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模擬設計 > 業(yè)界動態(tài) > 山寨電子產業(yè)整合已來臨

山寨電子產業(yè)整合已來臨

2010-05-11
作者:來源: 新浪科技

        深圳到底有多少個山寨老板?山寨電子廠商的數量又有多少?沒有權威數據來回答,但多如牛毛的說法大家都認可。經過兩年多發(fā)展,山寨電子產業(yè)這朵“惡枝花”已是漫山遍野地開放。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指出,山寨電子產業(yè)面臨的轉型是必然的,一個行業(yè)不可能永遠停留在模仿階段。

  山寨,英文翻譯為CHEAP COPY,即廉價的復制品。它萌芽于2000年早期,爆發(fā)于2008年,經央視曝光后成為一個紅透中國大江南北的社會性詞匯。

  經過幾年的發(fā)展,山寨產業(yè)在模仿與抄襲的“原罪”下頂風成長,在珠三角尤其是深圳一帶,這朵“惡枝花”的開放早已是漫山遍野。

  如今,在蘋果iPad面世之際,記者深入山寨產業(yè)的“心臟地帶”深圳華強現場探訪,試圖尋訪山寨產業(yè)的真相與出路。從今日起,本報連續(xù)推出三篇有關深圳山寨電子產業(yè)的獨家調查,敬請關注。

  iPad上市引發(fā)新一輪山寨潮

  深圳半導體行業(yè)協(xié)會產業(yè)研究組組長潘九堂指出,任何一項高端電子消費品,一旦走向平民化路線變成普通消費電子產品之時,就是山寨產品大爆發(fā)之日。無疑,iPad從一開始走的就是消費電子路線,深圳的山寨企業(yè)絕不可能放棄如此良機。

  時間是下午6點多鐘,雖然已經過了下班時間,但劉海峰所在工廠的生產線上,很多工人們仍在加班加點,趕制訂單。而這家工廠所在的工業(yè)區(qū)里,多輛卡車載著各種箱包進進出出,一片忙碌。

  這是一家離著名的深圳鹽田港近在咫尺、位于深圳關外鹽田區(qū)北山工業(yè)區(qū)的微電子企業(yè)——深圳中顯微電子有限公司,以生產觸摸屏為主營業(yè)務,其產品廣泛應用于手機、觸摸屏電腦和掌上電腦,劉海峰正是這家企業(yè)的常務副總經理。

  由于正趕上鹽田區(qū)區(qū)長視察參觀北山工業(yè)園,劉海峰的公司忙于接待,記者的采訪活動也被相應順延,當參觀中顯公司的生產車間時已是下午6點多鐘。

  “國產的iPad觸摸屏電腦已經問世,預計到6月份后市場空間將會迅速打開。”劉海峰告訴記者,他們是國內首家生產國產iPad觸摸屏的企業(yè),該產品正是國產iPad的重要核心配件,目前深圳達爾克生產的國產iPad已經正式上市,預計銷售很快會達到10萬臺,他們工廠作為達爾克的上游供應商,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以搶占國產觸摸屏電腦帶來的第一波商機。

  劉海峰所指的達爾克實際上是香港達爾克集團位于深圳南山區(qū)南山科技園的一家電子產品終端制造子公司,3月底,該公司和中顯公司還專程為了他們全球首款多點觸控雙屏智能電腦——即傳說中的國產iPad來北京做了一場產品推介會。

  如今,在蘋果新一代產品iPad正式上線之際,深圳已有不少企業(yè)紛紛摩拳擦掌、蠢蠢欲動,而深圳的山寨電子行業(yè)界也是在新一輪山寨潮面前山雨欲來風滿樓——新一輪的山寨潮即將來臨。

  “不是有可能,而是一定。”對于iPad能否引發(fā)新一輪山寨潮的問題,著名家電產業(yè)觀察家劉步塵認為,山寨企業(yè)本身雖然研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相對要弱,但他們的市場反應能力卻是相當快,一旦新一輪消費電子產品概念潮來臨,很快就會引起模仿潮。

  不過,在劉步塵看來,恐怕由iPad引發(fā)的這一輪山寨潮又將給“中國制造”蒙上一層陰影。盡管國產iPad實現的各項功能的技術路徑和蘋果有著本質的不同,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但劉步塵認為,不管山寨企業(yè)通過何種手段逃避法律的約束,但不管怎么說,山寨產品侵犯知識產權、不尊重別的企業(yè)創(chuàng)新的“原罪”難改。

