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與韓國的貿易戰(zhàn)升溫,三星成為受害者。這次,日本對韓國的半導體和面板企業(yè)下手,尤其是對三星下手,擊中要害。三星在核心原材料方面依賴日本,這次被卡脖子,李在镕不得不親自出馬,尋求解決方案。
結束日本之行后,李在镕召集公司顯示器和半導體業(yè)務的高管,舉行了一場緊急會議,要求他們拿出相應的方案,應對日本的限制。事實上,李在镕出馬之前,就有人認為,不會有好的結果。
韓國依賴的氟聚酰亞胺、光刻膠和高純度氟化氫三種材料,被日本近乎壟斷。日本控制著全球90%的聚酰亞胺產能,三星根本繞不過,也很難找到替代品。有行業(yè)人士認為,如果三星長時間找不到替代品,三星的戰(zhàn)略會被打亂,業(yè)務也會受到影響,甚至不得不關停部分生產線。
三星匆忙尋找替代品
據日媒報道,面對日本的出口管制,三星電子已啟動應對策略,主要是尋找非日本生產的氟化氫。目前來看,三星在半導體新材料領域,開始投入日本以外的國家和地區(qū)進行氟化氫試驗,它們可能是來自中國和韓國本土廠商。
事實上,韓國擺脫日本高端原材料牽制的計劃,早已啟動多年,只是進展緩慢,原因是對手在氟聚酰亞胺、光刻膠和高純度氟化氫等方面處于領先,在知識產權方面,已建立了競爭壁壘。另外,韓國本土企業(yè)也擔心,投入難有回報,放不開手腳。
除了中國、韓國本土,另據透露,俄羅斯也有意為韓國提供氟化氫。不過,業(yè)界對此有所質疑,擔心俄羅斯產的高純度氟化氫材料,不足以替代日本的材料。另外,韓聯(lián)社也認為,韓國要短時間改變供應鏈,在實際操作層面存在一定的難度。
日本或擴大管制
此次日本發(fā)動對韓貿易戰(zhàn),韓方認為是日本在報復。韓國就二戰(zhàn)期間被日本強征勞工進行索賠,日方認為,根據《日韓請求權協(xié)定》,強征勞工問題已得到解決,韓國不能再向日方索賠。但韓國不妥協(xié),堅持要求索賠,并且不接受日方召開包含第三國委員的仲裁委員會會議的提議。
不過,日本對三星下手,絕非一時沖動,而是兩個國家積怨頗深,相互敵視。三星的產品,在日本一直不受歡迎。以智能手機為例,三星就玩不轉日本市場。日本市場調研公司BCN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1-10月份,日本銷量最高的手機品牌,分別是蘋果、夏普、華為、索尼、華碩,三星不在榜單上,被歸入“其他”。當然,日本的電子產品,在韓國更是難有市場。
據境外媒體報道,日本還準備對韓國進行報復升級,計劃將韓國從“出口白名單”中移除。如果日本執(zhí)行這一計劃,韓國或將受到更大的影響——不僅僅是零部件、原材料受管控,還會進一步影響韓國電子制造產業(yè)。
文/徐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