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嵌入式技術 > 設計應用 > 基于OMAP3530的船用導航雷達終端軟件開發(fā)設計
基于OMAP3530的船用導航雷達終端軟件開發(fā)設計
來源:電子技術應用2013年第11期
唐維智,鄭 浩,李志剛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江蘇 南京210007
摘要: OMAP3530是基于ARM+DSP的雙核應用處理器,廣泛應用于低成本、小型化產品中。提出了基于OMAP3530雙核架構的導航雷達顯示終端的軟件設計方案,詳細介紹了在Codec Engine架構下ARM與DSP通信的實現(xiàn)方法。
中圖分類號: TN95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0258-7998(2013)11-0017-03
Software design of a marine navigation radar system based on OMAP3530
Tang Weizhi,Zheng Hao,Li Zhigang
The 2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Nanjing 210007,China
Abstract: OMAP3530 EVM, which is an application processor with ARM+DSP dual-core, is applied to the products with cheap cost and miniaturiz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oft design scheme of the marine navigation radar display terminal based on OMAP3530 dual-core structure, and introduces how to implement the communication of dual-core with Codec Engine in detail.
Key words : OMAP3530;marine navigation radar;Codec Engine;DVSDK

    OMAP3530是TI公司提出的基于ARM和DSP的雙核應用處理器[1],在單個芯片上集成了ARM Cortex-A8內核、TMS320C64X+DSP內核、圖像引擎、視頻加速器以及豐富的多媒體外設。用ARM作為應用處理器進行多樣化的應用開發(fā),實現(xiàn)用戶界面接口,能夠保證實時性和編碼效率,降低開發(fā)成本;利用DSP進行算法加速,既能夠保持算法的靈活性,又能提供強大的處理能力。

    船用導航雷達作為重要的無線電輔助導航設備,在船舶近海定位、引導船舶進出港口、惡劣天氣航行及避碰導航等領域發(fā)揮重大作用。國內導航雷達顯控終端大多采用基于PC的PCI雷達圖像卡或基于X86的計算機模塊。隨著現(xiàn)代電子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嵌入式處理器被應用于雷達設備中。本文介紹的導航雷達終端以OMAP3530嵌入式處理器為硬件平臺,采用了Codec Engine框架下的軟件設計方案。該終端具有體積小、實時性高、穩(wěn)定性好、成本低、功耗小的優(yōu)點。
1 軟件架構設計
    如圖1所示,根據(jù)處理器的工作分配,終端從縱向劃分為ARM子系統(tǒng)與DSP子系統(tǒng)。ARM子系統(tǒng)采用Linux操作系統(tǒng),DSP子系統(tǒng)采用DSP/BIOS操作系統(tǒng)。ARM核是精簡指令集處理器,運算能力相對較弱,主要負責終端整體控制功能。而DSP核是超長指令集的處理器,適合處理大批量的數(shù)據(jù)傳輸和數(shù)據(jù)處理工作。

