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可編程邏輯 > 高端訪談 > 張忠謀:臺灣半導體教父的“極限制造”

張忠謀:臺灣半導體教父的“極限制造”

2011-05-26
作者:hc360

      從北京飛到臺北只需兩個多小時,然后沿路南行,不到一小時的車程就能抵達新竹科技園。
  
  這個被各式高大玻璃帷幕建筑填滿的園區(qū)堪稱臺灣科技業(yè)中樞:駛進大門,左邊的友達光電是世界一流的液晶面板制造商,右邊的聯(lián)發(fā)科催生了改變手機業(yè)格局的"山寨機",正前方的力晶則是全球內存巨頭。
  
  在這一干全球科技產業(yè)的"幕后英雄"中,獨有一家公司享有無可動搖的尊崇地位。如果沒有它,手機、數(shù)碼相機、電腦、電視機等電子產品都無法制造出來,現(xiàn)代社會深深沉溺其中的高科技生活瞬間停擺--半導體是一切科技產業(yè)的起點,芯片是所有電子產品的心臟,而被視為臺灣科技業(yè)代名詞的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TSMC,以下簡稱"臺積電"),正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yè)。
  
  據臺灣半導體協(xié)會(TSIA)統(tǒng)計,現(xiàn)在臺灣地區(qū)擁有263家芯片設計企業(yè),規(guī)模和產值僅次于美國,遠超韓國和中國大陸;擁有15家芯片制造企業(yè)和全球密度最高的12寸廠群落,僅次于韓國;擁有32家封裝與37家測試廠,為全球之首。整體而言,臺灣制造了全球一半以上的芯片。
  
  在1987年,這些數(shù)字微乎其微。如果"臺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沒有在那年創(chuàng)立臺積電,至今可能仍是如此。"在這二三十年的半導體時代中,張忠謀的地位無人能及。"中芯國際創(chuàng)始人、前CEO張汝京曾對《環(huán)球企業(yè)家》表示。他是張忠謀早年在德州儀器(TexasInstruments)的下屬。中芯國際試圖與臺積電正面競爭,卻在一場曠日持久的專利訴訟中落敗。

"臺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 

  已經79歲張忠謀滿頭白發(fā),在與《環(huán)球企業(yè)家》交談時,經常瞇起眼睛把玩手上的煙斗。若非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他難得再度坐鎮(zhèn)新竹總部頂層這間優(yōu)雅寬闊的辦公室。自2005年從CEO位上退下專職董事長后,張忠謀更多在臺北辦公室上班。平時若無應酬,總在晚上7點前回家,每月不定期與夫人去聽音樂會,每年更要飛到美國兩三次探望女兒。
  
  正如AMD創(chuàng)始人杰瑞·桑德斯(JerrySanders)曾描述的,芯片業(yè)是"工業(yè)中的原油"(thecrudeoilofindustry)。這不僅意味著臺積電這樣的企業(yè)是信息科技時代必不可少的基石,也說明它受相關產業(yè)和整體經濟情況影響巨大。在全球金融危機沖擊下,臺積電2009年第一季度收入出現(xiàn)其史上最大跌幅,幾近虧損。對常年保持兩位數(shù)增長的臺積電和慣于將其視為"模范生"的業(yè)界而言,這樣的消息令人震驚,也直接促使張忠謀在2009年6月復出重新?lián)蜟EO。
  
  這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起柳傳志。2008年下半年連續(xù)虧損兩個季度后,已淡出聯(lián)想集團運營的柳重新出任董事長(詳情請于Gemag.com.cn查閱《柳傳志的最后賭注》)。除了柳和張,鴻海的郭臺銘與華碩的施崇棠也在金融危機壓力下重回前線。這些創(chuàng)始人們雖已不再年輕,卻有著老辣的經驗與教父級的號召力,在挺過金融危機最慘烈的時刻后,他們的企業(yè)都開始回彈。
  
  張忠謀領導下的臺積電尤其如此。2010年第一季度,以營收論,其已成為僅次于英特爾、三星、東芝和德儀的全球第5大半導體企業(yè),是前10名中唯一的華人企業(yè)。其最新的第二季度業(yè)績更顯驚艷--合并營收同比增長41%達1049.6億新臺幣(約合32.8億美元),凈利潤同比增長65%達402.8億新臺幣(約合12.6億美元),均創(chuàng)下紀錄,相當于每個工作日收入5億新臺幣(約合1億元人民幣)。相比之下,鴻海年營收規(guī)模是臺積電的5倍,今年第一季度的利潤卻只是臺積電的一半。
  
  全球IT市場隨著經濟復蘇的持續(xù)改善和隨之而來的芯片價格上漲自然帶動臺積電增長。對行業(yè)和全球經濟的準確判斷是張忠謀能成為世界級企業(yè)家的原因之一。1960年代以前,半導體多用于國防;1960至1980年代,開始被用于企業(yè)級產品;1990年代之后,則開始面對一般消費者。這種趨勢使半導體業(yè)與國民經濟關系日益密切,要不犯大錯誤、錯失大機會,半導體企業(yè)領導人必須把握經濟走勢。2007年4月,張忠謀便準確預測油價將很快突破每桶100美元。
  
