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電源技術 > 設計應用 > 一種用于地下位移測量傳感器串的無線電能傳輸裝置設計
一種用于地下位移測量傳感器串的無線電能傳輸裝置設計
2018年電子技術應用第7期
吳 軼,李 青,施 閣
中國計量大學 機電工程學院,浙江 杭州310018
摘要: 針對地下位移測量傳感器串的供電特點和要求,利用磁耦合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技術,設計了一種無線電能傳輸裝置,包含一個總控電源和多個無線電能傳送節(jié)點。每個節(jié)點包括線圈回路、微控制單元、接收端電路、發(fā)送端電路、開關切換電路、無線通信模塊。微控制單元根據通信模塊接收到的指令,控制開關切換線圈與后端電路的連接。這使得每個節(jié)點都有3種工作狀態(tài),分別為接收狀態(tài)、發(fā)送狀態(tài)和中繼狀態(tài)。實驗中,繞制不同的線圈,用網絡分析儀測量其傳輸特性。接著將其與節(jié)點電路相連,驗證無線電能傳輸裝置性能,結果表明裝置工作穩(wěn)定可靠,滿足傳感器串的供電要求。
中圖分類號: TN86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6157/j.issn.0258-7998.173108
中文引用格式: 吳軼,李青,施閣. 一種用于地下位移測量傳感器串的無線電能傳輸裝置設計[J].電子技術應用,2018,44(7):155-159.
英文引用格式: Wu Yi,Li Qing,Shi Ge. Design of a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underground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sensor string[J].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ique,2018,44(7):155-159.
Design of a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underground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sensor string
Wu Yi,Li Qing,Shi Ge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China Jil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Abstract: A kind of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is designed to include a total power supply and a plurality of radio energy transmission nodes by means of magnetic coupling resonant radio power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for the power supply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underground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sensor string. Each node includes a coil loop, a micro control unit, a receiver circuit, a transmitter circuit, a switch switching circuit and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The micro control unit controls the connection of the switch switching coil and the back end circuit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 received by the communication module. This allows each node to have three operating states, namely, receive status, send status, and relay status. In the experiment, the coil was wound and th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measured with a network analyzer. Then, the coil is connected with the node circuit to verif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device is stable and reliable to meet the power supply requirement of the sensor string.
Key words :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energy storage; multi-node

0 引言

    文獻[1,2]中提出一種基于互感機理的地下位移測量集成傳感器用于地下深部的位移監(jiān)測。它是由一個個獨立的地下位移測量單元通過金屬導線串接組成的,在測量時通過從上到下逐一測出相鄰的兩個地下位移測量單元的空間位置相對變化量,從而測出從地面到地下深部的變形情況。地下位移測量單元間的供電和通信都是通過金屬導線相連完成的,這樣的連接方式使裝置的密封受到影響,并且安裝運輸不方便。再者由于整個集成傳感器長期掩埋于地下,金屬導線會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腐蝕,造成傳感器不能夠穩(wěn)定地工作。在雷雨天氣時,由于金屬導線的導電作用,雷擊會損壞傳感器。

    為了解決有線供電方式存在的問題,本文設計了一種用于地下位移變形測量傳感器的無線電能傳輸裝置,以無線的方式自上而下給每一個測量單元提供電能。文獻[3,4]中介紹了無線電能傳輸方式分類、每種方式的優(yōu)缺點以及各自的應用場合。由于磁耦合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Magnetic Resonance Coupling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MRC-WPT)技術具有傳輸距離遠、線圈間錯位敏感度小的特點,非常適合應用于地下位移變形測量傳感器的無線電能傳輸裝置中。

    本文首先介紹MRC-WPT的工作機理;接著將該技術應用于地下位移測量傳感器串的無線電能傳輸裝置中,提出總體方案并詳細分析各模塊的電路設計;最后實際搭建電路驗證裝置的可行性,并提出存在的不足,為裝置的后續(xù)完善提供指導。

