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識碼: A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017.05.028
中文引用格式: 陳澤宗,楊干,趙晨,等. 基于模態(tài)函數(shù)特征譜的海洋小目標檢測[J].電子技術應用,2017,43(5):114-118.
英文引用格式: Chen Zezong,Yang Gan,Zhao Chen,et al. Small target detection in sea clutter based on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of intrinsic mode functions[J].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ique,2017,43(5):114-118.
0 引言
海雜波環(huán)境下的小目標檢測在航行安全、災害搜救、海岸管理和國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實際意義,利用電磁波對海上目標進行實時、可靠和自動化搜索也成為當前的研究熱點。
但海洋小目標檢測面臨嚴峻挑戰(zhàn):海雜波建模困難;小目標信雜比較低,速度較慢,多普勒域易被海雜波掩蓋[1]。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圍繞該課題展開的研究主要分為下面幾類。(1)基于統(tǒng)計模型的恒虛警(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CFAR)檢測方法[2]:對海雜波建立不同的統(tǒng)計模型,通過實時估計雜波背景產生自適應門限進行檢測處理;隨著雷達分辨率的提高,非高斯模型下的恒虛警檢測器由此誕生。(2)基于混沌[3]、分形[4]和神經網絡[5]的檢測方法:HAKYIN S教授率先發(fā)現(xiàn)了海雜波的混沌特性[3],但對雜波的混沌模型目前尚存爭議;HU J 等人證明了海雜波的分形行為[4],但分形目標檢測算法對相位信息未有效利用;LEUNG H等人利用神經網絡的非線性逼近特性,通過預測誤差實現(xiàn)目標檢測[5],但需很高的訓練精度。(3)自適應匹配算法[6]:基于海雜波球不變隨機向量(Spherical Invariant Random Vector,SIRV)模型,通過估計雜波協(xié)方差矩陣實現(xiàn)目標檢測,但需解決信噪比損失和積累樣本數(shù)間的矛盾。(4)基于時頻分析的目標檢測方法[7]:描述了信號在時頻域的變化情況,如短時傅里葉變換和小波變換等,但其分析能力會受到基函數(shù)的影響。
本文借助岸基微波雷達平臺和相應的實測數(shù)據展開研究,并基于經驗模式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實現(xiàn)目標檢測。EMD 算法對信號的分析是基于時域信號本身,不需要基函數(shù),但其在目標檢測中的運用需實現(xiàn)模態(tài)分量的自動篩選和判別[8]。文中算法結合特征譜分析實現(xiàn)基于EMD的自適應目標檢測。
1 基于模態(tài)函數(shù)特征譜的目標檢測算法
1.1 EMD算法
EMD算法能夠根據信號的局部極值點自適應地對信號進行分解,分解出來的內模函數(shù)(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量可代表一種簡單振蕩,所在頻帶隨著分解層次的增加逐漸降低。對于信號x(t),可由EMD算法分解得到n個內模函數(shù)分量hi(t)和一個剩余分量rn(t)[8]:
1.2 模態(tài)函數(shù)特征譜
由EMD算法分解出的模態(tài)函數(shù)頻率逐漸降低,含目標的IMF分量可由人為篩選而檢測出來,但如何自動篩選和判別是實現(xiàn)算法自適應性的關鍵。包含目標IMF與純海雜波的多普勒譜差異是含有尖峰單頻信號,可對其進行諧波分析[9]。在駐留時間較短的條件下,雷達回波可近似認為是由有限單頻信號疊加而成:
其中,L為回波信號中包含的諧波次數(shù),w(n)是均值為0、方差為σ2的復高斯白噪聲,φi為初始相位。樣本長度為K,則回波自相關陣為:
1.3 算法流程
基于模態(tài)函數(shù)特征譜的海洋小目標檢測算法流程如圖1所示。首先,對雷達回波利用復數(shù)EMD進行分解;然后對得到的各個內模分量提取相關矩陣,特征值分解得到特征譜,并根據特征譜分布情況得到散布特征;最后基于散布特征在各個內模函數(shù)間的分布差異實現(xiàn)自適應目標檢測。
2 實測數(shù)據處理
2.1 實測數(shù)據來源
實測數(shù)據來自武漢大學無線電海洋遙感實驗室自主研制的微波多普勒雷達(Microwave Ocean Remote SEnsor,MORSE)[10]。2012年底,MORSE雷達在中國南海的遮浪島進行一個多月的海邊試驗,工作頻率設為2.85 GHz,采用調頻中斷連續(xù)波,探測范圍200 m~2 km,距離分辨率7.5 m。選取含慢速弱小目標的4組數(shù)據#1~#4,其包含80個距離元,持續(xù)時間171 s,環(huán)境參數(shù)和目標信息如表1所示,能量分布如圖2所示。其中,海浪參量來自浮標數(shù)據,目標是附近來往的慢速小船只,能量較弱。
2.2 實測數(shù)據處理過程和檢測結果
2.2.1 基于EMD的傳統(tǒng)目標檢測算法
從數(shù)據組#1中選取包含移動目標的一段數(shù)據,其來自第15距離元中第30 s~31 s時間段,包含256個點。對數(shù)據進行EMD分解,如圖3所示,左側是前3個正負IMF的時域波形,右邊是相應多普勒頻譜。從IMF分量的波形圖可以看出,EMD分解所得的正、負IMF分量的頻率依次降低。而且目標存在于x-1中,可用x-1重構目標回波信號,實現(xiàn)海雜波抑制和目標檢測。
按照復數(shù) EMD中的信號重構方法,得到如圖 4所示的原始信號和重構信號的時頻域波形圖。其中,左圖是時域波形,右圖是其多普勒譜。觀察發(fā)現(xiàn),經過 EMD 分解-分量篩選-信號重構這一過程,頻率分量中的海雜波成分被剔除,只留下目標分量和基底噪聲。
2.2.2 模態(tài)特征譜
為實現(xiàn)含目標模態(tài)函數(shù)的自適應選擇,現(xiàn)在對EMD分解得到的模態(tài)函數(shù)分別進行特征值分解得到其相應的特征譜,如圖5顯示了#1中海雜波和目標單元前3個正負模態(tài)特征譜的分布情況。
