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聯(lián)邦貿易委員會、蘋果公司起訴高通壟斷半導體行業(yè)
1月17日,美國聯(lián)邦貿易委員會(FTC)對高通公司提出訴訟,指控高通采取“反競爭”手段維持其對手機中使用的關鍵半導體的壟斷。
據了解,F(xiàn)TC指控高通利用自身在基頻處理器的主要供應商地位,向手機制造商提出繁瑣的條款,并且拖累了競爭對手。FTC 進一步表示,除非客戶同意高通所提出的優(yōu)先專利授權條款,高通才會向其出售處理器。由于,基頻處理器是賦予手機通訊能力的基礎設備,而高通這樣的條款將導致手機制造商,若采用競爭對手的芯片,便需向高通支付更高的特許費用。
1月20日,蘋果公司起訴美國高通公司利用市場支配地位濫征專利使用費,要求高通支付已承諾退還給蘋果的10億美元專利使用費之后,1月23日,蘋果再次針對高通中國提起兩起訴訟。
編輯點評:在此之前,高通已經遭遇過歐盟、韓國以及中國等多國的反壟斷調查,美國的FTC則是最晚啟動對高通反壟斷調查的國家,主要原因還是高通的商業(yè)模式對于產業(yè)發(fā)展產生了影響。從3G到4G時代,高通在基帶芯片的地位漸漸穩(wěn)固,政府的反壟斷機制可能也不能對高通的行業(yè)主導趨勢起大的影響。可以想象在未來的5G時代,高通的專利優(yōu)勢仍將持續(xù)。而對于蘋果來說,在10億美元背后,牽扯出的則是兩者之間百億的生意。同時,隨著蘋果銷量的逐步穩(wěn)定,紅利的緩緩減少,若未來繼續(xù)選擇與高通合作,那么高通的商業(yè)模式必須改變,而此次訴訟無疑是最好的時機。
二、AMD起訴聯(lián)發(fā)科、LG等企業(yè)侵犯其專利
1月24日,AMD正式向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出訴訟,指責LG、Vizio、聯(lián)發(fā)科以及Sigma Designs等企業(yè)在美國所銷售的產品,侵犯其專利。
據了解,此次事件涉及的具體產品分別是聯(lián)發(fā)科Helio P10處理器與Sigma SDI SX7處理器的GPU。需要注意的是,這兩款處理器都是以ARM Mail架構為基礎,所以總結的來說,AMD所找出來的問題,其實是上游的交叉專利協(xié)議。
圖片來源:AMD官網
另一方面,AMD所指出的侵權并不僅僅是限定在指定的產品,可以理解為其將可能擴大侵權的范圍,也將會有更多的廠商與產品受到相應的控訴。
編輯點評:對于此次訴訟,不少業(yè)界人士認為,AMD起訴的真正目標其實是ARM和Imagination Technologies,這兩家負責設計圖形核心,但并不真正生產產品。另一方面,雖然ITC已經啟動調查,但是其調查速度比較慢,而等到調查結束,其他公司部分侵權設備可能已經下架,所以AMD的起訴雖然對LG和Vizio等公司可以構成打擊,但未必會造成嚴重影響。
三、ParkerVision起訴蘋果旗下多款設備基帶侵權
早期,Parker Vision公司起訴蘋果旗下的iPhone 6、iPhone 6s和iPad Air 2等產品使用的高通制造的無線接收器侵權。
2月14日,Parker Vision的德國全資子公司ParkerVision GmbH對起訴蘋果的侵權案進行了修改,將蘋果最新iPhone產品iPhone 7和iPhone 7 Plus也加了進來,理由是兩款設備采用了英特爾的 PMB5750基帶芯片,涉及侵犯 ParkerVision公司歐洲專利德國部分1 135 853號。應公司的要求,新的起訴將獨立于第一起訴訟案被德國向慕尼黑地方法院受理。
編輯點評:此次事件中,高通與英特爾雖然有無辜躺槍的意味,但如果此次專利侵權屬實,毋庸置疑的是高通與英特爾也將難逃被罰。但蘋果公司可以控告高通和英特爾涉嫌出售存在侵權芯片要求賠償。而對于整個智能手機行業(yè)來說同樣至關重要,如果高通無線專利技術構成侵權,不止是蘋果,整個安卓手機廠商也難以繞開。
四、尼康起訴阿斯麥和卡爾蔡司侵權
4月24日,尼康對荷蘭半導體行業(yè)光刻系統(tǒng)供應商阿斯麥(ASML)和德國光學及光電子學設備廠商卡爾蔡司(Carl Zeiss)正式提起訴訟,指控這兩家公司未經授權而使用其光刻技術。
卡爾蔡司是阿斯麥的光學設備供應商。尼康在一份聲明中稱:“阿斯麥和卡爾蔡司在未經尼康許可的前提下,在阿斯麥的光刻系統(tǒng)中使用尼康的專利技術?!?/p>