1 磁耦合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機理和結構

1.1 磁耦合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機理

    無線電能傳輸裝置的設計是基于MCR-WPT技術,它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小組在2007年提出的[5]。他們成功點亮了相距2 m外的一個60 W燈泡。本文以兩線圈結構為例介紹MCR-WPT的工作機理,其結構如圖1所示。其中發(fā)射端由激勵電源、電源阻抗Zs、補償電容C1、發(fā)射線圈組成,接收端由接收線圈、補償電容C2、接收端負載阻抗組成。

dy4-t1.gif

    電源給發(fā)射線圈供電,頻率為系統(tǒng)諧振頻率。此時發(fā)射線圈發(fā)生諧振。即使在不高的供電電壓下,因為發(fā)生諧振,也能產生較大的電流,從而建立起較強的電磁場。發(fā)射線圈中電容的電場能因為諧振與電感線圈中的磁場能不斷地進行交換。而發(fā)射端電感線圈中磁場有一部分鉸鏈到接收端的電感線圈,交變的磁場在接收線圈中感應出電流,因此能量傳遞到了接收端。在接收端,電容中的電場能和電感線圈中的磁場能也因為諧振在不斷地進行能量交換,最終把能量傳遞給負載。

1.2 串串結構電路模型分析

    文獻[6]中研究了4種MCR-WPT拓撲結構的性能,文獻[7]中從電路角度分析串串結構的傳輸效率與線圈尺寸、距離之間的關系。本文以兩線圈串串耦合模型為例推導輸出功率和效率的表達式,其等效的電路模型如圖2所示。為方便說明,在以下的分析中,認為發(fā)射、接收裝置在建立聯系之后,均達到自諧振狀態(tài),同時只考慮線路的集中參數,并不計算雜散參數對電路的影響。

dy4-t2.gif

    根據基爾霍夫電壓定律,可得等效電路的回路方程:

     dy4-gs1-2.gif

    式中U為電壓源電壓;LS、LD分別為發(fā)射線圈和接收線圈的電感;RS、RD分別為發(fā)射線圈和接收線圈的等效電阻;RL為負載等效電阻;CS、CD分別為發(fā)射線圈和接收線圈端串聯的補償電容。

dy4-gs3-5.gif

1.3 中繼線圈

    本文所研究的對象是一個多級的電能傳輸系統(tǒng),具有負載數量多、傳輸距離遠的特點。文獻[8]中研究設計了一個利用中繼線圈延長傳輸距離的系統(tǒng),通過研究比較兩耦合器系統(tǒng)、三耦合器系統(tǒng)、四耦合器系統(tǒng)的特性,指出利用一個或多個中繼線圈可以有效地延長傳輸距離以及提高傳輸效率。

2 裝置硬件設計

2.1 裝置設計原理

    本文將MCR-WPT技術應用于地下變形測量傳感器串的供電應用中,裝置設計原理如圖3所示。無線電能傳輸裝置由一個個電能傳送節(jié)點和一個地上總控電源組成,其中第M個節(jié)點通過金屬導線與地上總控電源相連,其余各個電能傳送節(jié)點之間沒有有線連接。在輸送電時,通過磁場耦合的作用,將上一個節(jié)點存儲的電能傳送到下一個節(jié)點。以此向下,將地上總電源的電能輸送到每一個節(jié)點,從而實現為整個地下位移測量傳感器串供電。

dy4-t3.gif

    每個電能傳送節(jié)點包括線圈回路、微控制單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接收端電路、發(fā)送端電路、開關切換電路、無線通信模塊,其結構框圖如圖4所示。其中MCU與接收端電路、發(fā)送端電路、無線通信模塊相連。單片機根據無線通信模塊接收到的指令,控制開關使線圈是與接收端電路相連,或與發(fā)送端電路相連,還是不與其中任何一個電路相連。所以每個電能傳送節(jié)點的線圈都有3種工作狀態(tài),分別為接收狀態(tài)、發(fā)送狀態(tài)和中繼狀態(tài)。

dy4-t4.gif

2.2 無線電能傳送節(jié)點接收端電路設計

    無線電能傳送節(jié)點接收端電路框圖如圖5所示。接收端電路包含整流濾波電路、儲能電路、DC-DC轉換器;整流濾波電路采用由肖特基二極管搭建的橋式電路與電解電容并聯組成,將線圈接收到的交流電整流濾波為直流電。該直流電一路經由DC-DC轉換器將電壓轉換為符合MCU工作的電壓;另一路在MCU的控制下,通過開關切換與儲能電路相連,將線圈接收到的能量儲存在儲能裝置中。

dy4-t5.gif

    儲能電路模塊采用LTC3625集成芯片,其可以將兩個串聯超級電容器充電至一個固定輸出電壓,而且可以自動平衡兩節(jié)超級電容器的電壓,防止任一個超級電容器遭受過壓損壞。

