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已經介紹過芯片制造的過程就如同用樂高蓋房子一樣,先有晶圓作為地基,再層層往上疊的芯片制造流程后,就可產出必要的IC 芯片。然而,沒有設計圖,擁有再強制造能力都沒有用,因此,建筑師的角色相當重要。但是IC 設計中的建筑師究竟是誰呢?本文接下來要針對IC設計做介紹。
在IC生產流程中,IC多由專業(yè)IC 設計公司進行規(guī)劃、設計,像是聯(lián)發(fā)科、高通、Intel 等知名大廠,都自行設計各自的IC 芯片,提供不同規(guī)格、效能的芯片給下游廠商選擇。因為IC 是由各廠自行設計,所以IC 設計十分仰賴工程師的技術,工程師的素質影響著一間企業(yè)的價值。然而,工程師們在設計一顆IC 芯片時,究竟有那些步驟?設計流程可以簡單分成如下。
設計第一步,訂定目標
在IC設計中,最重要的步驟就是規(guī)格制定。這個步驟就像是在設計建筑前,先決定要幾間房間、浴室,有什么建筑法規(guī)需要遵守,在確定好所有的功能之后在進行設計, 這樣才不用再花額外的時間進行后續(xù)修改。IC 設計也需要經過類似的步驟,才能確保設計出來的芯片不會有任何差錯。
規(guī)格制定的第一步便是確定IC 的目的、效能為何,對大方向做設定。接著是察看有哪些協(xié)定要符合,像無線網卡的芯片就需要符合IEEE 802.11 等規(guī)范,不然,這芯片將無法和市面上的產品相容,使它無法和其他設備連線。最后則是確立這顆IC 的實作方法,將不同功能分配成不同的單元,并確立不同單元間鏈接的方法,如此便完成規(guī)格的制定。
設計完規(guī)格后,接著就是設計芯片的細節(jié)了。這個步驟就像初步記下建筑的規(guī)畫,將整體輪廓描繪出來,方便后續(xù)制圖。在IC 芯片中,便是使用硬件描述語言(HDL)將電路描寫出來。常使用的 HDL有 Verilog、VHDL 等,藉由程序碼便可輕易地將一顆IC地功能表達出來。接著就是檢查程序功能的正確性并持續(xù)修改,直到它滿足期望的功能為止。
▲ 32 bits 加法器的 Verilog 范例。有了電腦,事情都變得容易
有了完整規(guī)畫后,接下來便是畫出平面的設計藍圖。在IC 設計中,邏輯合成這個步驟便是將確定無誤的 HDL code,放入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EDA tool),讓電腦將 HDL code 轉換成邏輯電路,產生如下的電路圖。之后,反覆的確定此邏輯閘設計圖是否符合規(guī)格并修改,直到功能正確為止。
▲控制單元合成后的結果。
最后,將合成完的程序碼再放入另一套 EDA tool,進行電路布局與繞線(Place And Route)。在經過不斷的檢測后,便會形成如下的電路圖。圖中可以看到藍、紅、綠、黃等不同顏色,每種不同的顏色就代表著一張光罩。至于光罩究竟要如何運用呢?
▲常用的演算芯片- FFT 芯片,完成電路布局與繞線的結果。層層光罩,疊起一顆芯片
首先,目前已經知道一顆IC 會產生多張的光罩,這些光罩有上下層的分別,每層有各自的任務。下圖為簡單的光罩例子,以集成電路中最基本的元件 CMOS 為范例,CMOS 全名為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也就是將 NMOS 和 PMOS 兩者做結合,形成 CMOS。至于什么是金屬氧化物半導體(MOS)?這種在芯片中廣泛使用的元件比較難說明,一般讀者也較難弄清,在這里就不多加細究。
下圖中,左邊就是經過電路布局與繞線后形成的電路圖,在前面已經知道每種顏色便代表一張光罩。右邊則是將每張光罩攤開的樣子。制作是,便由底層開始,依循上一篇IC 芯片的制造中所提的方法,逐層制作,最后便會產生期望的芯片了。
至此,對于IC 設計應該有初步的了解,整體看來就很清楚IC 設計是一門非常復雜的專業(yè),也多虧了電腦輔助軟件的成熟,讓IC 設計得以加速。IC 設計廠十分依賴工程師的智能,這里所述的每個步驟都有其專門的知識,皆可獨立成多門專業(yè)的課程,像是撰寫硬件描述語言就不單純的只需要熟悉程序語言,還需 要了解邏輯電路是如何運作、如何將所需的演算法轉換成程序、合成軟件是如何將程序轉換成邏輯閘等問題。
在了解IC 設計師如同建筑師,晶圓代工廠是建筑營造廠之后,接下來該了解最終如何把芯片包裝成一般使用者所熟知的外觀,也就是“封裝”。在下一篇中,將介紹IC 封裝是什么以及幾個重要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