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早期的 Lisp 編譯器生成的代碼效率普遍低下,成為了 Lisp 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現(xiàn)在的高性能 Lisp 編譯器(比如 Chez Scheme),其實已經(jīng)可以生成非常高效的代碼,甚至可以匹敵 C 程序的速度。如果你看得到我腦子里的東西,就會明白這完全不是吹牛,對我來說這是科學的結(jié)論。我在這里介紹一下我寫 Scheme 編譯器的經(jīng)歷,也許你就會從根本上明白為什么我會這么自信。這里的介紹其實不止針對函數(shù)式語言,而且針對所有語言的編譯器。
編譯器是一種神秘,有趣,又無聊的的程序。說它神秘,是因為只有非常少的人知道如何寫出優(yōu)秀的編譯器。這些會寫編譯器的人,就像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一樣神出鬼沒。說它有趣,是因為編譯器的技術里面含有大量的“哲學問題”和深刻的理論(比如 partial evaluation)。但為什么又說它無聊呢?因為你一旦掌握了編譯器技術里面最精華的原理,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說來說去就那么點東西。編譯器代碼里面的“創(chuàng)造性含量”其實非常低。有些固定的“模式”,幾十年都不變。寫了幾個編譯器之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越來越喜歡做被很多人不齒的“界面”一類的東西。這就像做科學做到頭了,想嘗嘗藝術的滋味。
好了不打擊你積極性了,先來說一說為什么早期的 Lisp 編譯器生成的代碼效率低下吧。在函數(shù)式語言的早期,由于它比普通的語言多了一些表達力強大的構造(比如函數(shù)作為值傳遞),人們其實都不知道如何實現(xiàn)它的編譯器。很多 Scheme 的編譯器其實只是把 Scheme 編譯成 C,然后再調(diào)用 C 語言的編譯器。Haskell 的編譯器 GHC 在早期也是這樣的。而且由于 C 編譯器生成的匯編代碼不完全符合 Haskell 的需求,GHC 里面含有一個 Perl 腳本,專門用于調(diào)整這匯編代碼的結(jié)構。這個 Perl 腳本,由于它的工作方式毫無原則,被叫做 evil mangler?,F(xiàn)在這個東西已經(jīng)不存在于 GHC 里面,但從它曾經(jīng)的存在你可以看出,其實函數(shù)式編譯器的技術在早期是相當混沌的。
在我看來,早期 Lisp 編譯器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其實在于對編譯的本質(zhì)的理解,以及編譯器與解釋器的區(qū)別。解釋器之所以大部分時候比編譯器慢,是因為解釋器“問太多的問題”。每當看到一個構造,解釋器就會問:“這是一個整數(shù)嗎?”“這是一個函數(shù)嗎?”…… 這些問題,在編譯器的理論里面叫做“解釋開銷”(interpretive overhead)。編譯的本質(zhì),其實就是在程序運行之前分析并且一勞永逸的回答這些“問題”。這樣編譯后的代碼就不再問這些問題,因為它直接就知道那個位置應該出現(xiàn)什么構造,應該做什么事。早期的 Lisp 編譯器,以及現(xiàn)在的很多 Scheme 編譯器出現(xiàn)的問題其實在于,它們并沒有完全的消除這些問題,或者根本沒有消除這些問題。
當我最早學習 Scheme 語言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 Scheme 有太多的實現(xiàn),PLT Scheme(現(xiàn)在叫 Racket), MIT Scheme, VSCM, Scheme 48, Bigloo, Chicken, Guile, ...讓人搞不清楚哪一個更好。有些 Scheme 實現(xiàn)顯得更高級一些,但實際用起來總是感覺不放心,因為你心里總想著,這代碼編譯出來到底能不能跟 C 語言代碼比?這也是我后來開始使用 Common Lisp 的原因,因為 Common Lisp 似乎有挺多高效的編譯器(CMUCL,Lispworks,Allegro 等等)。
直到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了 Chez Scheme,它改變了我對 Scheme 編譯器,以至于整個編譯器概念的理解。當時我只下載了 Chez Scheme 的免費版本,叫做 Petite。Petite 與正式版 Chez Scheme 的區(qū)別是,它不輸出二進制代碼,所以你不能把編譯后的代碼拿去銷售。另外出于商業(yè)目的,Petite 的出錯信息非常的“簡約”,以至于有時候你不得不用其它的 Scheme 實現(xiàn),才能找到 bug 的所在。但是一運行就見分曉,Petite 被作為一個“解釋器”直接運行 Scheme 代碼,比其他的 Scheme 實現(xiàn)編譯后的代碼速度還要快很多倍。
