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通信與網絡 > 設計應用 > 多功能包裹智能監(jiān)測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
多功能包裹智能監(jiān)測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
2015年微型機與應用第19期
邵君輝,曾獻輝
(東華大學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上海 201620)
摘要: 針對快遞業(yè)中特殊物品的運輸安全問題,提出了一類多功能的包裹智能監(jiān)測系統(tǒng)。給出了系統(tǒng)的整體框架結構,詳細介紹了終端控制器和客戶端兩個核心單元的設計與實現。終端控制器的硬件包括ARM9微處理器、SIM908數據采集和傳輸等模塊;軟件部分由主控程序、數據采集和傳輸組成??蛻舳耸潜O(jiān)控系統(tǒng)的核心部分,主要分為設置模塊、顯示模塊、報警模塊。本系統(tǒng)的硬件采用模塊化設計,軟件采用低功耗的設計,具有體積小、攜帶方便等特點。
Abstract:
Key words :

  摘  要: 針對快遞業(yè)中特殊物品的運輸安全問題,提出了一類多功能的包裹智能監(jiān)測系統(tǒng)。給出了系統(tǒng)的整體框架結構,詳細介紹了終端控制器和客戶端兩個核心單元的設計與實現。終端控制器的硬件包括ARM9微處理器、SIM908數據采集和傳輸等模塊;軟件部分由主控程序、數據采集和傳輸組成??蛻舳耸潜O(jiān)控系統(tǒng)的核心部分,主要分為設置模塊、顯示模塊、報警模塊。本系統(tǒng)的硬件采用模塊化設計,軟件采用低功耗的設計,具有體積小、攜帶方便等特點。

  關鍵詞智能包裹;SIM908;智能預警物聯網;定位

0 引言

  近年來,我國的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yè)迅速發(fā)展,快遞行業(yè)如雨后春筍般迅猛發(fā)展。巨大的市場充滿了激烈的競爭,許多快遞公司盲目地追求經濟利益,在快速發(fā)展的背后帶來了一系列問題??爝f延遲、損壞、丟失等現象層出不窮[1-2]。針對此現象,本文設計了一種多功能包裹監(jiān)測系統(tǒng)。將終端控制設備放置在包裹內,可以監(jiān)測包裹內的劇烈碰撞、破壞、延遲等信息,有效地避免現有問題,同時使得包裹運送更加可靠安全,提高了物流行業(yè)的服務水平。

1 系統(tǒng)框架設計及主要功能

  包裹智能監(jiān)測系統(tǒng)主要由終端控制器和客戶端兩個結構單元組成,其框架結構如圖1所示。

001.jpg

  終端控制器主要由ARM9微處理器、GPS定位模塊、GPRS數據傳輸、MMA8453振動傳感器等模塊組成。包裹內安裝終端控制器,該終端整合GPS定位傳感器、GPRS數據傳輸傳感器及若干個傳感器。GPS定位傳感器接收來自衛(wèi)星的定位信息,通過UART串口將數據傳送給中央處理器。同時中央處理器采集溫度、濕度、震動等傳感器數據,并將這些數據按照一定的協議格式進行封裝,然后通過GPRS網絡將數據傳送到固定IP地址的服務器上[3]。

  客戶端單元主要實現數據通信、數據存儲、數據顯示等功能模塊。一方面,客戶端接收終端控制器發(fā)送過來的數據,接著對數據進行分析,將結果存儲在數據庫中。另一方面,客戶端單元將解析完成的數據實時顯示在電子地圖上。用戶就可以查看快遞的實時位置及狀態(tài)信息。當快遞內溫濕度超過設定閾值的時候,或者遭受碰撞、搖晃的時候,終端控制器內的傳感器檢測這些數據,就會打開蜂鳴器發(fā)出警報。此時用戶可以在客戶端上面查看到詳細的報警信息。同時用戶可以利用客戶端與智能包裹終端控制器進行通信,終端控制器能接收操作指令并將其發(fā)送給下面的傳感器,傳感器將接收到的指令轉化為物理動作,實現遠程配置工作參數。

