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電源技術 > 業(yè)界動態(tài) > 新能源汽車那么熱,廢舊電池回收去哪兒

新能源汽車那么熱,廢舊電池回收去哪兒

2015-11-27

  日前,在廣州車展媒體日上,各大車企都公布了未來的新能源戰(zhàn)略,其中吉利也在本次廣州車展宣布,將在2020年實現90%以上銷量為新能源汽車。廣汽集團表示,計劃2020年將突破20萬輛目標。上汽集團則于車展之前發(fā)布消息稱,計劃在新能源領域投資超過200億元。奇瑞汽車對外發(fā)布最新的新能源汽車戰(zhàn)略,計劃到2020年也將實現產銷20萬輛等等。

  新能源汽車是大熱了,然而與之搭配的動力鋰電池一般使用壽命大概是20年,但是在使用3-5年后,性能就會衰減,一旦電池容量衰減到初始容量80%以下時,電動汽車的續(xù)航里程就會明顯減少。所以用于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一般3-5年必須要更換。

  據統(tǒng)計,僅2015年1-10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已達20.69萬輛,新能源汽車發(fā)展如此之快,在未來幾年內每年將會有大量的動力電池需要更新換代。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預測,到2020年,我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將達到12萬至17萬噸的規(guī)模。那么這些退役的動力電池該去哪里阿?誰回收?誰處理?

  動力電池的鋰離子電池含有汞、鎘、鉛等大量有毒的重金屬元素,1個20克的手機鋰電池可污染3個標準游泳池容積的水;如果廢棄在土地上,可使1平方公里土地污染50年左右,一個1噸左右的電池組污染程那真的是太可怕的了。如果沒有科學的解決好電池回收,人人稱道的綠色環(huán)保新能源汽也很難說是一個綠色汽車產業(yè)。

  什么是梯次利用?

  廣告里所說的:“把玩具里拆下來的電池,放到遙控器里接著用。”就是典型的梯次利用。就是退役后性能尚可的動力電池仍可以作為儲能電池繼續(xù)服役,動力電池從電動車上退下來后,賣給發(fā)電企業(yè)、電網或者需要通過蓄電池儲能的公司進行再利用。也可運用于低速電動車、家電、路燈等,通過梯次利用延長鋰電池的壽命,可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是,目前國家仍沒有相應的回收機制出臺,完全沒有方向,我國不同車企的電池路線、電池的規(guī)格和對電池的測評要求各不相同,也就造成了電池的型號過多、產量過度分散,為梯次利用帶來難度。

  梯次利用下游生產商愿意嗎?

  以綠源電動自行車為例,在很早之前也曾經研究過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但最終選擇了放棄,因為對安全性不確定的擔憂,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想法很好,但是有沒有考慮過人家下游生產商愿不愿意買賬?

  況且,目前就如何進行梯級利用也是缺乏標準的,電池容量達到何種程度可以進入下一階梯利用?何種程度不能再進行梯次使用?目前這些國家沒有出臺任何規(guī)定,沒有明確的標準可以參照。

  9月份,國家發(fā)布了一個電動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征求意見稿,文件規(guī)定動力電池回收實施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電動汽車生產企業(yè)應承擔電動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的主要責任。那么類似比亞迪這樣的動力電池大生產企業(yè)是怎么做的呢?

  比亞迪牽手格林美

  比亞迪作為國內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生產制造商,與國內鋰電池回收龍頭企業(yè)格林美達成合作,雙方的合作內容中,包含了電池制造、儲能電站和光伏電站外,其中,最的重要的一環(huán)即是報廢產品的循環(huán)再造。

  格林美擁有國內規(guī)模最大的廢舊電池與報廢電池材料處理生產線,目前隨著對生產線的進一步改造,格林美將加強對鋰資源的回收,下游產品也進一步拓展至鎳鈷錳酸鋰、氫氧化鋰和碳酸鋰等。格林美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目前已經打通了鋰材料從回收到再利用的完整通道,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回收體系,提供了有效的原料保障。

  據格林美相關負責人介紹,格林美的優(yōu)勢在于電池的回收處理,可以與比亞迪共同打造新能源電池回收再利用的完整閉環(huán)。

  比克電池

  深圳市比克電池有限公司的,是中國十大動力鋰電池廠商之一,是大眾、一汽、寶馬、奇瑞、中興、惠普、聯想、三星、宇龍等巨頭的供應商。比克電池的“廢舊新能源汽車拆解及回收再利用”項目,已獲得國家專項投資補助1000萬元人民幣。該項目總投資2億元、擬建設占地3萬平方米,該項目已于日前開工建設,預計2017年建成并達到年綜合處理2萬輛報廢汽車及3萬噸動力電池的能力。

  動力電池回收無疑是新能源汽車迅猛發(fā)展下的又一個風口,盡管還沒有一個合適的標準來引導市場,即時效益是微乎其微。動力電池回收肯定是任重道遠,但是電池回收利用上未雨綢繆,提前布局的企業(yè),將會成為整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市場中最大的贏家。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