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識碼: A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017.06.037
中文引用格式: 姚金. 非隔離式CC/CV模式切換PI控制燃料電池升壓充電器設計[J].電子技術應用,2017,43(6):147-150,154.
英文引用格式: Yao Jin. Design of non isolated CC/CV mode switching PI control fuel cell booster charger[J].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ique,2017,43(6):147-150,154.
0 引言
手提電腦等便攜式電子設備正變得越來越流行,對于電源能量密度要求也越來越高,許多電池公司正努力尋找方法來提高這些移動設備的運行時間,而微型燃料電池是一種很有前途的解決方案[1-2]。然而,由于燃料電池需要電源啟動平衡設備,并且需要一定時間來發(fā)電,利用其做直接電源可能存在困難,但是可用其作為一個輔助電源充電電池[3]。
當前,降壓轉換器技術較成熟,但燃料電池具有低電壓特性,需升壓型轉換器完成鋰電池充電過程[4]。非隔離升壓轉換器因其電路簡單、成本較低,得到廣泛研究。然而,非隔離升壓轉換器具有高紋波電流輸出,不利于電池壽命[6]。對此,傳統(tǒng)非隔離升壓轉換器無功分量不能過大,已經(jīng)有許多方法來降低逆變器和電網(wǎng)間紋波,例如L,L-C,L-C-L等,在逆變器和電網(wǎng)間添加電感是最簡單方法,可補償諧波調制效果。該方法也可用于電池充電器,以降低充電紋波,使DC轉換器作為單極性電流源。文獻[7]在降壓轉換器和負載間利用附加電感實現(xiàn)輸出紋波有效衰減,然而轉換器穩(wěn)定性無法保證。
本文中通過添加輸出電感,降低開關紋波和高頻諧波,且所需電容不大。此外,附加電感器和輸出電容形成C-L濾波器控制算法簡單。與傳統(tǒng)升壓轉換器不同,利用PI控制器來控制輸出電流和電壓,以實現(xiàn)恒定電流(CC)和恒定電壓(CV)充電模式切換。
1 鋰聚合物電池升壓充電器結構
圖1給出便攜式鋰聚合物小型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充電系統(tǒng)結構。PEMFC電池堆由十個燃料元胞組成,輸出電壓從6 V到10 V之間變化,最大功率為180 W。三個元胞串聯(lián),三串元胞并聯(lián)于11.1 V標稱電壓,12 A額定電流平行配置。電池充電器需要工作在傳統(tǒng)充電模式下,充電電流為6 A,充電電壓為12.6 V。
充電開始,利用CC模式持續(xù)到電池電壓達到充電限制。切換到CV模式,直到充電電流下降到低于0.03C。簡單鋰聚合物電池的R-C等效電路模型如下。
圖2為非隔離式升壓充電器結構,通過R-C電路建立輸出電感負載模型。由于附加電感(Lo)有助于減少輸出電流紋波,允許輸出電容大小可較小,同時仍滿足輸出紋波要求。輸出電感的設計,應滿足輸出電流和輸出電壓紋波限制,分別是0.005 C和0.5%。
2 升壓充電器的穩(wěn)態(tài)特性
圖2所示等效電路可通過開關ON/OFF控制,只考慮串聯(lián)等效電阻(Equivalent series resistance,ESR)的鋰聚合物電池和輸出電容器分析簡單,因為其他元件等效電阻很小。輸入電感必須基于所需輸出紋波的PEMFC電流期望值設計。為限制燃料電池的輸出電流紋波在一定區(qū)間內,所需最小電感值可計算為:
根據(jù)式(4),輸出電壓紋波可通過并聯(lián)電容器控制,其正比于電容器ESR,并與電容成反比。因式(4)右側首項小于次項,輸出電壓紋波取決于電容ESR值。為滿足0.5%(63 mV)輸出電壓紋波要求,輸出電容ESR須遠小于4.2 mΩ,因燃料電池堆在最小輸出電壓為6 V提供最大輸出功率時,前端電感(L)最大平均電流為15 A。市售電解電容器最小ESR值為49 mΩ,電容值大小為1 000 μF。為滿足輸出紋波要求,需至少并聯(lián)12個電容器,導致附加笨重轉換器。
