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智慧城市,是一項全球性的議題,中國作為其中的重要玩家,在國際的舞臺上能為世界帶來哪些經(jīng)驗,又能從其他國家學到什么?據(jù)英國華聞周刊微信公眾號“華聞派”消息,最近,英國媒體在對未來智慧城市的報道中,特別提到了中國。在報道里,中國被描述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領先者,也成為英國在未來城市競賽的“對手”、“追趕目標”甚至“機遇”。英國科技媒體Computer World發(fā)布了一篇關于中國智能城市建設的文章。文章采訪了來自獨立設計公司 Arup的全球數(shù)字服務總監(jiān),世界經(jīng)濟學家威爾·卡文迪(Will Cavendish)。
作為英國智慧城市項目的設計公司代表,卡文迪表示,雖然中國在2012年才開始建設智慧城市,但在短時間內已經(jīng)取得巨大的成就。他認為,而在日漸激烈的智能城市建設競賽中,英國需要在智能城市建設中多多學習中國,尤其是在吸引投資、智能通信技術和數(shù)據(jù)管理方面。
這篇報道還引用了德勤關于全球智慧城市的報告。報告提到,中國在智慧城市建設上處于領先位置。在全球目前大約1000個智慧城市里,有超過500個位于中國。
其實,早在幾年前,英媒就開始關注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進展了。2016年,英國媒體《The Week》就以在寧夏銀川舉行的全球TM Forum智慧城市峰會為內容作了專題報道。與此同時,英國國際貿易部投資部長Stuart表示,英國在城市規(guī)劃設計、交通、能源與安保整合方面,享有國際聲譽和優(yōu)勢。他認為中英在推動創(chuàng)新和可持續(xù)城市發(fā)展上,擁有前所未有的機遇。中英兩國在智慧城市建設上有著同樣的愿景,讓人們的生活可以更加的幸福和便捷,攜手合作將建立更加智慧和美好的未來城市。
2017年,在英國曼徹斯特舉辦的智慧城市建設圓桌會議上,來自英國電信商業(yè)技術研究所的負責人Paul Garner也表示,中國在智慧城市項目上投資巨大。他認為,如果選擇在未開發(fā)土地上引進智能技術,能更好地設計智能城市的藍圖。在他眼里,中國是值得英國學習的榜樣。其實,在英國媒體關注中國智慧城市發(fā)展的同時,英國與中國也開始了在建設智慧城市上的合作。在2018年舉辦的中國智博會上,英國國際貿易部投資部長Graham Stuart率領代表團訪問中國,其中包括了政府官員和行業(yè)專家,以尋求在智慧城市上與中國的合作。
峰會上,銀川就被多次舉例當做世界智慧城市典型案例?!?銀川)整個城市比你想象的先進得多了?!?TM Forum戰(zhàn)略項目副總裁、會議組織者之一Carl Piva說。他感嘆,來到銀川后,無論是城市里的面部識別支付技術、智能垃圾桶還是智能快遞柜的應用,都讓他感到耳目一新。在開幕致辭時,Stuart將智慧城市發(fā)展形容為“真正的國際化機遇”,而英國和中國是“天然的合作伙伴”。他表示,中國一直是城市發(fā)展的典范。在未來十年,中國將會擁有220個百萬人口城市,而對于任何國家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合作機遇。來自英國的的智慧城市創(chuàng)新機構與學術機構,與中國的合作在這幾年也已經(jīng)初見成效。比如北京大學和牛津大學合作的PEAK未來城市項目,就旨在從城市形態(tài)、城市變遷、技術變革,健康與福祉三個關鍵領域合作,研究未來城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