圖片來源:尼康官網
當前,光刻系統(tǒng)被廣泛應用于制造半導體,而阿斯麥又主導著半導體光刻機市場。評級機構“惠譽評級”(Fitch Ratings)今年1月發(fā)布的調研報告顯示,在高端光刻機市場,阿斯麥的份額高達90%。尼康在訴訟文件中稱,要求阿斯麥和卡爾蔡司對未授權使用專利技術而做出賠償。
編輯點評:在10nm工藝節(jié)點即將普及的同時,7nm技術的研發(fā)也漸漸踏上日程,而7nm技術突破的關鍵就是EUV光刻機技術,這也是尼康為何如此急迫起訴兩家企業(yè)的原因之一。
五、億光控告首爾半導體侵權
5月4日,億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億光)向德國曼海姆地方法院提出專利侵權訴訟,控告首爾半導體 (Seoul Semiconductor Co., Ltd.)侵害億光專利技術。
億光要求法院針對首爾半導體的侵權產品下達禁制令,包括禁止販賣、制造、進出口、回收、庫存銷毀以及損害賠償。
編輯點評:在2017年中,億光的訴訟案件遠非一起。4月25日,億光控告日亞化、西鐵城及其客戶大光電機;6月10日,億光控告普瑞光電。其實,從億光的起訴事件中,明顯可以看出,億光已開始在美、日、韓以及歐洲等地區(qū)進行大力布局。
六、聯(lián)發(fā)科反擊 正式起訴博通
3月份,芯片制造商博通在美國加州聯(lián)邦地區(qū)法院,對包括 LG、聯(lián)發(fā)科(Mediatek)、日本電子制造大廠船井電機(Funai)在內的亞洲廠商提出控訴,控訴他們侵犯自家影音芯片專利,涵蓋數(shù)位電視、機頂盒、藍光播放器、DVD播放器、家庭劇院系統(tǒng)、多媒體串流播放器等產品。
5月31日,聯(lián)發(fā)科也對博通提起三起訴訟。三起訴訟的被告分別為博通、博通在上海的子公司,以及博通在深圳的分銷商。因為在中國,凡事涉及到不同的專利侵權主體,必須分別提起訴訟。值得注意的是,深圳法院所受理專利訴訟案屬于民事案件,其公開的在線信息僅提供除訴訟人身份、申請日期和審判進展,除此以外所有的其他細節(jié)都不予公開。因此,尚不清楚該案件是否涉及專利侵權索賠。
編輯點評:博通選擇在美國訴訟,而聯(lián)發(fā)科選擇在中國訴訟,主要有兩點好處,其一,國內外企業(yè)選擇在中國提起訴訟時,本地企業(yè)可能會享有一些優(yōu)勢。因為中國大陸或臺灣公司對中國法律更加了解,無論在辦事方法或者語言上都有本地優(yōu)勢。其二,中國法院審判的速度會快于美國法院,也會推進拖延多年的美國侵權案件的審判速度。所以在此次事件中,深圳法院將會在美國加州聯(lián)邦地區(qū)法院審判之前便公布侵權裁決??梢韵胂蟮氖牵绻勁姓谶M行,這個因素或將扭轉結局。
七、信利電子起訴樂視致新違反投資協(xié)議
8月29日,信利國際發(fā)布公告稱,公司間接全資附屬公司信利電子有關投資樂視致新交易糾紛案已于2017年8月28日獲得法院受理。
公告稱,2017年2月14日,信利電子與樂視致新訂立投資協(xié)議,信利電子有條件地同意收購樂視致新增資完成后2.3438%股權,代價為人民幣7.2億元。根據投資協(xié)議,投資代價將于2017年4月30前由信利電子以三筆等額款支付。2017年3月2日,信利國際已支付第一筆代價款人民幣2.4億元。
信利國際稱,由于公司管理層認為樂視致新違反一項投資協(xié)議條件,信利電子已暫停支付剩余兩筆代價金額人民幣4.8億元的投資,并于2017年7月1日終止投資協(xié)議。2017年8月,信利電子(即原告)向法院提起民事訴松,要求樂視致新及樂視控股(即被告)糾正其違約行為及返還信利電子已付首筆投資款人民幣2.4億元。
編輯點評:信利國際追討投資款,讓樂視致新的資金問題雪上加霜,而這也僅僅是樂視經營危機的一個投影。據了解,樂視網正尋求與樂視非上市體系減少關聯(lián)交易,而在此種情況下,用上市公司體系下樂視致新的股權,去沖抵非上市體系下樂視手機業(yè)務的債務,或將難以為繼。
八、西數(shù)控訴東芝不應獨自投資新的閃存生產線
9月20日,西部數(shù)據發(fā)布聲明稱,由于芯片業(yè)務合作伙伴東芝決定在沒有該公司合作的情況下,投資新的閃存生產線,因此對東芝發(fā)起法律行動。