由于目標的多普勒頻移,x-1的特征譜發(fā)生了明顯變化;海雜波能量主要分布在x1之中,故目標和海雜波的特征譜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正負第一個模態(tài)分量上。如圖5所示,相對海雜波而言,含目標的模態(tài)分量x-1的諧波成分相對較少,故在特征值分布中,大特征值的個數(shù)相對較少。根據式(8)計算累積貢獻率達90%的大特征值個數(shù),提取散布特征,其在內模函數(shù)上的分布如圖6所示。
觀察發(fā)現(xiàn),目標的存在使得x-1和x1間的差異增大,而且在負頻模態(tài)函數(shù)中,散布特征依次遞減的單調性被改變。再結合目標和海雜波單元的差異,提取正負模態(tài)差值作為檢測量,其在整場數(shù)據的分布情況如圖7所示。接著對其進行自適應門限檢測,得到點跡分布圖。
為了與本文算法檢測結果形成對比,這里給出傳統(tǒng)恒虛警算法檢測結果。傳統(tǒng)恒虛警檢測包括兩個關鍵因素:(1)檢測參量;(2)CFAR檢測閾值。基于CFAR檢測器的基本結構,提取不同檢測參量,就形成了不同的CFAR目標檢測算法[7,11]。若將峰值(方案1)和頻域峭度(Frequency-Domain Kurtosis, FDK)(方案2)分別作為檢測參量,就形成本文算法的對比方案,如圖8所示。本文算法和傳統(tǒng)算法中的方案1的檢測結果如圖9所示。觀察點跡分布可以發(fā)現(xiàn),由于目標慢速且弱小,傳統(tǒng)算法檢測能力受限,本文算法的檢測概率相對較高。
對#1~#4進行檢測處理,虛警率為0.001時檢測概率如表2所示,對比發(fā)現(xiàn),相對傳統(tǒng)CFAR檢測算法,本文算法的檢測概率相對較高。以上實測數(shù)據處理結果說明,基于模態(tài)函數(shù)特征譜的檢測算法可以實現(xiàn)海洋小目標的有效檢測。
3 結論
經驗模態(tài)分解算法用于分析非線性信號,其分解過程是基于時域信號本身的局部特征,不需要基函數(shù),其在海雜波抑制和目標檢測方面具有應用潛力,但如何實現(xiàn)模態(tài)函數(shù)自動篩選和判別是算法的關鍵問題。而本文基于模態(tài)函數(shù)特征譜的檢測算法有效解決了此問題,實現(xiàn)了基于EMD的目標檢測算法的自適應性。在實測微波多普勒雷達數(shù)據中應用該算法,并與傳統(tǒng)的恒虛警算法進行對比,結果表明:相對傳統(tǒng)算法,文中算法不需要雜波抑制預處理環(huán)節(jié),且在相同的虛警率約束下,提高了目標的檢測概率。這為微波雷達海洋小目標檢測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法。
參考文獻
[1] 何友,黃勇,關鍵,等.海雜波中的雷達目標檢測技術綜述[J].現(xiàn)代雷達,2014,36(12):1-9.
[2] DONG Y.Optimal coherent radar detection in a K-distributed clutter environment[J].Iet Radar Sonar and Navigation,2012,6(5):283-292.
[3] HAYKIN S,Li X B.Detection of signals in chaos[J].Proceedings of the IEEE,1995,83(1):95-122.
[4] HU J,TUNG W W,GAO J.Detection of low observable targets within sea clutter by structure function based multifractal analysis[J].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2006,54(1):136-143.
[5] LEUNG H,DUBASH N,XIE N.Detection of small objects in clutter using a GA-RBF neural network[J].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 Electronic Systems,2002,38(1):98-118.
[6] SHUI P L,LIU M.Subband adaptive GLRT-LTD for weak moving targets in sea clutter[J].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 Electronic Systems,2016,52(1):423-437.
[7] 崔少鵬.基于時頻分析的海雜波背景下目標檢測[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4.
[8] 胡玲霞.EMD算法在雷達雜波抑制中的應用[D].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
[9] 李彥兵,杜蘭,劉宏偉,等.基于信號特征譜的地面運動目標分類[J].電波科學學報,2011,32(12):2848-2853.
[10] CHEN Z Z,F(xiàn)AN L G,ZHAO C,et al.Ocean wave directional spectrum measurement using microwave coherent radar with six antennas[J].Ieice Electronics Express,2012,19(9):1542-1549.
[11] JIN Y,CHEN Z Z,F(xiàn)AN L G,et al.Spectral kurtosis-based method for weak target detection in sea clutter by microwave coherent radar[J].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Technology,2015,32(2):310-317.
作者信息:
陳澤宗1,2,楊 干1,趙 晨1,賀 超1
(1.武漢大學 電子信息學院,湖北 武漢430072;2.武漢大學 地球空間信息技術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湖北 武漢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