    超級電容器充電電路如圖6所示,其中C2、C3為兩節(jié)耐壓值為2.7 V、電容值為100 F的超級電容器串接組成。當LTC3625的Vout引腳的輸出電壓達到最終電壓的92.5%時,其PGOOD引腳由低電平變?yōu)楦咦钁B(tài),經上拉電阻連接單片機的輸入引腳,指示超級電容器的電能狀態(tài)。

dy4-t6.gif

2.3 無線電能傳送節(jié)點發(fā)射端電路設計

    無線電能傳送節(jié)點發(fā)射端電路框圖如圖7所示。發(fā)送端電路包含逆變電路、調頻驅動電路、反饋電路;調頻驅動電路的輸出端與逆變電路的輸入端相連,逆變電路將儲能裝置中的直流電能逆變?yōu)楦哳l交流電能通入線圈,從而激發(fā)磁場。MCU根據反饋電路的結果調整調頻驅動電路的輸出,使發(fā)送端電路工作在最優(yōu)或者次優(yōu)狀態(tài),其中反饋信息通過地下位移傳感器的測量得到。

dy4-t7.gif

    調頻驅動電路如圖8所示,由數模轉換電路、直接數字式頻率合成器(Direct Digital Synthesizer,DDS)和比較器組成。MCU控制數模轉換電路輸出可調直流電壓作為比較器的參考電壓。同時,MCU控制DDS信號發(fā)生電路輸出可調頻率的正弦波作為比較器的比較電壓;兩路信號經比較器輸出一定頻率、一定占空比的PWM波驅動逆變電路。

dy4-t8.gif

    DDS選用AD9851集成芯片,其可以在單片機的控制下輸出兩路具有一定頻率、互補的正弦波,而且功耗低,在3.3 V供電時僅為155 mW。比較器選用TLV3501集成芯片,引腳SHDN具有關斷功能可降低裝置的功耗。另外通過R3電阻引入正反饋,構成滯回比較器電路,閾值電壓的表達式為:

    dy4-gs6.gif

式中VHYST為閾值電壓;V+為比較器工作電壓。

    逆變電路由功率放大器和驅動電路組成,其電路如圖9所示。電路功率放大器采用電壓開關類型D類功率放大器[10],其中全控性開關器件采用IRF840功率MOSFET開關管Q1、Q2構成,上下MOS管交替導通半個周期。故D類功率放大器輸出電壓的表達式為:

     dy4-gs7.gif

式中T=1/f,f為系統(tǒng)頻率同時也是MOS管的開關頻率;VDSS為MOS管的飽和壓降。

dy4-t9.gif

    與此同時,逆變電路的輸出端連接線圈回路,由于該回路可以等效為由電感、電容、等效電阻串連組成,具有選頻濾波的作用,所以回路中的電流為一余弦波電流,其頻率為激勵信號的基頻。

    功率驅動器選用IR2110集成芯片, 其集成度高,可驅動上下兩個MOS管,響應速度快,尤其是上MOS管驅動采用外部自舉電容上電,使得驅動電路數目較其他IC驅動大大減小。

2.4 無線電能傳送節(jié)點無線通信電路設計

    無線通信電路以CC1101集成芯片為核心配合其他外圍電路實現。CC1101可以通過SPI接口與MCU連接,可提供對數據包處理、數據緩沖、突發(fā)傳輸、接收信號強度指示、空閑信道評估、鏈路質量指示以及無線喚醒的廣泛硬件支持。

3 系統(tǒng)軟件設計

    根據裝置設計原理可知,每個電能傳送節(jié)點都有3種工作狀態(tài),分別為發(fā)送狀態(tài)、接收狀態(tài)和中繼狀態(tài)。又因為本文所研究的對象是一個多級的電能傳輸系統(tǒng),具有負載數量多、傳輸距離遠的特點。所以系統(tǒng)軟件的設計關鍵點在于總控電源根據反饋信息制定相應充電策略來切換每個節(jié)點的工作狀態(tài),從而保證每個節(jié)點有足夠的電能滿足地下位移測量傳感器串的工作需求。反饋信息主要包括當前電能傳送節(jié)點的工作狀態(tài)、儲能裝置的剩余電量、地下位移傳感器的運行狀態(tài)等。程序流程圖如圖10所示。

dy4-t10.gif

4 實驗

    實驗主要分兩部分:一是用現有線圈骨架繞制導線直徑不同、匝數不同、結構不同的線圈,用網絡分析儀測量其傳輸特性;二是將線圈與節(jié)點電路相連,測試無線電能傳輸裝置性能。