輸出電容器和電池間采用額外電感器,以降低輸出濾波器大小和成本??紤]先前電容器(2.25 A)紋波電流額定值,需連接三個并聯(lián)電容器,輸出電容器均方根紋波電流為6.3 A,形式為:
電池等效電路模型中,輸出電壓紋波和輸出電流紋波間關系可導出為式(6)形式。利用基爾霍夫電壓定律(KVL)[8~9],輸出電容上的電壓可以表示為:
3 升壓充電器傳遞函數(shù)推導
圖3給出具有額外輸出電感升壓充電器小信號模型,其在連續(xù)導通模式(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CCM)下包含R-C等效電路模型。當開關為ON和OFF時,分別應用基爾霍夫電流定律(KCL)和KVL,包含電池模型升壓充電器狀態(tài)空間平均方程為:
通過更換控制參數(shù)、直流穩(wěn)態(tài)值輸入和狀態(tài)變量,忽略小信號和直流電源,并進行Laplace變換,則式(9)、式(10)可改寫為:
等效電路中大電容,在小時間段內電壓變化可忽略。因此,升壓充電器輸出電流傳遞函數(shù)可推導為:
通過式(15),升壓充電器輸出電流傳遞函數(shù):
4 升壓充電器脈沖寬度調制電路設計
MAX745可提供鋰電池組充電器所需功能,包含電池CC和CV充電功能,輸入電壓范圍是6~24 V,脈沖寬度調制工作頻率為300 kHz。利用MAX745 電路PWM控制器CC/CV充電控制算法見圖4。
圖中,Vm為鋸齒波形電壓,Gvc為電壓控制器輸出,Gic為電流控制器輸出。比較器comp1比較Vm和Gvc(Gic)輸出信號,產生選通半導體開關脈寬調制信號。比較器comp2比較控制器輸出,并根據(jù)輸出幅度選擇取充電模式。電流控制器輸出小于電壓控制器輸出,系統(tǒng)將工作在CC模式下,反之亦然。當進行電流控制器輸出充電時,為防止電池電壓過高,如果Gvc輸出電壓小于Gic+80 mV,應切換到CV模式。
利用PWM邏輯塊生成MOSFET開關PWM波形獲得對電流和電壓控制的參考信號。所提模式如下:
模式1(僅充電):升壓充電器通過CC/CV模式對電池充電,直到充滿。燃料電池電源只對電池充電。
模式2(充電和供電):當負載電流(ILoad)小于額定充電電流(6 A,1 C),充電器向負載供電,其余可用電源用于對電池充電。輸出電壓等于端電壓,范圍是11.1~12.6 V。
模式3(僅供電):當負載電流等于充電電流(6 A)時,所有充電器功率均提供給負載,而沒有電源用于對電池充電。
模式4(混合供電):當負載電流高于充電電流(6 A)時,充電器功率不足以為負載供電,充電器向負載和電池進行混合供電。
5 實驗分析
參數(shù)設置:額定功率90 W,輸入電壓Vs=6~10 V,充電電壓Vo=12.6 V,充電電流Io=6 A,開關頻率fs=300 kHz,輸入電感L=45 μA,輸出電感Lo=0.7 μH,輸出電容C=3 000 μF,電池電阻Rb=0.116 Ω,電池電容Cb=21 500 F,輸出電壓紋波Δvo=63 mV(5%),輸出電流紋波Δio=60 mA(5%),PEMFC輸出電流紋波ΔiL=300 mA(2.5%)。
5.1 基于MATLAB的控制器性能分析
首先,利用MATLAB仿真平臺對所設計電路PI控制器進行頻譜響應分析,實驗結果見圖5所示。
根據(jù)圖5結果可知,利用PI控制器可改善低頻范圍內增益,并在頻域內所需位置配置交叉頻率。在輸出電壓控制回路中,分頻頻率為3 265 Hz的相位裕度為56.2°,可實現(xiàn)充電效果的穩(wěn)定控制。
5.2 仿真實驗分析
實驗線路見圖6,首先,對PEMFC電池堆充電實驗,測試CC/CV模式切換效果,實驗結果見圖7所示。
圖7所示CC/CV充電模式配置文件電流值為6 A(0.5 C),充電電壓為12.6 V,PEMFC電池堆運行模式1下。升壓充電器工作良好,需約3小時,對電池從完全放電狀態(tài)變化到完全充電狀態(tài)。當充電電池組的電流減小到0.24 A(0.02 C)時,充電過程完成。
圖8給出CV模式下,當一個輸出電流負載被施加到充電器時,升壓充電器的動態(tài)特性。