西部數(shù)據向國際仲裁法庭提交了新的仲裁申請。該法庭負責監(jiān)督兩家公司之間的協(xié)議。西部數(shù)據希望阻止東芝投資位于日本四日市的Fab 6工廠,除非西部數(shù)據的子公司Sandisk也被允許參與投資。該法庭是國際商會的分支機構,負責解決國際商業(yè)糾紛。
12月1日,事情忽然有了轉折,據知情人士透漏,東芝和西部數(shù)據即將就法律糾紛達成和解。根據和解協(xié)議,西部數(shù)據將放棄阻止東芝作價180億美元出售閃存業(yè)務,作為交換,雙方的合資協(xié)議將會擴大。目前,雙方就此事正在展開溝通,具體協(xié)議與情況暫未確定。
編輯點評:西部數(shù)據與東芝對于出售芯片部門的事宜已糾紛數(shù)月,據業(yè)者分析,產生糾紛的原因有兩點,其一,東芝在未經西部數(shù)據同意下將東芝芯片部門公開出售;其二,西部數(shù)據競購東芝芯片部門失敗。不過從事件的后續(xù)發(fā)展來看,西部數(shù)據與東芝芯片部門和解的可能性將會很大。
九、格力訴奧克斯專利侵權索賠4000萬元
11月16日,格力電器起訴奧克斯空調涉嫌專利侵權案在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公開審理,格力電器請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權,并賠償損失4000萬元。
格力電器訴稱,第一被告奧克斯以及第二被告廣州晶東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稱晶東公司)未經許可,生產、銷售、許諾銷售使用格力電器專利技術的八個型號空調產品,侵犯了格力電器的專利權。請求法院判令兩被告立即停止侵權,被告奧克斯賠償格力電器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合計4000萬元。被告奧克斯辯稱,原告格力電器專利權已被專利復審委員會宣告部分無效,因此該專利權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法院應駁回原告起訴或中止本案審理。奧克斯還稱,其生產的被訴產品所使用的技術未落入原告專利權保護范圍,不構成侵權。
由于奧克斯公司沒有上市,格力通過格力、美的、海爾三家上市公司的空調產品毛利率得出空調平均毛利率。奧克斯對此表示異議,因其公司規(guī)模較小,而且產品的賣點是性價比高,毛利率無法和空調巨頭企業(yè)比較。格力律師庭上表示,被告得益于抄襲原告的專利技術,所以它才能保持高速增長。
編輯點評:格力和奧克斯一直屬于競爭對手,且位居行業(yè)第一梯隊,且加之空調市場競爭相當激烈,所以相關訴訟對社會的影響也是極大。有趣的是,在格力起訴奧克斯后不久,奧克斯也反向起訴格力,并提出索賠5000萬元的條件。從這點可以看出,以奧克斯為首的新領軍企業(yè),主動挑戰(zhàn)并參與格力的正面較量,這不但是產品市場的挑戰(zhàn),更像是一場產業(yè)變局的開始。
十、美光起訴聯(lián)華電子盜用內存芯片
12月11日,美光科技公司在美國加州的一家聯(lián)邦地方法庭提交了訴狀,指控中國臺灣的聯(lián)華電子以及下屬的福建省晉華集成電路公司盜用了自身的內存芯片技術。
據了解,這是美光科技罕見同時對臺灣和大陸地區(qū)的半導體公司發(fā)起訴訟,表明其捍衛(wèi)知識產權的決心。過去,臺灣地區(qū)的半導體產業(yè)比較發(fā)達,美國公司的訴訟往往針對臺灣公司。
原告指控稱,美光科技的兩位前員工通過閃存盤盜取了公司的技術資料,然后交給了新東家聯(lián)華電子公司的高管,而聯(lián)華電子也計劃和旗下的福建晉華集成電路公司分享這些技術。
聯(lián)華電子否認了美光科技的指控,表示并未侵犯第三方公司的知識產權。據業(yè)界人士分析,美光科技的訴訟,不僅僅是保護知識產權,此外也準備利用法律訴訟作為武器,阻止中國公司開發(fā)自有的DRAM內存芯片技術。
編輯點評:在智能手機、人工智能以及物聯(lián)網等新時代科技的沖擊下,內存芯片供不應求之勢越發(fā)明顯。從表面看,這起訴訟似乎只是單純的專利訴訟;從深處看,美光此舉則更像是為了打擊中國內存行業(yè),要知道晉華集成的內存生產線在2018年中期才開始投產,如果一旦投產,海外的競爭對手可能會發(fā)起更多侵權訴訟,對這些公司設置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