2 終端控制器硬件設計

  本系統(tǒng)硬件電路主要由ARM9微處理器、SIM908數據傳輸和定位模塊、MMA8453震動傳感器模塊、溫濕度模塊、電源模塊、時鐘模塊以及LCD顯示模塊組成。硬件電路如圖2所示。

002.jpg

  2.1 中央控制器

  終端控制器的硬件核心是中央處理器,所有的設備驅動控制、通信協議轉換、數據傳輸、數據存儲等任務都需要通過中央處理器。從穩(wěn)定性、可擴展性、性能、安全及操作系統(tǒng)支持等方面考慮,選擇性能強大的32位ARM9微處理器S3C2440作為主處理器。S3C2440工作頻率最高可達533 MHz,擁有64 MB的Flash和64 MB的SDRAM、UART、I2C、SPI等多類串行接口,便于構建外圍電路的拓展功能接口,具有高性價比、低功耗等特點[4],完全滿足小型移動設備的低功耗和高性能需求,所以特別適合于本系統(tǒng)應用。

  2.2 SIM908數據傳輸和定位模塊

  在本設計中,GPS、GPRS模塊傳感器的選型是關鍵,GPS模塊負責地理位置的準確定位,GPRS模塊負責數據的接收和發(fā)送,其性能的優(yōu)劣將會影響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完整性。通過比較各個公司的GPS/GPRS模塊,本文最后選用了SIMCOM公司的SIM908模塊。該模塊同時集成了GPS定位和GPRS數據傳輸功能,體積小,集成度高,穩(wěn)定性強[5]。SIM908電路如圖3所示。

003.jpg

  其標準的工業(yè)接口,在信號覆蓋的地方,都可以實現數據的無縫連接,確保數據傳輸的安全可靠。GPRS模塊主要實現數據交換業(yè)務,雖然它的數據傳輸速度不是很高,但是能夠滿足正常的數據傳輸要求,非常適合于智能包裹的集成應用,可以節(jié)省開發(fā)時間和費用[6]。

  2.3 MMA8453振動傳感器模塊

  選用加速度傳感器MMA8453檢測包裹的振動數據。該款加速度計擁有三檔量程、2個可編程的中斷引腳,內部集成了10位的ADC,可檢測自由落體、碰撞、方向變化等多種狀態(tài)。外圍連接電路簡單,帶有I2C通信接口,具有低功耗及低噪聲特點。振動傳感器電路如圖4所示。

004.jpg

3 終端控制器軟件設計

  3.1 終端控制器的系統(tǒng)移植

  終端控制器系統(tǒng)軟件使用Linux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其穩(wěn)定性和開放性能夠很好地符合終端系統(tǒng)對系統(tǒng)安全、穩(wěn)定、可靠性的要求。

  系統(tǒng)開發(fā)的宿主機選用Ubuntu12.04,首先安裝內核源碼,在編譯前進入根目錄,更改其目錄下的Makefile文件,設置目標平臺和交叉編譯器,然后運行makexconfig進入配置菜單,合理地設置內核編譯配置選項,保存退出,執(zhí)行內核編譯命令make,編譯成功后會在/usr/src/kernel/arch/arm/boot/目錄下生成zImage,即為Linux內核映像文件。最后通過bootloaer引導進行操作系統(tǒng)移植,裝載完畢文件系統(tǒng)之后,編寫應用服務程序[7]。

  3.2 終端控制器程序設計

005.jpg

  終端控制器的程序流程圖如圖5所示。系統(tǒng)上電開機后,首先進行系統(tǒng)初始化,設置時鐘頻率,初始化GPIO口、I2C和UART總線。接著開始硬件自檢,對內存等進行檢查,同時開始對GSM/GPRS、GPS模塊初始化,上傳第一次GPS定位數據。然后系統(tǒng)進入休眠模式,每隔10 min喚醒一次CPU以及相關模塊,同時在休眠的過程中,如果收到查詢短信的指令,直接通過中斷喚醒CPU以及相關模塊。當外圍模塊正常工作時,讀取GPS定位數據,并判斷幀頭數據,如果正確就通過GSM/GPRS模塊傳輸GPS及溫濕度傳感器和振動傳感器的數據,傳輸結束進入休眠模式。

