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蘇通GIL(氣體絕緣金屬封閉輸電線路)綜合管廊工程1100千伏GIL設備現場交流耐壓及局部放電檢測試驗完成,目前正完成其余施工與調試工作,預計于9月9日具備啟動投運條件。屆時,華東特高壓交流環(huán)網將合環(huán)運行。
據了解,華東特高壓交流環(huán)網主要由1000千伏淮南-浙北-上海特高壓交流工程,即皖電東送(“南半環(huán)”)和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壓交流工程(“北半環(huán)”)組成,其中“南半環(huán)”于2013年9月投運,“北半環(huán)”除蘇通長江過江段的蘇通GIL綜合管廊工程外,所有變電站和架空線路已于2016年12月建成投運。至此,蘇通GIL綜合管廊工程成為華東特高壓交流環(huán)網合環(huán)運行的咽喉要道和控制性工程。
該工程起于北岸(南通)引接站,止于南岸(蘇州)引接站,隧道長5530.5米,盾構直徑12.07米,是穿越長江大直徑、長距離過江隧道之一。工程是世界上首次在重要輸電通道中采用特高壓GIL,兩回1000千伏GIL管線單相長度達5.8公里,6相總長約35公里,是目前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超長距離GIL創(chuàng)新工程。
其中,GIL是一種采用金屬導電桿輸電并將其封閉于接地的金屬外殼中,采用壓力氣絕緣的一種輸電線路。GIL具有傳輸容量大、損耗低、人身安全水平高、電磁場極低、不受環(huán)境影響、運行可靠性高、節(jié)省占地、無電(熱)老化等顯著優(yōu)點,但成本較高,適合作為架空輸電方式或電纜送電受限情況下,尤其是高電壓、大電流情況下的補充輸電技術。
作為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壓交流工程的關鍵控制點,蘇通GIL綜合管廊工程建成后,將與淮南-浙北-上海特高壓交流工程合環(huán)運行,形成貫穿皖、蘇、浙、滬負荷中心的華東特高壓受端環(huán)網,該環(huán)網將與1000千伏浙北-福州特高壓形成華東特高壓聯網,提升福建電網與華東主網的電力交換能力。
記者梳理發(fā)現,截至目前,饋入華東特高壓聯網的特高壓直流工程有在運的向家壩-上海、錦屏-蘇南、寧東-浙江、晉北-江蘇、錫盟-泰州等±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和即將正式投運的準東-皖南±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以及規(guī)劃中的白鶴灘-江蘇、白鶴灘-浙江特高壓直流工程。
因此,華東特高壓聯網合環(huán)運行后,不僅能提高華東地區(qū)吸納區(qū)外來電的能力,滿足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還能實現能源資源在更大范圍優(yōu)化配置,對優(yōu)化能源布局,調整能源結構,保障能源供應,加快電網升級,構建安全、經濟、高效的現代電網體系將發(fā)揮重要作用。同時,構建堅強的電力交換平臺,為系統提供電壓、頻率穩(wěn)定支撐,提高電網承受嚴重故障后潮流轉移能力,避免多回直流同時雙極閉鎖造成大面積停電,是華東直流饋入系統正常運行的根本保障。此外,還為根本解決長三角地區(qū)500千伏短路電流問題創(chuàng)造條件。
此外,閩粵聯網、福建與金門、馬祖電力聯網也在加快前期工作。其中,閩粵聯網將使我國東南沿海福建、廣東兩個經濟發(fā)達省份的電網實現聯網,福建與金門、馬祖電力聯網將解決金門、馬祖電網長期存在的“電力孤島”問題。因此,隨著華東特高壓聯網合環(huán)運行,將保障能源安全,提高地區(qū)供電可靠性,進一步推動能源資源優(yōu)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