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FDD牌照發(fā)放,上海貝爾助力中國4G發(fā)展進入全速時代!
讓很多人牽腸掛肚的LTEFDD牌照發(fā)放,終于塵埃落定??此菩⌒∫粡垳嗜肱普?,實際上記錄了我國通信行業(yè)發(fā)展的輝煌,并承載著國家對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劃。這樣里程碑似的事件,在我國通信行業(yè)發(fā)展史上并不鮮見。30余年前,上海貝爾的成立,同樣是當時通信業(yè)內一件開天辟地的大事。
早在LTEFDD牌照在國內發(fā)放前,上海貝爾就已經在LTEFDD/TDD領域已經培養(yǎng)了一大批專業(yè)人才,儲備了豐富的經驗,相關解決方案業(yè)已服務于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在國內LTEFDD領域,這可謂是“身未動,心已遠”。
借力“破冰”
很多通信圈的“老人”都知道,上海貝爾的成立是臨危受命。1985年3月5日的《工人日報》報道中提到,從1984年10月開始,上海剛剛出現(xiàn) 了“私人電話熱”,10月至12月平均每日申請安裝私人電話數猛增到1500余戶。而同時,在美國等西方國家,蜂窩移動電話系統(tǒng)已經了覆蓋遍及了多個大都 會地區(qū)。
通信應用跨時代的差距,使得我國通信部門迫切需要引入國際上領先的技術手段。然而,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這種“引進來”卻并不容易。打破技術壁壘,艱巨的歷史使命就這樣交在了上海貝爾的肩上。
“黃埔三期”,聽到這個名字,上海貝爾的老員工都不會陌生。這是對當時這家公司向比利時派遣的三批技術學習人員的“昵稱”。這些從全國高等院 校、科研院所以及企業(yè)調集的70多名專家,組成了上海貝爾早期技術、研發(fā)和工程的骨干班底和領導,并以他們?yōu)楹诵膶膰庖M的程控交換技術進行消化、攻 關。
向外“借力”的成功影響了不止一代人。上海貝爾的這些骨干力量不僅在當時很快完成了對國外S12交換機技術的學習、消化和吸收,更為關鍵的是, 通過“傳幫帶”,上海貝爾培養(yǎng)出一批又一批優(yōu)秀的技術骨干,并建立了完善的培訓體系,為中國通信行業(yè)培養(yǎng)了一大批技術人才。如今,他們正活躍在行業(yè)內外各 類技術和管理領導崗位上,促進了國家信息產業(yè)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打破了國內通信行業(yè)的“堅冰”。

1992年2月10日,鄧小平同志到上海貝爾視察。通過凈化室的玻璃墻,他指著引進的大束流注入機,意味深長地問,這臺設備是姓“社”還是姓“資”?這就是鄧小平同志著名的南巡講話有關“姓社姓資”的出處。
在那個年代,任何受到市場歡迎的商品都會顯得非常緊俏,小到汽水、冰棍,大到汽車、電腦以及交換機。當時,各地電信部門為了買到上海貝爾的交換機產品,從四面八方來到上海,大清早就在廠門口排隊等候。如遇急用,還得請相關領導打招呼批條子。
無意之中,上海貝爾見證了中國通信行業(yè)發(fā)展的歷史。從程控電話、到尋呼,再到PHS小靈通、GSM和CDMA,甚至是很多人都不曾耳聞的大靈 通,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上海貝爾滿足著各種不同的市場需求。相同的,只有那矢志不渝的目標:提升我國通信行業(yè)的水平。套用一句當下流行的網絡用語 “不忘初心”,來形容上海貝爾非常合適。
從中國到全球
今天,這樣的破冰之旅依然還在繼續(xù)。面對已經到來的4G,以及即將到來的5G時代,上海貝爾所要打破的,不再是技術壁壘,而是地域的疆界,以將豐厚的自身技術儲備和經驗同全球一起分享。
作為阿爾卡特朗訊集團全球TDD研發(fā)中心,上海貝爾一直在積極將國際核心技術與國內自主研發(fā)相結合,打造創(chuàng)新性的解決方案。依托全球先進成熟的LTEFDD產品平臺,上海貝爾TDD產品研發(fā)大部分工作都在國內進行。
2010年,全球首個TD-LTE(準4G)演示網在上海世博園建成。這一網絡覆蓋整個園區(qū),參觀世博園的游客每一刻都在和TD-LTE“親密 接觸”,與海寶機器人即時互動,與工作人員模擬視頻會議……上海貝爾獨家承建了上海TD-LTE外場試驗網,并很快地將后續(xù)規(guī)模試驗網擴展到上海、南京和 青島三大經濟樞紐城市。這一實踐,向全球運營商充分驗證了TDD模式技術和產品的成熟度。
全球移動設備供應商協(xié)會(GSA)2015年1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投入商業(yè)運營的360張LTE網絡中,使用FDD技術部署的LTE網絡占 312張,使用TDD模式部署的LTE網絡占31張,其余17張采用FDD和TDD混合組網模式。但在2014年,全球所有地區(qū)的TDD部署都出現(xiàn)了增 長,目前已有超過八分之一的LTE運營商使用TDD模式部署LTE網絡。在這些TD-LTE網絡中,少不了上海貝爾的身影。到目前為止,上海貝爾已經與阿 爾卡特朗訊共同參與了10多個國家的20多個TD-LTE試驗網項目,并獲得了8個TD-LTE商業(yè)合同,真正實現(xiàn)了通過自有知識產權的技術打破地域阻 隔,昂首挺胸地走出去。
這些全球商用合同包括了美國Sprint、沙特電信STC、俄羅斯Osnova、科特迪瓦YooMee以及菲律賓電信Globe等眾多知名運營 商。2014年初,阿爾卡特朗訊幫助Sprint展開全國范圍的TD-LTE網絡部署,包括美國東、西海岸重點城市的無線覆蓋。2014年9月,阿爾卡特 朗訊與菲律賓第二大運營商Globe簽署了LTE框架協(xié)議,將為Globe提供FDD+TDD的綜合組網方案,上海貝爾積極參與了TD-LTE技術和產品 方案推廣工作。目前,全球包括Verizon、AT&T、Sprint等運營商在內,已經商用部署的十余萬臺LTEFDD/TDD基站全部都由上 海貝爾在國內生產。
1984年,那時恐怕很少有人會想到,30多年后印有上海貝爾標識的LTEFDD/TDD通信設備會走出神州大地,分布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從過去的“以市場換技術”,到今天“以技術贏市場”,上海貝爾完成的不僅是自身的蛻變,更印證了中國經濟發(fā)展史詩性的巨變與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