  本系統(tǒng)采用低功耗的設計,CPU不能一直處于工作狀態(tài),本文設置系統(tǒng)每10 min或者當接收到短信時喚醒CPU,每次工作大約2 min,以此降低電量的消耗。由于此系統(tǒng)可以方便地放置在重要物品上,必須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的特點,所以使用鋰電池供電。

  3.3 數據采集和傳輸

  實現ARM Linux平臺下SIM908數據的采集和傳輸,涉及到Linux下UART編程技術。首先給出Linux下UART串口的原理,然后使用多線程多進程技術來完成SIM908模塊的GPS數據采集和GPRS模塊的數據傳輸。

  UART串口是一種終端設備,它不是簡單地初始化硬件設備并傳輸數據,而是在它們上面封裝了許多功能函數。UART串口驅動程序從上到下可以概括為:用戶應用層->線路規(guī)劃層->TTY層->底層驅動層。

  線路規(guī)程和TTY驅動層是與硬件平臺無關的,在Linux源碼中已經實現,所以本文只需關心底層驅動和應用程代碼的實現,s3c2440驅動層主要由dirivers/serial/下的s3c2440.c和samsung.c實現。移植幾個必要的函數,就可以運行串口驅動了[8]。

  具體的SIM908模塊數據采集和傳輸都在應用層實現。S3C2440提供3路UART接口。UART0用于RS232電路,主要負責軟件調試,UART1和UART2用于SIM908模塊,負責GPRS和GPS數據傳輸。

  為減少系統(tǒng)資源的開銷,提高執(zhí)行效率,提高程序的響應,數據的采集和處理函數都采用多線程技術,從而可以提高系統(tǒng)的性能。同時在Linux下,所有的硬件設備都被看成是普通文件,可以通過與普通文件相同的標準系統(tǒng)調用完成打開、關閉、讀取和寫入設備等操作。表1列出了數據采集和傳輸程序的主要函數和功能描述[9]。

011.jpg

4 客戶端軟件設計

  客戶端是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核心部分,主要功能分為三部分:設置模塊、顯示模塊和報警模塊??蛻舳塑浖褂胿s2012開發(fā)環(huán)境,客戶端界面如圖6所示。

006.jpg

 ?。?)設置模塊:可以設置終端控制器的溫濕度閾值和振動范圍,一旦溫濕度或者振動量超過設置的值,客戶端界面將會顯示紅色的報警信息。并且該模塊可以設置終端控制器的GPRS模塊的傳輸速率、發(fā)送間隔等功能。

 ?。?)顯示模塊:主要功能是對智能包裹終端控制器進行實時定位和軌跡回放。點擊定位按鈕,程序將會主動下發(fā)命令查詢智能包裹終端的地理位置,將接受到的返回數據進行處理后直接在地圖上顯示更新。點擊軌跡回放按鈕時,會彈出對話框,接著輸入需要查詢的時間段。如果該時間段有智能包裹終端的信息,則顯示運行的軌跡路線。如果沒有智能包裹終端的信息,則彈出對話框顯示沒有數據。同時模塊也會顯示車輛的運行速度、運行路程距離、運行的方向及包裹的溫濕度等信息。智能包裹終端實時定位模塊和軌跡回放模塊的流程如圖7、8所示。

007.jpg

 ?。?)報警模塊:一旦包裹受到劇烈震動、搖晃、溫濕度超過閾值等情況,界面就會顯示紅色報警,并彈出警告框。

5 系統(tǒng)測試方案設計

  5.1 GPS調試

  GPS定位模塊能否快速準備定位是實時定位的關鍵部分。使用GPS模塊進行定位,受密集的高樓和樹木影響較大,因此本文將控制器放在空曠場地,去除環(huán)境的干擾因素[10]。選取四個時間段5 s,15 s,30 s,60 s,每個時間點采樣10個樣本,然后將采集到的數據通過GPRS網絡傳輸到客戶端,并繪制出圖9所示的定位精度與時間的關系圖。

