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通信與網絡 > 業(yè)界動態(tài) > 如何贏在未來的數據中心網絡?

如何贏在未來的數據中心網絡?

2010-05-03
作者:來源:51CTO

        進入了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數據中心的發(fā)展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隨著無線技術、視頻技術以及統一通信等應用的極大發(fā)展,傳統的數據中心已經無法再滿足用戶的要求;另一方面,成本控制問題依然是企業(yè)數據中心戰(zhàn)略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這都從客觀上大大刺激了廠商們發(fā)展新一代數據中心的步伐。
    從技術角度來看,傳統的數據中心主要是由大量小服務器組成一系列LAN,最終通過路由交換設備構成整個數據中心。在這種架構下,由于基礎設備繁多,對于網絡虛擬化和服務器虛擬化的支持將受到很大的局限,訪問速度偏低。面對著越來越豐富的應用,這種傳統的數據中心架構難免會顯得愈發(fā)力不從心。
    三國爭霸 廠商角逐數據中心架構
    從廠商們近期的動作,不難看出在推出各種新數據中心構架的同時,發(fā)展新的基礎網絡架構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
    思科的數據中心3.0解決方案則主要基于企業(yè)現有的數據中心架構來建設,使其能使用現有企業(yè)網絡這一熟悉、可信的資源,作為連接和支持服務器、存儲、應用和其他IT資源的通用平臺。
    作為思科在高端產品中的唯一競爭者,Juniper的Cloud Ready數據中心網絡架構也對思科的數據中心架構構成了不小的威脅。在Juniper的概念里,傳統的數據中心架構時代即將要結束了,取而代之的將是基于云計算的數據中心網絡
    惠普最新發(fā)布的“沒有思科設備”的數據中心則是一個充分發(fā)揮了惠普/3Com設備優(yōu)勢的解決方案。新的惠普網絡產品線把惠普的ProCurve技術與3Com的路由器、交換機和VoIp設備集成在了一起。只不過限于自身整合尚未完成,惠普在當前的競爭中尚未取得很大的優(yōu)勢。
    然而,由于產品線的問題,爭斗中的廠商們也都想盡辦法來完善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思科與EMC、VMWare結成虛擬計算環(huán)境聯盟(VCE聯盟),借助EMC和VMWare的力量完善了數據中心的存儲與虛擬化部分;惠普收購3Com公司本身的意義就在于對自身網絡產品線的完善;而在51CTO記者的采訪中,Juniper的一位高管也明確表示將和IBM結成戰(zhàn)略同盟,共同對抗思科的威脅。自此,一場新的“三國爭霸戰(zhàn)”來開了帷幕。
    “云”如何令數據中心“一切就緒”
    在采訪中,Juniper談到:從技術角度來看,思科數據中心3.0的網絡結構分為3層,這使得思科在面對傳統的5層到6層的數據中心網絡結構時擁有了更多的優(yōu)勢來體現其服務器虛擬化的性能。但同時,這種結構依然限制了網絡虛擬化的發(fā)展。Cloud Ready數據中心網絡架構由于是基于云計算的解決方案,在虛擬化方面則不再受到限制,無論是服務器虛擬化還是網絡虛擬化,都可以獲得非常好的支持。
    談到Cloud Ready,如果翻譯成漢語,可以是“云就緒”的意思。不難看出,Juniper在設計這種構架之初就準備賦予其終結數據中心網絡架構爭論的使命。
    在Juniper看來,云計算已經成為在共享網絡和IT基礎架構上交付和享用服務的一種新方法。過去,IT硬件和軟件都要在現場才能獲取或進行物理設置。采用云計算后,軟硬件產品的價值將以服務的形式,通過網絡按需交付?,F在,云計算已不再僅局限于網絡服務提供商以及基于網絡的服務提供商身上了,企業(yè)或公共部門的IT組織也強烈意識到云計算與其自身內部運行有著極大的關聯。
    現在的IT部門可以通過利用公共云,來構建自己的私有云或實現資源的擴展。我們知道,企業(yè)的數據中心可以從公共云強大的計算模式中獲益。我們從云計算方面獲取的寶貴經驗將有助于為企業(yè)大幅提升企業(yè)數據中心的擴展性、靈活性、應用服務水平,同時降低成本。若要得到以上這些好處,企業(yè)就需要對其網絡進行仔細檢查,而這也是Cloud Ready數據中心的基礎。
    一切將變成什么樣子?
    通過之前對用戶方面的采訪我們了解到,在企業(yè)用戶眼中,一個數據中心架構是否有價值,最主要的指標是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兩個方面。升級或建設新數據中心的成本問題也很受用戶關注。
    理論上來說,設備整合、虛擬化和云計算都是可以有效解決用戶這些問題的良方,而廠商們所最新提供的解決方案在各方面也確實再強調這一點;但從實際應用方面,用戶的顧慮依然存在:不論成本如何,新技術一定可以保證數據中心的萬無一失么?恐怕這本身就是個死命題。技術在發(fā)展,問題和需求也一樣會隨之發(fā)展。好在這個“死結”一樣是推動廠商發(fā)展新技術的動力,或許對于用戶來說,這也正是我們所需要的所謂良性發(fā)展吧。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