Chez Scheme 導致了我命運的改變,怎么也沒有想到,我最終會成為它的作者的學生。我非常有幸的在 Indiana 大學參加了 Chez Scheme 的作者 R. Kent Dybvig(大家都叫他 Kent,雖然他的名字其實叫 R.)所授的編譯器課程,并且跟他合作研究了一個學期。我可以說,這個課程恐怕是世界上最好的編譯器課程,而我搭上了它的“末班車”。Kent 現(xiàn)在已經(jīng)離開了 Indiana 大學,被重金聘請到某大公司進行一些機密的項目。誰都不知到他在干什么。
Kent 單槍匹馬的寫出了 Chez Scheme,世界上唯一的商業(yè) Scheme 編譯器,并且為此成立了自己的公司(Cadence Research Systems)。Chez Scheme 價格不菲,并且不明碼實價。它的價格跟項目的大小和公司的規(guī)模有關。有些大公司花重金購買 Chez Scheme 用于一些核心的項目。其中有些為了保證這編譯器的安全,又花了好幾倍的價錢買下了它的源代碼。Kent 的公司只有他一個人,不用操心管理,也不用操心銷售。所以他過的非常舒服,基本是一個不愁吃穿,不問世事的人。
Kent 是我一生中見過的最神秘,最酷的人。他幾乎從來不表揚任何人,但也不貶低任何人。從冷漠的言語之中,你能感覺到他的內(nèi)心相對于任何人的完全平等。他的心里有許許多多的秘密,你需要一些技巧才能套出他的真言。他很少發(fā)表論文,卻把別人的論文全都看得很透。沒有人知道他的核心技術,他也從來不在乎別人是否了解他的水平。他的名字叫 R. Kent Dybvig,卻從來沒有人知道那個 R. 是哪一個名字的簡寫。他的照片從來不放在網(wǎng)上,如果你真想知道他長得什么樣,我在網(wǎng)上找到一個跟他長得非常相似的人的照片:
Chez Scheme 生成的“目標代碼”效率之高,我還沒有見到任何其它 Scheme 編譯器可以與之匹敵。而它的“編譯速度”之快,沒有任何語言的任何編譯器可以相提并論(注意我去掉了“Scheme”這個限定詞)。Chez Scheme 可以在 5 秒鐘之內(nèi)完成從頭到尾的自我編譯。想想編譯 GCC 或者 GHC 需要多少時間,你就明白差距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Chez Scheme 從頭到尾都是 Kent 一個人的作品。它的工作原理是從 Scheme 源程序一直編譯到機器代碼,而不依賴任何其他語言的編譯器。它甚至不依賴第三方的匯編器,所有三種體系構架(Intel, ARM, Sparc)的匯編器,都是 Kent 自己寫的。為什么這樣做呢?因為幾乎沒有其它人的編譯器代碼能夠達到他的標準。連 Intel 自己給自己的處理器寫的匯編器,都不能滿足他的要求。
如果你上了 Kent 的課,再來看看普通的編譯器書籍(比如有名的 Dragon Book),或者 LLVM 的代碼,你就會發(fā)現(xiàn) Kent 的水平其實遠在這些知名的大牛之上。我為什么可以這么說呢?因為如果你的水平在別人之下,你自己都會對這種判斷產(chǎn)生懷疑。而如果你超過了別人,他們的一言一行,他們的每一個錯誤,都像是處于你的顯微鏡底下,看得一清二楚。實話實說吧,在編譯器這個領域,我覺得 Kent 很有可能就是世界的 No.1。
如果你不了解 Scheme 的編譯器里面有什么東西,也許就會輕視它的難度。Scheme 是比 C 語言高級很多的語言,所以它的編譯器需要做比 C 語言的編譯器多很多的事情。在 Kent 的編譯器課程的前半段,我們其實本質(zhì)上是在實現(xiàn)一個 C 語言的編譯器,把一種用“S表達式”表示的中間語言,編譯為 X64 匯編代碼。在后半學期的課程中,我們才加入了各種 Scheme 的先進功能,比如函數(shù)作為值(需要進行 closure conversion 以及 closure 優(yōu)化),尾遞歸優(yōu)化(tail-call optimization),等等。另外,我還自己為它加入了一種非常漂亮而先進的技術,叫做 online partial evaluation。這種技術可以在一個 pass 就完成普通編譯器需要好幾個 pass 才能完成的優(yōu)化。所以你看到了,C 語言的編譯器其實連這個 Scheme 編譯器的一半難度都不到。