1.1 軟件框架
    如圖1所示,終端軟件分為顯控處理軟件、錄取跟蹤軟件、GPMC總線驅動程序、Codec Engine。其中,顯控處理軟件在ARM核[2]上運行,它基于QT界面框架[3],使用自定義繪圖和QT控件提供可視化的導航界面,負責終端整體控制功能;錄取跟蹤軟件在DSP核上運行,負責處理運算需求高的各種濾波、關聯(lián)算法,使導航雷達同時對多批目標進行實時錄取、ARPA跟蹤[4],并自動計算出目標的動態(tài)信息,以發(fā)揮避碰導航的作用;GPMC總線驅動程序為FPGA與OMAP提供通信通道;FrameBuf顯示驅動為QT與OMAP顯示模塊提供圖形數(shù)據(jù)寫入通道;Codec Engine為顯控處理軟件(ARM側)與錄取跟蹤軟件(DSP側)提供交互通道。
1.2 各軟件間數(shù)據(jù)通信流
    如圖1所示,各軟件間數(shù)據(jù)通信流包括雷達控制信息、雷達狀態(tài)信息、波門信息、航跡信息、界面圖形信息。顯控處理軟件通過GPMC總線驅動經FPGA讀取雷達狀態(tài)信息,寫入雷達操控信息;同時讀取波門和扇區(qū)信息,通過Codec Engine送至錄取跟蹤軟件。錄取跟蹤軟件通過Codec Engine將航跡信息送至顯控處理軟件。顯控處理軟件通過FrameBuf顯示驅動將界面繪圖送入OMAP顯示緩沖。
2 在Codec Engine框架下的軟件開發(fā)
    雙核系統(tǒng)雖然擁有強大的處理能力,但由于ARM和DSP分別對應不同的指令集和編譯器,要使雙核系統(tǒng)配合工作,分擔不同的任務,雙核之間的協(xié)調通信是一個關鍵的因素。TI的數(shù)字視頻軟件開發(fā)包(DVSDK)提供了Codec Engine來實現(xiàn)ARM與DSP的協(xié)同工作[5]。Codec Engine引入了遠程過程調用(RPC)的概念[6],它是指在另外一個處理器上遠程執(zhí)行的一個命令或者過程。在該終端中,錄取跟蹤軟件為Server端,顯控處理軟件為Client端,Client端應用程序調用Codec Engine向Server端發(fā)送一個命令,Server端執(zhí)行命令并通過相應的通信方式將結果返回給客戶端,進而實現(xiàn)雙核的無縫連接與協(xié)調工作。
    在使用Codec Engine時,一般會做以下操作:搭建開發(fā)環(huán)境、創(chuàng)立算法(Codec)、服務的集成(Server)以及Engine的集成和應用(App)。
2.1 軟件開發(fā)環(huán)境搭建
    要構建定制的Codec Engine配置,需要在TI公司提供的數(shù)字視頻開發(fā)套件DVSDK中修改相關軟件包的環(huán)境變量,搭建軟件開發(fā)環(huán)境。該套件中集成了多種軟件模塊,其核心是Codec Engine。要根據(jù)實際安裝情況分別修改以下文件的環(huán)境變量。
    (1)在DSPLINK軟件包中的Rules.mk、c64xxp_5.xx_linux.mk、omap3530_2.6.mk文件中分別修改內核源碼路徑、ARM編譯器路徑、XDC工具路徑、DSP系統(tǒng)路徑等,完成后編譯生成dsplinkk.ko(ARM與DSP連接模塊)。;
    (2)在CMEM軟件包中的Rules.make文件中分別修改內核源碼路徑、ARM編譯器路徑,完成后編譯生成cmemk.ko(內存管理模塊)。
    (3)在電源管理軟件包中的Makefile文件中修改內核源碼路徑、ARM編譯器路徑、DSPLINK安裝路徑,完成后編譯生成lpm_omap3530.ko(電源管理模塊)。
2.2 算法的創(chuàng)立
    按照xDAIS-DM標準,目標跟蹤算法模塊需要提供標準中所定義的一些接口的實現(xiàn)函數(shù),并且需要對算法模塊中用到的一些結構作出定義。擴展xDM規(guī)范中已有的標準接口是產生自定義算法模塊的一種最常見的方式。本文的目標跟蹤算法模塊利用VISA中的SCALE接口進行xDM標準算法庫的開發(fā)。圖2是SCALE接口中各個package的關系。

    codecs:在該文件夾下定義相關算法的.c和.h文件。為了使編譯器能識別自定義的.c文件,需要修改package.bld配置文件,將自定義的.c文件名添加到SRCS數(shù)組中,這個SRCS數(shù)組中包括了package中的所有.c文件。最后修改相應的服務配置文件生成算法并將其打包,經編譯生成scale_ti.a64P的lib庫文件,這就是所需要的codec。
    extensions:包括GPP端的stub庫和DSP端的skeleton庫(通過.c和.h文件配置stub和skeleton函數(shù)表),經編譯生成scale.a64P的lib庫文件。
2.3 服務的集成
    servers:算法服務集成。修改配置文件,分配內存生成一個DSP端的可執(zhí)行程序all.x64P文件,這就是所需要的DSP Server算法服務器,可被應用程序直接調用。
    (1)修改all.tcf文件。對128 MB的外部RAM空間即DDR存儲區(qū)進行分配,這塊空間是ARM和DSP可以共享的,ARM通過MMU(Memory Management Unit)看到的是內存的虛擬地址,但DSP直接使用物理地址。內存分配具體如表1所示。

