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訂單卻由于核心部件短缺而影響生產(chǎn)銷售是什么感覺?康佳電子正在經(jīng)受這樣的“折磨”。
?
???一位康佳公司的內(nèi)部高層透露,現(xiàn)在康佳的26寸、32寸等熱銷型號的液晶電視只能維持一個基本量,康佳液晶電視面板吃緊,已經(jīng)影響到了1月份的銷售。
?
????2008年12月,康佳的液晶電視比預期多銷售了33%,超出的銷售量相當于此前兩個月的銷量總和,此時上游的面板供應卻開始告急。雪上加霜的是,康佳在家電下鄉(xiāng)中多省中標,隨著家電下鄉(xiāng)進程的迅速鋪開,該公司又需要在各個中標省廣鋪樣機。
?
????就是在這個時候液晶面板廠商的供應開始“掉鏈子”,面板價格上漲且全行業(yè)缺貨——不僅僅是康佳,液晶電視行業(yè)和PC顯示器都在等“米”下鍋。
?
????過度減產(chǎn)裁員
?
????此次液晶面板缺貨與12月份全行業(yè)液晶電視的旺銷關系很大。電視廠家向上游面板要貨,面板廠家就透支了一部分原材料庫存。但是由于對市場沒有準確預測,因此這部分庫存補充不夠及時,導致春節(jié)后市場仍然旺盛的情況下,面板的配套材料,例如偏光材料庫存不足。
?
????京東方公關部長魏靜也稱,前一段時間很多面板大廠都在減產(chǎn)或者限產(chǎn),現(xiàn)在有些廠商的庫存都已經(jīng)消耗掉了,所以會有一些采購上的需求。
?
????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2008年第四季度顯示器行業(yè)需求驟減,造成了很嚴重的庫存問題。全球液晶電視市場也遭受重創(chuàng),12月索尼關閉在美國匹茲堡的液晶電視生產(chǎn)廠。
?
????奇美、友達從2008年開始為消化庫存低于成本報價,越做越虧,那個時候32寸面板最低達到120美元,最后干脆“止血”不做,2008年8月開始,友達開始宣布減產(chǎn),奇美也隨之跟進。
?
????而在接下來的兩個月,削減訂單的形勢越來越嚴峻,液晶原材料廠商根本不敢備料。此后就到了中國農(nóng)歷新年,一些原材料廠商趁勢放假、裁員,甚至關閉工廠,導致液晶面板從12月份開始供應緊缺。
?
????索尼一位銷售經(jīng)理稱,中國市場的需求恰恰與全球狀況相反。誰也沒有料到春節(jié)之后的市場需求十分旺盛,訂單陸續(xù)上來。但原材料廠商還不能迅速反應過來。訂單到了液晶面板廠家手中,也要向其原材料供應商下單,從進貨到生產(chǎn),從面板出廠再到運抵大陸的各個電視終端廠家,一個周期下來少說也要兩三個月的調(diào)整周期,導致了電視廠家至少要“餓”一段時間。
?
????面板的“算盤”
?
????目前大陸市場已經(jīng)成為臺灣面板的重要“消化渠道”。
?
????全球面板大廠三星、索尼的出貨都在減少,奇美和友達都增加了對大陸市場的供貨比例。奇美供給大陸的比例提高到了60%,友達也接近50%,而此前,最高也就30%到40%。
?
????“大陸第一季度總的液晶面板供應量在2000萬片左右,整個行業(yè)的液晶面板都會處在缺貨狀態(tài),到四五月份才會好轉(zhuǎn)。”奧維營銷常務副總文建平說。2008年11月到12月之間,是面板行業(yè)的一個重大轉(zhuǎn)折點。幾個月前還在供大于求、減產(chǎn)保價甚至裁員的臺灣和韓國面板廠商,卻一下子成了電視廠家和顯示器廠家追逐要貨的對象。
?
??? 保價和提價,是液晶面板廠家正在面臨的一個命題。市場的需求究竟能夠延續(xù)多久,也是面板廠商們此刻最想知道的答案。
?
????文建平認為,液晶面板缺貨既有供應鏈上游對市場判斷的失誤,也有人為原因,價格成了重要考慮因素。
?
????但海信一位高層稱,在經(jīng)歷了2008年低于成本價的清庫存后,面板廠商都虧損較大,之后均采取了裁員減產(chǎn)措施?,F(xiàn)在,面板廠商們之間似乎有一種默契:他們無法判斷全球整體市場需求是否轉(zhuǎn)旺,因此不會輕易再擴大生產(chǎn)——液晶電視和PC,美國是最大的消費國,美國市場不見回暖,他們就不會輕易認為市場已經(jīng)轉(zhuǎn)暖。
?
????京東方公關部長魏靜謹慎地表示,對于液晶面板市場,京東方也在觀望,不能僅從短期的現(xiàn)象就簡單地判斷市場的需求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zhuǎn)變。
?
????一位知情人士則透露,現(xiàn)在32寸的液晶屏幕才賣140美元,液晶面板廠家至少要150美元才能保本。他們希望能夠讓市場再緊縮一段時間,等價格漲上來再增產(chǎn)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