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球特高壓(UHV)輸電線路的測試場。相比于過去常見的高壓線路,特高壓技術在超遠距離電力輸送方面效率高得多。
自2006年以來,中國已經累計建設了19條這樣的輸電線路,每條價值數(shù)十億美元,總長度近3萬公里,供應全國4%的電力需求。相比之下,世界上還沒有任何其他國家擁有一條完全商業(yè)運營的特高壓線路。
但是,中國對特高壓的熱情開始減弱。電網(wǎng)公司與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存在利益沖突,這項技術本身也表現(xiàn)不佳,最近的一些項目更是因電力產能過剩而陷入窘境。
這意味著新輸電線路的獲批速度開始放緩,而電網(wǎng)企業(yè)也不大可能完成新建目標。
綠色:電力輸送起點城市,藍色:電力輸送終點城市。
特高壓線路建設的宏偉規(guī)劃
中國的煤炭、水電、風能和太陽能資源都集中在內陸,而能源需求卻高度集中在城市化的東部沿海地區(qū)。因此,中國的電網(wǎng)企業(yè)希望通過特高壓項目解決電力遠距離輸送問題。
如果采用普通的高壓輸電線,長途運輸過程中要損失大量電力。而特高壓線路的好處是可以大幅降低這種損失。
中國目前采用的特高壓線路有兩種。第一種是特高壓直流(UHVDC)線路,適合兩地距離超過1000公里的輸電項目;第二種是特高壓交流電(UHVAC)線路,更適合稍短的距離但可在沿途留有分支鏈路。
電網(wǎng)公司一直在積極推動這項技術。其中,經營區(qū)域覆蓋中國88%的領土面積的國家電網(wǎng)公司對此尤其感興趣。其2013-2020年建設計劃顯示,該公司計劃在2013年前建設6條特高壓交流電線路、13條特高壓直流電線路,并在2020年前建設10條特高壓交流電線路、27條特高壓直流電線路。僅在內蒙古,國家電網(wǎng)公司就提出要在2020年前建設11條覆蓋全區(qū)煤炭和可再生能源熱點地區(qū)的特高壓線路。
但是相關項目的推進卻非常緩慢,而且也幾乎沒有分析人士認為國家電網(wǎng)能夠順利實現(xiàn)其2020年目標。實際上,國家電網(wǎng)的特高壓交流電宏偉目標的核心工程——全國特高壓骨干網(wǎng)計劃似乎近期也不太可能實現(xiàn)了。
爭議四起的特高壓項目
雖然國家電網(wǎng)的特高壓計劃壯志滿滿,但是無法始終與中央和各省級政策制定者保持步調一致。
在這個骨干網(wǎng)的問題上,中央官員的意見與國家電網(wǎng)產生了沖突。國家電網(wǎng)曾計劃通過建設“三縱三橫一環(huán)網(wǎng)”的特高壓交流電網(wǎng),將所轄幾個地區(qū)連成一張電網(wǎng)。但是,中央官員擔心,這種互聯(lián)互通的超大型電網(wǎng)可能會造成全國性大停電的連鎖反應。分析人士認為,國家電網(wǎng)暫時擱置了這個骨干網(wǎng)計劃,將發(fā)展重心放在各電網(wǎng)內部的特高壓交流電線路建設上。
與此同時,由于電力需求增長放緩,內陸地區(qū)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建設的經濟效益也開始下降。
全國電力需求平均增速已經從2003-2012年間的11.7%下降到了2012-2017年間的4.5%,其中2015年最低,僅有0.5%。來自《彭博社新能源財經》的數(shù)據(jù)顯示,需求增速的下降加劇了中國電力行業(yè)產能過剩的問題,其中2016年產能過剩更是高達35%。
產能普遍過剩意味著對新建輸電項目的需求也會相應減少。
2014年,《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快推進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12條重點輸電通道建設的通知》發(fā)布。根據(jù)該計劃,中國將在2018年前完成九條特高壓線路的建設。國家能源局官員在2017年12月表示,該計劃“能夠滿足2020年前中國主要用電地區(qū)的電力需求。”
因此,近來新建特高壓項目(完成建設需三至四年)的批復速度一直較慢,這是意料之中的。其中,2016年僅有一個項目獲批,2017年只有兩個。
緊張的地方關系
某些計劃開展特高壓項目建設的地區(qū)政府對其也持有懷疑態(tài)度。