 

 

    (2)修改all.cfg文件。主要對線程屬性進行設置。線程屬性主要包括棧大小、內存段的ID以及優(yōu)先級等。堆棧大小要大于所需要的容量,這樣比較安全。
2.4 Engine集成和應用
    apps:apps中定義了Engine的配置,對于應用程序是在本地(ARM)執(zhí)行還是在遠端(DSP)執(zhí)行,通過配置腳本文件local.cfg和remote.cfg即可實現(xiàn),在腳本文件中指明Engine名稱和Server名稱。經編譯生成app_remote.av5T可執(zhí)行程序。
    App通過調用各種VISA(Video,Image,Speech,Audio)APIs實現(xiàn)具體算法實例[7-8],VISA APIs通常分為四個部分:MOD_create(用于創(chuàng)建算法實例)、MOD_control(用于動態(tài)地修改算法實例的屬性)、MOD_process(用于對算法傳遞輸入數(shù)據(jù)流做處理并返回一個輸出數(shù)據(jù)流)、MOD_delete(用于刪除編碼器實例,釋放創(chuàng)建編碼器實例時占用的系統(tǒng)資源)。以應用程序調用MOD_process為例,GPP端和DSP端的交互過程大致如圖3所示。

    (1)應用程序(GPP端)調用MOD_process()函數(shù);
    (2)Codec Engine將調用信息和調用所需參數(shù)傳遞給GPP端的stub;
    (3)stub將參數(shù)打包封裝成消息,并且將GPP端的虛擬地址映射到DSP端的物理地址;
    (4)Codec Engine將消息傳遞到DSP端的skeleton;
    (5)skeleton將參數(shù)解析出來,并且調用xDAIS算法的process函數(shù);
    (6)skeleton再將參數(shù)打包返回,以消息隊列形式返回給應用程序,然后stub再對參數(shù)進行解析。
    最后將編譯生成的all.x64P算法服務器、app_remote.av5T可執(zhí)行程序、dsplinkk.ko、cmemk.ko、lpm_omap3530.ko驅動以及驅動加載/卸載配置腳本loadmodules.sh、unloadmodules.sh一同拷入目標板的同一文件夾執(zhí)行,即可實現(xiàn)目標跟蹤。
    現(xiàn)代雷達終端價格高、體積大、功耗大,本文基于OMAP3530實現(xiàn)的船用導航雷達終端的軟件設計,充分發(fā)揮了OMAP3530芯片的雙核特性,滿足高速處理和穩(wěn)定性的需求,使船載雷達終端的體積大大減小,成本大幅降低,為在中小船只上普及裝備導航雷達終端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值得在現(xiàn)代船舶導航雷達中進一步研究推廣。
參考文獻
[1] Texas Instruments.OMAP35x applications processor Texas Instruments OMAPTM family of products technical reference  manual[Z].2008.
[2] 李忠民,楊剛,顧亦然,等.ARM嵌入式VxWorks實踐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6.
[3] 袁鵬飛.24小時學通qt編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0.
[4] 王德生,彭勇.ARPA系統(tǒng)與艦船導航雷達顯示[J].中國雷達,1998(02):40-42.
[5] 溫君安.基于Davinci處理器的語音算法設計和優(yōu)化實現(xiàn)[D].杭州:浙江大學,2007.
[6] 劉永春.基于DSP和ARM的車牌識別系統(tǒng)設計[J].微型機與應用,2012,31(22):80-82.
[7] 林上升.基于OMAP3530硬件平臺的ARM和DSP協(xié)同開發(fā)方法[J].電子技術應用,2013,39(2):6-8.
[8] 孫連三.基于OMAP的手持設備嵌入式系統(tǒng)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8(9):2242-2245.

此內容為AET網站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