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模擬設計 > 業(yè)界動態(tài) > 病毒可能長期存在:如何利用科技防控

病毒可能長期存在:如何利用科技防控

2020-03-08
來源:科技最前線

目前全國民眾最關心的是,此次的新型冠狀肺炎病毒何時能夠緩解,何時能夠有藥物治療,然而近日白巖松連線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專家王辰時,王辰院士表示新冠病毒可能轉成慢性的,長期存在于人間。

王辰表示:“新冠病毒有可能長期存在,因為SARS的傳播性和致病性都很強,它的病毒也是這樣的特點。對于這樣兼具很強傳播性和很強致病性的病毒,它是不容易存活和在人間持續(xù)傳播的。要么把宿主殺死了,它由此也就不在了。而像這個?。ㄐ鹿诓《荆┪覀兙褪钦f有可能轉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樣長期在人間存在的病。這種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對此我們要做好準備。也就是說,從流行病學上對它的流行規(guī)律、從病毒學上對它的生物學規(guī)律、從臨床上防診治方面相對的措施、在生產生活中的一些防范措施,我們都要針對這個疾病、這個病原的特點做出相應的安排?!蓖醭竭€表示,真正地防控這個疾病最強有力的生產力一定來自科學研究,對于科學規(guī)律的認識和科學方法的發(fā)明發(fā)現。

那么面對疫情,如何利用科技防控,避免其進一步擴散傳播呢?

人工智能

疫情防控關鍵期遇上春運返程高峰期,傳統(tǒng)的手持式“額溫槍”、“耳溫槍”顯然面對密集的人流難免力不從心,許多地方用上了高效的紅外人體溫度快速篩檢儀,以快速檢測出體溫異常的旅客。通過紅外熱成像技術,能對大規(guī)模移動人群進行快速體溫測定,無需接觸就能快速掃描,精準地完成人體溫度測定。

國內某些地方政府還聯合科技企業(yè)推出了人工智能平臺助力防疫,比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聯合京東數科等推出疫情防控可視化指揮平臺“戰(zhàn)疫金盾”系統(tǒng),滿足轄區(qū)內企業(yè)和居民自主上報疫情防控信息的同時,支撐疫情態(tài)勢研判、疫情防控部署。

超算

中國超算中心面對疫情防控發(fā)揮了重大作用。據悉,無論是對病毒進行基因測序,找到病毒來源以及傳播宿主,還是研制病毒疫苗或者特效藥,超算中心都大有用武之地。例如傳統(tǒng)的新藥研發(fā)需在實驗室中對數百種藥物成分進行生物測試,這一過程往往要耗費不少時間,超算可以極大加速這個過程。目前中國多個超算中心正在發(fā)力協助中國疾控中心研發(fā)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科研人員正在利用超算進行靶點探尋、新藥篩選、先導物及試驗優(yōu)化、藥理毒理等研究工作。

大數據

各地利用大數據,可以分析疫情暴發(fā)后多少人流向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多少人流向內陸廣大農村,了解他們的分布態(tài)勢,從宏觀上預測多少人可能被感染,幫助政府決策物資投放和管控手段。同時還可以精確掌握散落在各地的隱性傳染者。

無人機

以科技化、信息化手段為依托,將“無人機”變身“空中廣播”,對人員密集小區(qū)、游園廣場等重點區(qū)域,對防疫政策、注意事項、最新信息進行不接觸式宣傳,減少居民們“面對面”接觸交流,降低人與人交叉感染風險。“空中廣播”每日不少于2小時廣播宣傳和巡查,定時不定點飛行采集圖像、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有效提高防疫一線人員宣傳和巡查工作效率。

機器人

“您好,我是疫情防控智能機器人,請問您身體是否有異常?請問您是的體溫是多少度?請問您生活上有什么需求”……橋林街道劉公村居民接到了這樣一個特殊的電話。面對語音機器人的問題,系統(tǒng)會自動記錄受訪人群回答,2至4小時內生成匯總報告反饋電話排查情況,并根據受訪者不同情況進行智能判斷、分類。疫情防控智能機器人,每天可實現千余個電話訪問,工作效率遠高于人工呼叫,并降低工作人員與返鄉(xiāng)、疑似群體傳染風險,通過大數據分析為疫情工作的開展提供數據支撐。

快捷檢測技術

與疫情賽跑,檢測手段至關重要。精確高效的檢測,不僅縮短了患者的檢驗時間,更將為醫(yī)務工作者們贏得了寶貴的診治時間。目前,常見的檢測手段有分子診斷、免疫診斷和生化檢驗,其中默克公司的分子診斷技術一枝獨秀,能夠針對此次流行性肺炎進行快速應對,其關鍵在于檢測樣本(如核酸或蛋白)、不同方法學中制備試劑盒的原料不同。默克生命科學子公司Sigma-Aldrich現已擁有兩款相關冠狀病毒的科研抗體,MAB9012和MAB9013。其中,MAB9012可識別人冠狀病毒OC-43病毒株,MAB9013可識別人冠542-7D狀病毒229E和OC-43病毒株的核衣殼蛋白。默克公司表示,愿意深入和國內科研機構進行合作研發(fā),共同對抗2019-nCoV。此外,默克也愿意將其新研發(fā)探針和新的專用分子級水捐贈給相關科研機構。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