相比于從其他省份進口電力,建設自有電廠可以增加各省的國內生產總值、就業(yè)機會和收入。因此,即使新輸電線路有中央政府的支持,有時也無法被各省接受。
比如,四川特高壓直流4號輸電線路計劃將四川的水電輸送到江西省,并被正式列入“十三五(2016-2020)”規(guī)劃。但是國家能源局的官員去年秋天指出,江西不想要這些電力。2018年,江西將有多個火電廠并網(wǎng)發(fā)電,所以他們想把新的輸電線路建設推遲到2025年之后。與之類似,在商談了多年后,湖北省仍不愿接受來自西北地區(qū)的遠途輸電線路項目。
令人失望的收益
電網(wǎng)公司謹慎對待特高壓線路是有自己的理由的。這些大型項目的收益取決于其可傳輸?shù)碾娏俊5乾F(xiàn)有線路的利用率低于預期,其中非水電線路利用率低的問題尤其明顯。
此外,特高壓對緩解中國內陸可再生能源棄電問題的影響也令人失望,從而更加削弱了投資的理由。所謂“棄電”指的是由于電網(wǎng)消納能力不足或煤電配額擠占等原因無法入網(wǎng)而被浪費的電力資源。
中國的特高壓線路同時輸送風能、太陽能和煤電,而煤電目前仍然是中國主要的電力來源。但是,只需占用一小部分特高壓線路輸送能力就能將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從內陸輸送至沿海市場,這是特高壓技術支持者積極推動這一技術推廣的一大原因。
然而,特高壓技術在經過了十年的發(fā)展之后,中國的可再生能源棄電水平仍然高居不下。2016年,全國平均棄風、棄光率分別為17%和10%,其中西北地區(qū)尤為明顯。而在歐洲,風電占比較高國家的棄風率卻一直低于5%。
環(huán)境研究人員達林˙麥基和地理學家湯馬斯˙亨尼格的分析顯示,2015年云南的棄電總量可能達到950億千瓦時,是公布的棄電量的六倍還多,相當于葡萄牙和新加坡兩國一年的用電量總和。
落后的風能和太陽能
2016年,特高壓線路成功輸送可再生電力1725億千瓦時,占全國用電總量的3.2%。然而,其中93%的電量都來自五條水電專用線路。
中國的一些非水電輸電線路的可再生能源輸送量低于支持者的預期。在同時輸送煤電和可再生能源電力的線路中,可再生能源電力的目標占比應為30%。至少在2016年的部分時間里,有三條這樣的線路在運營,但他們的表現(xiàn)不均衡。其中,寧東-浙江和哈密南-鄭州兩條線路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占比分別為29%和23%,而錫盟-濟南線路沒有輸送任何可再生能源電力。
浙北-福州線最初的規(guī)劃是輸送核電和風電,但2016年并沒有輸送任何風電。至于該線路后來是否開始輸送風電,尚無相關報告,但該線路已經開始輸送煤電。
希望這些問題都只是暫時的。2017年啟動的一條非水電特高壓輸電線目前實際輸送的是煤電,因為當初規(guī)劃的可再生能源配套項目出現(xiàn)了延期。好在總體來說,中國首批特高壓輸電線在首個五年運作期內已經實現(xiàn)了總輸電量的大幅提升。
自2016年中期以來,多條新建可再生能源特高壓輸電線路相繼并網(wǎng)。2017年前九個月,棄風棄光率出現(xiàn)了顯著下降。
但是,新增特高壓直流項目的空間正逐漸縮小,這也成為了西部省份一直擔心的一個問題。長距離輸電基礎設施的建設可能跟不上快速增長的可再生能源供電需求。
深化電力產業(yè)改革
中國內陸地區(qū)的棄風棄光現(xiàn)象當然不能只怪特高壓輸電線路。其實,中國電力行業(yè)正面臨著一系列更廣泛的挑戰(zhàn),而這也是2015年開始的電力改革的重點內容,其中就包括幾個專門針對特高壓問題的措施。但是要想妥善解決特高壓線路建設面臨的諸多阻礙,就必須進行更為全面的電力系統(tǒng)改革。
其中包括:1)電力交易市場改革,讓沿海省市能夠從內陸地區(qū)(當然也包括從本地)快速購買電力;2)采取措施,提高長距離清潔能源相對于當?shù)孛弘娰Y源的競爭力;3)通過改革,減少中央和省級政府在電網(wǎng)規(guī)劃方面的爭端。
如今,改革才剛剛開始。雖然中國對發(fā)展特高壓輸電線路的熱情在消退,但是這種技術仍然會在中國可再生能源轉型中發(fā)揮關鍵作用。而電力部門改革的成功與否,將決定這項技術在中國的可再生能源轉型過程中會發(fā)揮怎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