  “別人花了幾個月甚至是幾年時間辛苦研發(fā)的產品,山寨企業(yè)怎么可能在短短一周內做得出來?”劉步塵說。

  其實,持有劉步塵這種觀點的業(yè)界人士并不在少數。山寨自誕生以來,關于山寨是民族產業(yè)還是糟粕的爭論,從來都沒有停止過。而一直游走于法律與道德邊緣的山寨產業(yè),也不斷飽受著侵犯知識產權和消費者權益、竊取對手創(chuàng)新的果實等重重指責,不僅如此,甚至還有人將扼殺了民族創(chuàng)新動力、損害中國制造的形象等罪惡的帽子扣在了山寨產品的頭上。而山寨電子產業(yè),更猶如是從罪惡枝頭上長出的一朵花,盡管出自罪惡之手,但經過兩年多的發(fā)展,這朵“惡枝花”卻在世俗的復雜眼光下越開越大、越開越艷。

  山寨“惡枝花”的瘋狂綻放

  盡管山寨頭上被扣上各種各樣的難看帽子,被不少業(yè)界人士看做是原罪難改,但就是這樣生長于罪惡枝頭的一朵花,卻在各種流言蜚語中瘋狂綻放。記者從深圳前線的業(yè)界了解到,如今,進入山寨電子行業(yè)的入門門檻低,大量的新廠商不斷涌入這個行業(yè),山寨產業(yè)已經達到相當驚人的規(guī)模。

  調查:幾十萬元可建一條生產線

  林老板三年前在當時廈門一家知名品牌手機企業(yè)從事研發(fā)工作,后來因這家公司巨額虧損,每況愈下,2008年3月,和當時團隊很多成員一樣,林老板辭職來到了深圳,給一家山寨手機公司做研發(fā)總工程師。

  在山寨手機廠工作的日子里,讓林老板看清了這樣一個事實:山寨機的單機利潤雖然沒法和品牌機相比,但他們后期售后的投入微乎其微,基本上賺到手里的都是錢。這種低風險的投資方式很快便打動了他。逐漸地,林老板有了一個想法:自己做老板,而他的這個想法,在一次酒桌上正好和當時他們公司主管銷售的同事李先生不謀而合。

  很顯然,二人一拍即合。當時兩人從他們公司的代工廠商的老板那里了解到了一條山寨手機生產線的投資情況:關外廠房租用,20元/平方米/月,約200平方米,按壓兩個月付一個月租金算,約1.2萬元;而至于流水線生產機床等工具的規(guī)模可以自行控制,小的十幾萬也行,大的上點規(guī)模也不過百多萬。

  去年8月份,林老板回老家廣東潮州拉上了幾個親戚和李先生一起,出資200萬元,在深圳寶安的龍華鎮(zhèn)租了一間300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從老家一下子雇了90多名工人,一口氣開設了兩條山寨手機的生產線。

  由于剛剛涉足這個領域,林老板沒有太強的實力去單獨開模具,因為單獨開模具費用往往高達數十萬,因此,在初期,林老板主要采購“公模”,因為公模是已經設計好的塑料模塊、電路,這樣省了設計費用而且技術相對就比較成熟。

  但開業(yè)后不久林老板又遇到了難題:流動資金不足,初次合作,上游供應商紛紛要求材料供應付全款,流動資金短缺的林老板的生產線只能是處在半停半開狀態(tài),好在他熟悉這個行業(yè)的生存規(guī)則,一方面他從外面拉來訂單給別人做代工生產,以彌補過剩的產能;而另一方面,則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也給其他山寨機廠商做方案設計,這樣也能賺到不少的錢。

  如今林老板顯然已經擺脫了當初的困境,生意逐漸有了起色,現在他可以先從供應商那里拿材料,等產品賣出去了再付款。隨著業(yè)務的擴大,他如今在深圳華強北的賽格廣場設立了自己的銷售代表處,而且還在下面的明通市場租了自己的直銷門面。去年一年,不包括代工的,林老板已經賣出了超過3萬部手機,代工生產的數量更是這個數據的近20倍。

  像林老板的這種情況,只是整個深圳山寨電子行業(yè)的一個縮影。實際上,無論是過去,現在,甚至還可能包括將來,類似林老板這樣的故事還會在很多其他人的身上重演,如今的深圳山寨電子行業(yè),由于入圍的門檻極低,引來了無數英雄競折腰。畢竟,幾十萬元的“起步價”,對于很多人來說,并不能算做是一道坎。

  “山寨電子企業(yè)往往帶有很強的地域和人脈屬性的特征。”潘九堂說,一旦某個人脫離原來的山寨企業(yè)自立門戶,他往往會把他的朋友、老鄉(xiāng),甚至是親戚帶進這個領域,然后他的員工發(fā)現其中有利可圖且也具備這個實力時,他也可能會帶上自己的朋友親屬自立門戶……如此一來,大量的新的山寨企業(yè)就誕生了。沿著這種模式,深圳山寨電子企業(yè)的從業(yè)人員,往往都帶有很明顯的地域聚集和人脈聚集的特征,甚至一些企業(yè)還帶有明顯的家族特征。

  潘九堂告訴記者,在深圳做山寨電子產業(yè)的,潮汕幫(廣東潮州和汕頭兩地,林老板就是典型的潮汕幫)最多,此外,湖南幫也不少。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