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能在每年的機海中找到那么一兩款最具代表性、顏值最高的幾款機型迅速做到完美復刻。倘若你的手機沒有得到他家的借(chao)鑒(xi),可能得在外觀上多下點工夫了。更氣人的是,得益于其長期深耕海外,這家「手機顏值復刻廠」有時候甚至比原機本身在海外要更受歡迎,知名度更大。
”Elephone是一家全新的互聯網+創(chuàng)新型公司,致力于高端智能手機研究、開發(fā)和生產。利用互聯網思維開拓海外市場,致力于為世界各地帶來更好的產品?!?/p>
這句標注在公司介紹頁上的話語,實際琢磨起來其實也并不完全是假話,至少后半句是真的,「致力于為世界各地帶來更好的產品」,只是有可能這些產品的最初研發(fā)方并非完全只是 Elephone 而已。
作為一家主打碰瓷撞臉的公司,Elephone 絕對不僅僅只是一個簡單的手機搬運工,最起碼在審美上可以與紅點獎評委齊名,凡是被它借鑒過的機型在外觀設計上都是可以在手機史上留下姓名的。
▲左:三星 S9 右:Elephone A4 Pro
Elephone 能在每年的機海中找到那么一兩款最具代表性、顏值最高的幾款機型迅速做到完美復刻。倘若你的手機沒有得到他家的借(chao)鑒(xi),可能得在外觀上多下點工夫了。
更氣人的是,得益于其長期深耕海外,這家「手機顏值復刻廠」有時候甚至比原機本身在海外要更受歡迎,知名度更大。
你很好看,不過下一秒就是我的了
縱觀 Elephone 手機,其實產品線并不多,并不主打機海策略。主要由 U 系列、 P 系列、S 系列和 A 系列組成,從名字上看 S 系列可能早期是想走三星的路子,事實上 Elephone S7 也可能正是脫胎于 Samsung S7 系列。
雖說當年 S7 Edge 靠著自家的曲面屏一起絕塵,但 Elephone S7 也盡最大程度使得機子做到與其極高的相似度:與前者相同形狀的正面指紋識別,整機的尺寸大小甚至機身內部的 UI 設計和壁紙色調等,均朝著三星 S7 系列致敬。
Elephone 的殺手锏在于,借鑒完友商的優(yōu)秀外觀設計的基礎上,依然秉持著山寨機的親民價格。在當時三星 S7 作為全球旗艦賣到 5000+人民幣的市場里, Elephone S7 折合下來只要人民幣 900 到 1200 左右。
▲左:三星 S7 Edge 右:Elephone S7
不過,低廉的價格并不能壓榨這家人的審美。隨著曲面屏的熱度逐漸降下,到了 S8 時期時便緊跟潮流果斷拋棄了過時的三星式設計,轉而采用小米 MIX 的全面屏方案,額頭做到極窄并且將前置攝像頭移到了手機右下角,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沒順勢把前置指紋識別的去掉。
當然,由于國內各手機廠商的不懈努力,小米 MIX 也泯然眾人矣,現在的全面屏市場都以伸縮攝像頭設計見長的 OV 兩家為最高顏值樣板。
于是在這種態(tài)勢下,Elephone 也十分迅速的發(fā)現了市場風向,表示將要推出一款伸縮攝像頭的 18:9 的全面屏手機,搭載屏下指紋及后置指紋,還會配備無線充電技術,其他具體配置未知。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款手機將優(yōu)先在國外上架,并且價格也會很美麗。
高顏值白菜價,讓它在海外風生水起
雖然 Elephone 手機在國內的知名度不高,但這家駐扎在深圳華強北的一百來人的團隊,卻將手機順利賣到了非洲、中東以及歐洲地區(qū)。與之相關的信息、消息傳播的也是十分迅速。
由于成立之初便將重心放在國外市場,所以造成了目前國內外名氣不一致的狀況。而能夠使得 Elephone 在國外市場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之一恐怕就是其高顏值低價格的策略。
在一篇 Elephone A4 的媒體文稿中,也以最便宜的 iPhone X 作為主要介紹點,雖然它的外觀看起來其實更像國內的千元異形劉海屏手機。
不過僅僅 100 美金的價格,并且還是在劉海屏暫時只有蘋果一家的國外市場,該機型的出現對于某些囊中羞澀的老外來說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體驗劉海屏的機會。
價格屠夫小米因為良心的價格收獲了一幫忠實的米粉,Elephone 在國外走的也是這個路子,從而吸引了更喜歡低價手機的用戶群體的青睞,使得他能夠在國外市場獲得一席之地。
當然在產品宣傳上 Elephone 也十分舍得花錢,每當有新機型發(fā)布時都會請視頻網站上擁有一定粉絲量的科技播主們幫忙背書,通常以評測的形式呈現。而在 Elephone S8 Pro 的視頻介紹頁面下,也的確吸引了不少準備購買的潛在用戶。
只是雖然價格很具有吸引力,低價所造成的品質問題也導致了用戶們的爭論。但畢竟成本擺在那,當然,對于他的受眾群體來說,好看就行,還要啥自行車。
Geek君有話說
雖然就手機外觀而言,Elephone 的確缺少了一點自己的風格,但畢竟是一家成立于 2013 年團隊只有一百來人的新興手機廠商,我們不能苛責它立刻走上完全自主研發(fā)的路子。只能說這家廠商十分聰明,在時不時需要借鑒國內手機廠商的情況下,選擇了山高皇帝遠的國外市場。
只不過,低價不是無限低品質的理由。許多手機廠商在前期都走過借鑒的路子,是為了要將研發(fā)資金更多的投入在手機的性能提升上。在合理的成本控制內,將手機做到所能達成的最好才是長久的發(fā)展之策,最起碼系統要時不時更新一下。
(來源:極客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