  "我常常碰到跨國企業(yè)領導人,他們也都相當能講經濟走向。"張忠謀說,自己不是宏觀經濟專家,也不是經濟學者,只是試圖成為其中一員。通用電氣前任董事長兼CEO杰克·韋爾奇(JackWelch)曾說,領導者的"帶寬"(bandwidth)要非常大,"窄帶寬"型的領導者只有特定時期才是好的領導人,而不是一個適應任何時期的全能領導人。
  
  如果讓張忠謀來定義自己,他會選擇"經營者"而非"管理者":前者側重的是各種戰(zhàn)略性的經營模式,后者更多平衡股東、員工、客戶、供貨商和社會等主要利益相關人的利益。
  
  更有趣的觀察來自臺積電前3大客戶之一、美國芯片制造商博通(Broadcom)的CEO兼總裁斯科特·麥格瑞格(ScottMcGregor):"他是一個偉大的產業(yè)領導者。雖然年紀很大,但仍不斷變強(goingstrong),就像股神巴菲特。"
  
  回春術
  
  2009年6月15日,張忠謀重回新竹上班的第一天,翻開周末的《紐約時報》便看到:"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廠商很快將開始制造太陽能電池和發(fā)光二極管(LED)照明。這將引起既有玩家的注意,它們發(fā)現(xiàn)自己將與世界上最厲害的制造商之一競爭。臺積電的進入會壓低價格,就像它在電腦芯片上做的一樣……臺積電過去20年從事的根基業(yè)務現(xiàn)已進入成熟期,不再高速增長,它自然想尋求新的機會。"
  
  就在6月11日,臺積電宣布由董事長張忠謀兼任CEO,負責公司日常運營;被稱為"小張忠謀"的原CEO蔡力行改任新事業(yè)總經理,負責開拓太陽能和LED等新業(yè)務。在上一季度與虧損擦肩而過后,臺積電顯然不敢再掉以輕心。張忠謀曾對臺灣媒體表示,如果換其他人做CEO,至少會有半年至一年的不穩(wěn)定期,"臺積電承擔不起"。而這次出山,"并不是我一定要當多少年CEO,但我當CEO,也不是暫時的"。張忠謀對《環(huán)球企業(yè)家》強調。
  
  重回前線的老將不僅要面對金融危機引起的IT支出下降,還有40納米--45納米相當于一根頭發(fā)的1/2000,20納米則相當于原子的直徑--制程良率低的問題。后者已引發(fā)客戶的連連抱怨,在與《環(huán)球企業(yè)家》談及臺積電時,博通CEO麥格瑞格特別提到這一點。
  
  在張忠謀的嚴格要求下,負責先進技術事業(yè)的資深副總經理劉德音每天穿上無塵衣在晶圓廠中督軍。經過努力,40納米原來僅為30%的生產良率兩個月內即攀上60%的正常水平。在2009年7月31日,張復出后的第一次法人說明會上,特意首度讓劉在新竹的晶圓廠中通過視頻連線,現(xiàn)場回答投資者和分析師關于40納米制程研發(fā)進度的問題?,F(xiàn)場情況之熱烈,讓張忠謀不得提醒眾人"這仍是我的秀"(stillmyshow),并對劉德音笑言:"趕快回去改善你的生產制程。"劉出鏡后不久,便在10月出任COO,被外界視為繼蔡力行之后的又一潛在接班人。
  
  張忠謀更大的手筆是斥巨資擴大產能,以期與競爭對手徹底拉開距離。
  
  不久前,臺積電將今年的資本支出從48億美元上調至59億美元,是第二大晶圓代工企業(yè)臺灣聯(lián)華電子12至15億美元的資本支出計劃的4到5倍。唯一可與之相比的是在整個半導體行業(yè)中盤踞前兩名的英特爾與三星電子,它們今年的資本支出分別是53和60億美元。
  
  臺積電目前已有9座晶圓廠,包括正在擴建中的兩座12寸廠(Fab12和Fab14),同時在臺中動工修建新的Fab15。同時開工修建3座"十億級別的工廠"(GigaFabs,指晶圓處理能力超過10萬枚/月的12寸廠)在臺積電尚屬首次,僅上半年,其資本支出就達31億美元。未來數(shù)年,臺積電將向Fab15投資3000億新臺幣(約合93億美元),初步以40納米制程為主,接下來將進一步參與28納米制程的研發(fā)與量產,并成為直到7納米為止的中長期戰(zhàn)略生產基地。
  
  如果3個工廠的建設計劃按時完成,2012年臺積電的12寸產能將提升40%。從中不難看出張忠謀對行業(yè)與經濟的樂觀。他預計今年臺積電營收增長15%,更三度調高全球半導體市場增長率至30%,并指出其中晶圓代工業(yè)的增長率將高于整體半導體業(yè),約為40%。
 

此內容為AET網站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