008.jpg

  從圖9可以得出,增加GPS定位時間,可以提高定位的精度和可靠度。當定位時間為60 s時,定位精度基本維持在4 m,當定位時間為30 s時,定位精度保持在5 m;當定位時間為15 s時,定位精度保持在7~8 m,當定位時間為5 s時,定位精度保持在9~10 m。這樣的定位誤差可以滿足包裹定位的要求。同時觀察得出,隨著定位時間的增加,定位誤差變化不是很大,因此本系統(tǒng)可以選擇一個合適的定位時間。

  5.2 GPRS數據模塊調試

  運行智能包裹終端控制器,采集GPS數據,然后通過GPRS模塊傳輸到客戶端。同時將終端控制器通過USB轉串口連接電腦,電腦上打開串口調試工具。最后比較客戶端數據庫的數據(圖10)和串口助手采集的GPS數據(圖11),數據完全一致。該GPS模塊運行安全穩(wěn)定,符合設計要求。

009.jpg

  5.3 整體系統(tǒng)調試

  將整個終端設備燒錄程序,安裝鋰電池,放在空曠的場地上,進行整體系統(tǒng)測試。打開終端設備電源開關,等待幾分鐘,讓系統(tǒng)完全啟動,然后運行客戶端登錄主界面后。點擊定位按鈕,程序將會主動下發(fā)命令查詢智能包裹終端的地理位置,此時終端的GPRS模塊數據燈閃爍,表示正在傳輸數據??蛻舳藢⒔邮艿降姆祷財祿M行處理后直接在地圖上顯示,界面會顯示包裹的溫濕度、車輛運行速度等信息。運行結果如圖12。

010.jpg

6 結束語

  本文實現了一種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包裹系統(tǒng),它夠能實時監(jiān)測包裹的狀態(tài)。系統(tǒng)的硬件采用模塊化設計,GPS模塊和GPRS模塊高度集成,整個硬件具有體積小、攜帶方便等特點。系統(tǒng)的軟件采用低功耗設計,大部分狀態(tài)下CPU處于休眠,將系統(tǒng)設置為每隔10 min喚醒一次CPU或者接受到短信時喚醒CPU,每次工作大約2 min,以此降低電量的消耗。本文的下一步是優(yōu)化客戶端軟件,將客戶端分成服務器與客戶端兩部分,服務器負責數據的傳輸和數據的存儲,而客戶端負責數據的顯示。

  參考文獻

  [1] 唐晴.論快遞行業(yè)消費者權益的法律保護[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

  [2] 曾碧琪.完善我國快遞行業(yè)監(jiān)管制度的立法思考[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

  [3] 夏濤,何志標.?;愤\輸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J].電子測量技術,2011,34(5):85-89.

  [4] 高鵬,鄭超.ARM和ZigBee的智能家居監(jiān)控網絡設計[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技術,2014,22(10):3206-3209.

  [5] 蔡曉波,呂海泉,李敏基.基于SIM908的GPS放射源定位儀設計[J].艦船防化,2012,4(4):6-11.

  [6] DEREKENARIS G, GAROFALAKIS J, MAKRIS C. GPS and GSM technologies for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Ambulances[J]. Computers,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2001,5(3):267-278.

  [7] 楊文濤,鄭立新,李書謙.基于ARM系統(tǒng)的膠體金快速檢測儀的實現[J].儀器儀表裝置,2013(3):13-17.

  [8] 鄧小蕾,李民贊,武佳,等.集成GPRS GPS ZigBee的土壤水分移動監(jiān)測系統(tǒng)[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2(9):130-134.

  [9] 張凱,孫躍,周侃,等.基于ARM11的機動車柔性限行管理系統(tǒng)設計[J].電子器件,2014,37(5):953-957.

  [10] UMBER M. A comparison of pilot-aided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s for OFDM system[J]. IEEE Trans on Signal Processing,2001(49):3065-3073.


此內容為AET網站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