4.1 線圈傳輸特性測試

    實驗選用了兩種不同粗細的多股線,直徑分別為2 mm和1.85 mm。采用的線圈骨架為一塑料圓柱,直徑為72 mm,高度為80 mm。

    實驗時,繞制了4種不同的線圈,線圈1采用2 mm多股線均勻在骨架上繞制一層;線圈2采用1.85 mm多股線均勻在骨架上繞制一層;線圈3采用1.85 mm多股線在骨架上繞制二層,第一層均勻密繞,第二層在線圈兩端各均勻密繞10匝;線圈4采用1.85 mm多股線在骨架上繞制二層,第一層均勻密繞,第二層在線圈中間均勻密繞10匝。線圈各參數見表1。

dy4-b1.gif

    將繞制好的兩個線圈分別接在網絡分析儀E5063A端口一和端口二上,測量其S12參數,結果如圖11所示。

dy4-t11.gif

    從圖11中可以看出,隨著距離增加,線圈的最佳S12在減小。并且線圈3在不同距離下的最佳S12參數都遠好于其他線圈,其傳輸特性最好。通過比較線圈1和線圈2,可以發(fā)現在導線直徑相似的情況下,對線圈傳輸性能的改善不是特別明顯。

4.2 無線電能傳輸裝置性能測試

    將線圈2與節(jié)點電路相連,實驗平臺采用三坐標移動平臺,將一節(jié)點固定在水平面上,另一節(jié)點與三坐標平臺的固定裝置相連,實驗測試平臺搭建如圖12所示。

dy4-t12.gif

    實驗時,取3.6 Ω模擬實際負載,測量電阻兩端的功率,得到兩節(jié)點在不同距離下輸出功率隨驅動頻率的變化,實驗結果如圖13所示。

dy4-t13.gif

    從圖13中可以看出,在兩節(jié)點距離不變的情況下,隨著激勵頻率的增大,輸出功率先增大后減小;在激勵頻率為線圈2自諧振頻率處,隨著兩節(jié)點距離的增大,輸出功率先增大后減小。所以,在實際過程中,根據地下位移傳感器的反饋結果調節(jié)線圈的激勵頻率,使得裝置工作在最優(yōu)或者次優(yōu)狀態(tài)。

5 結論

    本文設計的無線電能傳輸裝置包含一個總控電源和多個無線電能傳送節(jié)點,每個節(jié)點包括線圈回路、微控制單元、接收端電路、發(fā)送端電路、開關切換電路、無線通信模塊。實驗測試了無線電能傳輸裝置在兩個節(jié)點情況下的充電情況,結果表明充電穩(wěn)定。但是對于更多節(jié)點的無線電能傳輸仍需完善,并且要提高充電效率。

參考文獻

[1] 李青,李雄,施閣.基于互感和自感機理的地下深部位移測量方法及傳感器:中國,ZL200610052816.4[P].2008-06-25.

[2] 李青,李雄,施閣.基于地下位移測量傳感器的地下位移測量方法及儀器:中國,ZL200810163147.7[P].2009-05-20.

[3] 趙爭鳴,張藝明,陳凱楠.磁耦合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技術新進展[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3(3):1-13,21.

[4] 陳文仙,陳乾宏.共振式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的研究進展與應用綜述[J].電工電能新技術,2016(9):35-47.

[5] KURS A,KARALIS A,MOFFATT R,et al.Wireless power transfer via strongly coupled magnetic resonances[J].Science,2007,317(5834):83.

[6] 田子建,杜欣欣,樊京,等.磁耦合諧振無線輸電系統(tǒng)不同拓撲結構的分析[J].電氣工程學報,2015(6):47-57.

[7] 傅文珍,張波,丘東元,等.自諧振線圈耦合式電能無線傳輸的最大效率分析與設計[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9(18):21-26.

[8] ZHANG F,HACKWORTH S A,FU W,et al.Relay effect of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using strongly coupled magnetic resonances[J].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2011,47(5):1478-1481.

[9] TI.TLV3501 Datasheet[DB].(2015-04-17).http://www.ti.com.cn/cn/lit/ds/symlink/tlv3501.pdf.

[10] 胡長陽.D類和E類開關模式功率放大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作者信息:

吳  軼,李  青,施  閣

(中國計量大學 機電工程學院,浙江 杭州310018)

此內容為AET網站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