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路原理
通過兩種輸入信號進行判斷,當且僅當兩種輸入信號滿足設定值且達到可靠設定時間時,即完成圖1的功能后,才能使觸發(fā)電壓達到預定值,并輸出觸發(fā)信號。圍繞這一類電路的需求,提出了以下引信鑒別延時系統(tǒng)。出于對輸入信號一般性的考慮,取一路為模擬信號,另一路為數(shù)字信號。
圖1中,a為模擬輸入,b是開關輸入。模擬信號經(jīng)過處理以及整形后,成為方波信號c;當c信號出現(xiàn)上升沿時,通過觸發(fā)記憶使信號d出現(xiàn)跳變,并且始終保持記憶狀態(tài);也正是這種記憶狀態(tài)保證了以下邏輯判斷功能的實現(xiàn)。當且僅當c、b都為“0”并且達到設定時間時,e才出現(xiàn)“1”狀態(tài),f作為c、b的與判斷結果變?yōu)?ldquo;1”,經(jīng)過延時g由“0”變成“1”。b,c,d,e,f,g的時序波形如圖2所示。
c出現(xiàn)上升沿時,觸發(fā)記憶產(chǎn)生信號d;b和c或非判斷出e;然后e和d與判斷得到信號f;f延時得到信號g。
為探索思路的可行性,在電路設計時考慮了兩種輸入量,一路為A信號(a模擬輸入);另一路為B信號(b開關輸入)。為明確這兩路信號邏輯判斷過程的狀態(tài),作如下約定:信號A輸入大于門限值時為“1”狀態(tài),小于門限值時為“0”狀態(tài);信號B為“1”狀態(tài)和“0”狀態(tài)。
通過上述邏輯關系可以看出,邏輯判斷初始時刻信號A、B處于零狀態(tài);邏輯判斷時刻信號A處于“1”狀態(tài);保持過程信號A、B處于“0”、“1”狀態(tài)的并存;但延時動作時,信號A、B都處于穩(wěn)定的“0”狀態(tài)。設計的電路需要在邏輯判斷初始時刻,電路處于等待狀態(tài);信號A動作時,電路開始啟動。在保持過程中,為了識別信號A、B何時處于零狀態(tài),電路始終進行邏輯判斷;當保持完成后,A與B信號均處于“0”狀態(tài)并且達到設定時間時,系統(tǒng)開始延時充電并輸出觸發(fā)信號;延時功能用RC延時電路來實現(xiàn)。設計電路的原理框圖如圖3所示。
2 電路設計方案
2.1 延時電路
由于延時是采用的RC充放電原理實現(xiàn)的,電路充電時間常數(shù)t1取決于電阻電容值的匹配情況。其計算公式為
其中,R1,C1為延時電路的電阻電容;E為輸出觸發(fā)信號的工作電壓;Vc為t1時刻的充電電壓,在這里取Vc等于E/2。而在邏輯判斷時和保持過程中,A、B信號狀態(tài)為“1”,電容的充電功能均無法實現(xiàn);即使在保持過程中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偶爾出現(xiàn)有A、B信號狀態(tài)均為“0”的情況,但都只可能是瞬間行為,不會超過設定的可靠時間常數(shù)t1,而且放電時間常數(shù)t2<
2.2 輸入控制電路設計
輸入控制電路原理框圖如圖3所示。
模擬信號A輸入模擬信號放大電路進行放大,經(jīng)過放大的信號必須要進行濾波處理。使用截止頻率為2 kHz的低通濾波電路對傳感器信號進行濾波。為使電路啟動以及邏輯判斷功能正確無誤,使用比較調(diào)整電路。這里設置了一個門限,超過門限表明信號A為“1”,于是啟動電路開始動作,系統(tǒng)進入邏輯判斷階段。這時由A信號與B信號共同判斷系統(tǒng)所處狀態(tài);一旦保持狀態(tài)完成,延時電路開始工作,系統(tǒng)輸出觸發(fā)信號。
圖4為設計的一種引信鑒別延時電路,直徑30mm。
3 實驗測試結果
圖5是當調(diào)節(jié)R、C值后,設定可靠延時時間為5 ms,在輸入信號滿足設定的可靠動作時間時,比較延時電路開始觸發(fā)輸出電路的動作波形。圖中通道1為比較延時電路輸出端的輸出信號g;通道2為邏輯判斷電路輸出端的信號f。
圖6是在輸入信號不滿足設定可靠動作時間的情況下,邏輯判斷電路輸出端的信號由高電平變?yōu)榈碗娖? ms時電容的充放電情況。圖中方波信號為邏輯判斷電路輸出端的波形,鋸齒波為測試電容充放電的波形。
圖7是在輸入信號不滿足設定可靠動作時間的情況下,邏輯判斷電路輸出端的信號由高電平變?yōu)榈碗娖? ms時,電容的充放電情況。圖中方波信號為邏輯判斷電路輸出端波形,鋸齒波為測試電容充放電的波形。
如圖6和圖7所示,延時電路電容充電電壓受邏輯判斷電路輸出端的信號的控制。
4 結束語
該原理性試驗證明本設計思路可行,利用對輸入信號進行邏輯判斷,然后用RC延時電路設定可靠動作時間,使系統(tǒng)工作可靠性和穩(wěn)定性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