圖8在CV模式期間,12 A負載加載時升壓充電器動態(tài)特性。充電開始時,采用CC模式,其后采用CV模式。在t1時刻,12 A電流負載被施加到系統(tǒng)中,電池采用CV模式。操作開關切換到模式4。同時,電池以6 A進行放電,以實現(xiàn)對12 A負載進行供電。
為驗證算法性能優(yōu)勢,選取標準PI控制器和文獻[7]作為對比。選取充電電池容量為5 000 mAh,對比指標選取充電時間、充電電池損耗率,結果見表1。
根據(jù)表1,在充電時間均值上,本文算法充電時間約為4.2小時,而文獻[7]充電時間約在4.3小時,標準PI充電時間約在4.4小時,這表明本文在電池充電時間指標上略優(yōu)于對比算法。在燃料充電電池損耗率指標上,本文算法要小于對比算法,這表明本文算法可有效保持電池壽命,驗證了所提算法有效性。
6 結束語
本文提出非隔離式恒定電流/恒定電壓模式切換PI控制燃料電池升壓充電器設計方法,實現(xiàn)了燃料電池作為充電電源,鋰聚合物電池作為充電電池升壓充電器設計。有效解決了傳統(tǒng)升壓充電器存在紋波過大問題,可實現(xiàn)較為穩(wěn)定的充電控制,實驗結果驗證了所提方法在充電時間和電池壽命保護上的優(yōu)勢,對于指導實際的充電器設計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胡建鵬,李曉江.一種應用于D類功放的新型AGC電路設計[J].電子技術應用,2016,42(5):46-52.
[2] MESTRALLET F,KERACHEV L,CREBIER J C,et al.Multiphase interleaved converter for lithium battery active balancing[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14,29(6):2874-2881.
[3] 仲志丹,王冰雪,楊晴霞,等.PEMFC電流分布對外部磁場影響的研究[J].電子技術應用,2014,40(3):55-58.
[4] Meng Jinhao,Luo Guangzhao,Gao Fei.Lithium polymer battery state-of-charge estimation based on adaptive unscented Kalman filter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16,31(3):2226-2238.
[5] 汪先兵,費樹眠,徐清揚,等.BP神經(jīng)網(wǎng)絡PID控制的永磁真空開關儲能電容恒流充電特性分析[J].電工技術學報,2015,30(10):212-217.
[6] 胡維慶,顏建軍,劉哲緯.基于STM8S103的數(shù)字式恒壓恒流電源設計[J].微型機與應用,2016,35(6):29-31.
[7] TRAN V L,TRAN N T,YU S H,et al.Design of a nonisolated fuel cell boost charger for lithium polymer batteries with a low output ripple[J].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2015,30(2):605-614.
[8] 錢素琴,黃新明.基于PID控制LLC微波電源的仿真研究[J].微型機與應用,2016,35(1):88-90,94.
[9] Zhang Jin,Cheng Chonghu.Comparative studies between KVL and BPFT in magnetically-coupled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transfer[J].IET Power Electronics,2016,9(10):2121-2129.
作者信息:
姚 金
(梧州學院 機械與材料工程學院,廣西 梧州5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