LTE時代有4種節(jié)能策略在3GPP會議中被研究和討論:(1)將基站側某些子幀配置成MBSFN子幀,在低業(yè)務時段對其實行關斷來減少基站下行發(fā)送時間來實現節(jié)能;(2)通過減少特殊時隙中DwPTS的長度來進一步減少基站發(fā)射的時間;(3)基于下行單個資源單元(Resource Element,RE)功率不變來減少基站發(fā)射帶寬,從而降低系統(tǒng)整體能耗;(4)通過減少LTE下行發(fā)射的天線端口數目來降低基站的能耗[2]。4種節(jié)能策略在低業(yè)務時段都可以滿足一定的網絡設計指標,節(jié)能效果差異很大。對于5G單小區(qū)節(jié)能技術來說,符號關斷、通道關斷、載波關斷、深度休眠、PA調壓、降低下行功率發(fā)射、調整下行射頻帶寬以及人工智能(AI)節(jié)能技術等,對于網絡無線關鍵性能指標(KPI)影響各不相同,需要測試研究來評估具體性能。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首先從基站能耗構成的角度,分析了耗能大戶有源天線單元(Active Antenna Unit,AAU)和射頻拉遠單元(Remote Radio Unit,RRU)設備原理。隨后針對單站節(jié)能管理技術(例如符號關斷、通斷關斷、載波關斷和深度休眠)進行了介紹和對比。最后對當前節(jié)能技術部署所面臨的挑戰(zhàn)和發(fā)展趨勢進行了分析。
本文詳細內容請下載:http://ihrv.cn/resource/share/2000003013
作者信息:
張 化1,李 鵬2,魯 娜2,蔡博文1,李 皛1
(1.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北京102209;2.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北京10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