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在芯片領域,業(yè)內普遍認為未來能夠替代硅技術的當屬碳納米管(CNT),因為從理論上來看,采用碳納米管的芯片可以比硅基芯片在速度和功耗上有5—10倍的優(yōu)勢。也因此,自碳納米技術問世以來,學術界從來沒有放棄對它的研究。
最近,這項技術又有了最新的突破。
當地時間8月28日,《Nature》上發(fā)表了一項來自MIT的Gage Hills等人的研究成果,即碳納米管芯片制造領域的一項重大進展:一個完全由碳納米晶體管構成的16位微處理器。這是迄今為止最大的碳納米管芯片。
圖片來源:MIT News
據悉,這款處理器名為RV16X-NANO,依據行業(yè)標準的工藝流程進行設計和制造。它采用了14000多個碳納米場效應管(CNFET),基于RISC-V指令集,可在16位數據和地址上運行標準的32位指令,可以完全替代同類型的商用處理器。
值得一提的是,RV16X-NANO最大的亮點在于Hills及同事對制造方法的改進,現在70多頁的制作工藝細節(jié)均已發(fā)表。
首先,為了以防晶體管無法正常工作,他們利用一種剝落工藝防止碳納米管聚合在一起。此外,通過細致的電路設計(減少了金屬型碳納米管而非半導體型碳納米管的數量,后者的存在不會影響電路的功能),他們還克服了一些和碳納米管雜質相關的問題。這些都為未來碳納米管的商業(yè)落地提供了思路。
在測試中,RV16X-NANO成功執(zhí)行了一個程序,生成消息:“Hello, World! I am RV16XNano, made from CNTs”,這也預示著碳納米管走向商用的第一步。
世界范圍內,最早實現碳納米管器件制備的是IBM,其在2014年成功制備出碳納米管20nm柵長器件,不過,該器件性能比預期差很多。后來,也有各類實驗室號稱制備出1nm柵長的碳納米管器件,但更多的只是噱頭,實際使用性能很差。2017年,北京大學的彭練矛-張志勇研究團隊在探索5nm柵長的碳納米晶體管上獲得進展,該研究成果曾發(fā)表于《Science》雜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