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模擬設計 > 業(yè)界動態(tài) > 中國又一芯片巨頭崛起,和臺積電分庭抗禮

中國又一芯片巨頭崛起,和臺積電分庭抗禮

2019-10-09
關鍵詞: 芯片 麒麟 海思 華為

目前在世界芯片領域中,中國的芯片產業(yè)可以說一直都是處于一個弱勢的地位;大家能叫出名字的主流芯片廠家:高通、三星、蘋果等幾乎都不是中國的,雖然說中國的華為研發(fā)了自己的海思麒麟處理器芯片,但是華為也僅僅只是研發(fā)設計芯片,并不能自己生產出芯片來,具體的芯片生產工作還得交給臺積電才能完成!

投入8億打造光刻機,今靠芯片3個月賺54億

30140814106543.jpg

中國其實有一家本土崛起的芯片制造商,它就是中芯國際,雖然說還和很多芯片界的老大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說臺積電,三星等,但是在目前中國來看,還是獨樹一幟的,而且特別是在14nm芯片制造領域很有建樹。目前中國主流的芯片制程是7nm,是由臺積電全力打造,中芯國際為了達到這樣的標準,直接從海外進口了一臺7nm用來研究,斥資8億元。

其實想要突破著7nm的技術,必須要有euv光刻機的輔助才行,這樣的話才能更好的打造精細的產品,這樣的話才能讓7nm的芯片被打造起來,不過想要買到光刻機的難度可是非常大的,在2018年的時候中芯就已經開始預定了,因為預定的企業(yè)比較多,以至于產品幾個月之后才達到中芯手里。

看似花費了8億的費用,但實際上光刻機卻給他帶來了很多的收益,中芯獲得了很多的訂單,正是這些訂單讓它在第一季度就實現了54億的營收,可見只有技術才能讓企業(yè)變得更強大,這就是為啥華為會堅持技術的原因。

如今的華為總裁也表示,很多的公司都在為其交專利費,但因為太忙卻忘記了收取。正因為有了這些專利,可以實現著更好的交叉授權,因此才能獲得更多的利潤。相信今后的中芯國際也可以迎來更好的發(fā)展,實現更高的營收!

中芯拿下7nm光刻機,為啥臺積電不擔心

30140914480322.jpg

臺積電,三星電子是全球芯片代工兩大巨頭,基本是攫取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目前這兩家企業(yè)的工藝制程都已經達到7nm,是業(yè)內最領先的量產技術。臺積電,三星電子也是全球最先獲得荷蘭ASML的EUV光刻機的企業(yè)。對于中國內地的芯片企業(yè)來說,要想趕上國際先進水平,似乎擁有一臺最先進的光刻機必不可少,而過去極少有國內企業(yè)能拿下ASML的產品。幸運的是,內地最大的芯片代工企業(yè)中芯國際去年成功預定了一臺ASML的7nm EUV(極紫外)光刻機,前途一片光明,趕超臺積電,三星電子似乎指日可待。

不過作為行業(yè)龍頭,臺積電似乎并不著急。目前臺積電量產的7nm制程仍是基于DUV(深紫外)工藝,今年3月份才啟動7nm EUV的量產。雖然臺積電已經拿下ASML今年出貨的18臺 7nm EUV光刻機,不過臺積電一直是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購買設備,預計年內7nm產品的出貨只會占總量的25%。臺積電的創(chuàng)始人張忠謀曾經表示,內地芯片企業(yè)短期內是很難趕上臺積電的水平的,不是投資越多,買的設備越多就能解決問題,因為沒有企業(yè)愿意出售自己的核心技術。

中芯國際雖然買到了最先進的光刻機,不過ASML不會告訴你如何使用這臺昂貴的設備,最多只給基本的說明,為什么會這樣?原來ASML作為設備提供商,和臺積電簽署了保密協議,涉及到產品的使用訣竅,良率的控制方法等。鑒于此,即使買到了EUV光刻機,也很難讓其發(fā)揮最大的使用效果。此外,ASML只是芯片設備制造產業(yè)鏈中的其中一環(huán),更多的設備來自美國,日本的設備提供商,包括世界最大的芯片設備制造商美國的應用材料公司(AMAT),科林研發(fā),日本的東京電子等。沒有這些公司的儀器設備,芯片制造同樣困難重重。

說到底,芯片設備只是一方面,先進的制程還需要有核心技術的支撐,其中包括很多生產的訣竅和知識專利。像第四代DUV光刻機,支持的制程范圍從130nm-22nm,而實際上臺積電,三星電子等企業(yè)利用FinFET技術,已經讓這臺設備的性能發(fā)揮到10nm制程,而相同的機器,中芯國際目前只能做到28nm制程。這些技術就是企業(yè)的核心技術,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和專業(yè)的技術團隊。正如張忠謀所言,這些技術是用錢買不到的,沒有企業(yè)愿意出售自己的核心技術。

中芯國際作為內地最早量產14nm工藝的芯片制造商,可以說擔負著建設國際一流芯片企業(yè)的重任。中國目前不乏世界級的芯片設計企業(yè),不過在芯片制造領域,與臺積電相比,至少還有兩代的差距。人才,設備,工藝是困擾芯片企業(yè)進步的三座大山,如今人才,設備問題逐步在解決當中,唯獨工藝制程等核心技術需要內部去摸索和突破,有龐大的市場需求做支撐,相信中國企業(yè)趕超世界一流的一天一定會到來。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