Kent 的課程編譯器有非常好的結(jié)構,它被叫做“nanopass 編譯器構架”。因為它的每一個 pass 只做很小的一件事情,然后這些 pass 被串聯(lián)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編譯器。你也許發(fā)現(xiàn)了,這其實就是 LLVM 的構架。但是我可以告訴你,我們的課程編譯器比 LLVM 干凈利落許多,處于遠遠領先的地位。每一節(jié)課,我們都學會一個 pass。每一個講義,都非常精確的告訴你需要干什么。每一次的作業(yè),提交的時候都會經(jīng)過上百個測試(當然 Kent 不可能把 Chez Scheme 的測試都給我們),如果沒有通過就會被拒絕接受。這些測試也可以下載,用于自己的調(diào)試。有趣的是,每一次作業(yè)我們都需要提交一些自己寫的新測試,目的是用于“破壞”別人的編譯器。所以我們每次都會想出很刁鉆的輸入代碼,讓同學的日子不好過。當然是開玩笑的,這種做法其實大大的提高了我們對編譯器測試的理解和興趣,以及同學之間的友誼。這比起我曾經(jīng)在 Cornell 選過(然后 drop 掉)的編譯器課程,真是天壤之別。
在課程的最后,我們做出了一個完整的編譯器,可以把 Scheme 最關鍵的子集,編譯到 X64 匯編代碼,然后通過 GNU 的匯編器,匯編成機器代碼。在最后的一節(jié)課,Kent 對我們的學期做了一個總結(jié)。他說:“你們現(xiàn)在寫出的這個編譯器里面,含有很多先進的技術。也許過一段時間回頭看這段代碼,你們才會發(fā)現(xiàn)它的價值。如果你們覺得自己已經(jīng)成為了編譯器的專家,那我就告訴你們,你們提交的最快的編譯器,編譯速度比起 Chez Scheme 慢了 700 倍。但是不要灰心,我告訴你們哪些地方可以改進……”
只有極少數(shù)的人見到過 Chez Scheme 的源代碼,我沒有看見過。但是見到過它的人告訴我,Chez Scheme 里面其實只有很少幾個 pass,而不是像我們的課程編譯器有 50 個左右的 pass,這節(jié)省了很多用于“遍歷”代碼樹所需要的時間。Chez Scheme 只使用了一些非常簡單的算法,沒有使用論文里很復雜的方法,這也是它速度快的原因之一。比如它的寄存器分配,沒有使用“圖著色”(graph coloring)方法,而是使用非常簡單的類似 linear scan 的算法,最后代碼的效率卻更高。另外,Scheme 使用“S表達式”作為它的語法,使得“語法分析”的速度非常之快。其它語言由于使用了復雜的語法,挺大一部分編譯時間其實花在了語法分析上面。
實際上,Chez Scheme 早就有了超越 linear scan, SSA 之類的技術,Kent 卻從來沒有為它們發(fā)表論文。這是因為他自私嗎?不。如果你問他,他還是會告訴你他用的是什么方法。但是具體的細節(jié),卻是解釋起來非常費事的事情,他為什么無緣無故要費工夫跟你解釋呢?所以很多時候,我都是自己摸索出解決方案,再去套他的口氣,看他是不是一樣的做法。有趣的是在課程進行之中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我的有些突發(fā)靈感的做法,其實超越了 Chez Scheme,以至于在某些 pass 會生成比它還要高效的代碼,然而我的編譯器代碼卻比它的還要短?。ó斎唤^大部分時間我的代碼不如 Chez Scheme)。于是我就隱約的發(fā)現(xiàn),Kent 有時候會悄悄的花時間看我的作業(yè),想搞明白我是怎么做的,但他卻不想讓我知道。有一天開會的時候 Kent 沒有來,Kent 的編譯器課程的助教 Andy 不小心說漏了嘴:“因為你寫的代碼,Kent 還在進行一些偵探工作……” 悄悄的從任何人那里得到啟發(fā),吸收并且融入到自己的能力里面,也許就是 Kent 練就如此蓋世神功的秘訣。
我想,這篇文章就該到此結(jié)束了。寫這些東西的目的,其實只是樹立人們對于函數(shù)式語言編譯器的信心。它們有些其實比 C 和 C++ 之類語言的編譯器高明很多。我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講述這編譯器里面的細節(jié),因為它實在是非常困難,卻又非常優(yōu)雅的程序。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我最后的代碼。由于版權原因,有些輔助部件我不能放在網(wǎng)上,所以你并不能運行它,只能看一個大概的形狀。如果你需要一個 Scheme 版本用于學習的話,Chez Scheme 有一個免費的版本叫做 Petite Chez Scheme,可以免費下載。因為 Petite 不提供友好的出錯信息,所以我也推薦 Racket 作為一個替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