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電源技術 > 設計應用 > 用于APFC的軟開關BOOST電路的分析與仿真
用于APFC的軟開關BOOST電路的分析與仿真
摘要: 軟開關的拓撲結構非常多,每種基本的拓撲結構上都可以演變出多種的軟開關拓撲。我們在這里,僅對比較常用的,適用于APFC電路的BOOST結構的軟開關作一個簡單介紹并作仿真。
Abstract:
Key words :

  軟開關的實質是什么?所謂軟開關,就是利用電感電流不能突變這個特性,用電感來限制開關管開通過程的電流上升速率,實現(xiàn)零電流開通。利用電容電壓不能突變的特性,用電容來限制開關管關斷過程的電壓上升速率,實現(xiàn)零電壓關斷。并且利用LC諧振回路的電流與電壓存在相位差的特性,用電感電流給MOS結電容放電,從而實現(xiàn)零電壓開通。或是在管子關斷之前,電流就已經過零,從而實現(xiàn)零電流關斷。

 軟開關的拓撲結構非常多,每種基本的拓撲結構上都可以演變出多種的軟開關拓撲。我們在這里,僅對比較常用的,適用于APFC電路的BOOST結構的軟開關作一個簡單介紹并作仿真。我們先看看基本的BOOST電路存在的問題,下圖是最典型的BOOST電路:

 假設電感電流處于連續(xù)模式,驅動信號占空比為D。那么根據(jù)穩(wěn)態(tài)時,磁芯的正向勵磁伏秒積和反向勵磁伏秒積相同這個關系,可以得到下式:VIN×D=(VOUT-VIN)(1-D),那么可以知道:VOUT=VIN/(1-D)

那么對于BOOST電路來說,最大的特點就是輸出電壓比輸入電壓高,這也就是這個拓撲叫做BOOST電路的原因。另外,BOOST電路也有另外一個名稱:up converter,此乃題外話,暫且按下不表。

對于傳統(tǒng)的BOOST電路,這個電路存在的問題在哪里呢?我們知道,電力電子的功率器件,并不是理想的器件。在基本的BOOST電路中:

1、當MOS管開通時,由于MOS管存在結電容,那么開通的時候,結電容COSS儲存的能量幾乎完全以熱的方式消耗在MOS的導通過程。其損耗功率為COSSV2fS/2,fS是開關頻率。V為結電容上的電壓,在此處V=VOUT。(注意:結電容與靜電容有些不一樣,是和MOS上承受的電壓相關的。)

2、當MOS管開通時,升壓二極管在由正向導通向反偏截止的過程中,存在一個反向恢復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很大的電流尖峰流過二極管與MOS管,從而導致功率損耗。

3、當MOS關斷時,雖然有結電容作為緩沖,但因為結電容太小,關斷的過程電壓與電流有較多的重疊,也產生一定的關斷損耗。

下面我們來仿真一下最基本的BOOST電路。因為BOOST電路的輸入端是個大電感,在穩(wěn)態(tài)工作時,電流基本不變,所以,在穩(wěn)態(tài)時可以用電流源來代替。而輸出因為是大的濾波電容,穩(wěn)態(tài)時,電容電壓基本不變,故而在穩(wěn)態(tài)時可以用電壓源來代替輸出電容。所以,我們可以在saber的環(huán)境下,得到這個電路:

 我們進行瞬態(tài)分析,得到下圖結果:

 從圖上可以看到:

1,MOS管在開通時,可以看到miller效應在驅動信號上造成的平臺。

2,當MOS管開通時,在MOS的漏極和二極管上產生很大的尖峰電流。

從仿真結果來看,的確存在我們前面分析的容性開通、反向恢復等問題。

那么軟開關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下面我們先推出今天的第一個軟開關的例子:此電路是我以前分析一華為通信電源模塊時所見。

 在這個電路中,我們主要增加了一個50uH電感、一個1000pF電容、一個輔助開關管HGTG30N60B3、一個鉗位二極管MUR460等功率器件。

進行瞬態(tài)分析,我們得到如下結果:

 在此圖中,ga為輔助開關管驅動信號,g為主開關管驅動信號。ia為輔助開關管集電極電流信號,id為主開關管漏極電流信號。vdsa為輔助開關管VCE信號,vds為主開關關VDS信號。現(xiàn)在把工作原理分析如下:

t1時刻,輔管開始導通,由于輔管是雙極性器件,所以容性開通的情況并不嚴重。ia波形從零開始緩慢上升,說明輔管是零電流開通。隨著ia電流增加,當ia=iout的時候,輸入電感電流完全流入輔助開關管,諧振電感電流開始過零反向流動,主開關管IXFH32N50的結電容開始通過諧振電感諧振放電。

t2時刻,主開關管的vds電壓已經諧振到零,隨后,主管的體二極管開始導通,把諧振電容鉗位在0V,這時候,如果開通主管,則為零電壓開通。

t3時刻,主開關管開通,從g的波形上可以看出來,主管開通驅動波形上不在有miller效應造成的平臺,這也說明主管是零電壓開通。

t4時刻,主管開通后,輔管就可以關斷了。從波形上看,輔管的vce與集電極電流ia之間存在比較大的重疊區(qū)域。說明輔管的關斷并不是軟關斷。輔管關斷后,由于MUR460的鉗位作用,輔管電壓不可能超過輸出電壓vout。那么因為主管此時已經開通,而輔管的VCE為400V,那么諧振電感在400V電壓作用下,電流快速上升。

t5時刻,主管的id達到了輸入電流IIN,電路進入通常的PWM狀態(tài)。直到t6。

t6時刻,主開關管關斷,電感電流通過二極管向負載輸出。主管因為并聯(lián)了較大的snubber電容(1000pF),所以,關斷時,vds以一個斜率上升,有較好的零電壓關斷特性。

此電路的優(yōu)點是:主管實現(xiàn)了零電壓的開通與關斷。升壓二極管實現(xiàn)了“軟”的關斷。輔管實現(xiàn)了零電流開通。

缺點是:輔管的關斷特性不好,有較大損耗。另外,鉗位二極管,在主管關斷后,也流過一定的電流,會讓輔管開通的零電流效果變差,甚至產生電流尖峰,這一點也可以從仿真波形上看出來。

第二個例子,就是最常見的ZVT零轉換電路,先看一下原理圖:

 在這個原理圖中,相對于基本的BOOST電路,諧振回路是并聯(lián)在主回路上的。主開關管Q1,依然采用MOS,IXFH32N50,輔助開關管Q2采用IGBT,HGTG30N60b3,諧振電感L1,20uH,諧振電容C2,2nF,兩個箝位二極管采用MUR460,主二極管采用MUR1560。設定好參數(shù)后,我們進行瞬態(tài)分析,得到波形如下圖:

 在此圖中,g為主管驅動,vds為主管VDS波形,i(d)為主管漏極電流,ga為輔管驅動,i(a)為輔管集電極電流,vdsa為輔管VDS波形,i(l.i1)是諧振電感電流,i(p)主二極管電流。

工作原理分析如下:

t0時刻之前,主二極管導通,向負載供電。

t0時刻,輔管開通,由于電感L1的存在,輔管電流線性上升,主二極管電流線性下降。所以輔管是零電流開通,注意看輔管驅動波形上開通過程的miller效應是存在的。而主二極管的關斷過程是相當?shù)?ldquo;軟”,反向恢復電流很小。在主二極管電流完全轉移到電感L1中以后,主管的VDS電壓開始諧振下降。

t1時刻,主管VDS電壓降到零,然后主管的體二極管導通,將VDS箝位在零。此時開通主管的話,就屬于零電壓開通。

t2時刻,主管開通,從波形上可以看出,主管完全是零電壓零電流的狀態(tài)開通的。從柵極信號可以看出,沒有開通過程的miller效應。主管開通后,輔管就可以關斷了。

t3時刻,輔管關斷。從波形上可以看到,關斷過程中,輔管的VDS電壓在C2的緩沖下緩慢上升,電壓和電流重疊部分較小。因為仿真模型我沒有找到更快速的IGBT,現(xiàn)實中,我們可以選擇更高速的IGBT,那么,可以實現(xiàn)輔管的零電壓關斷。諧振電感L1中的能量向C2中轉移。當C2電壓達到輸出電壓時,箝位二極管會導通,保證輔管的VDS電壓不會超過輸出電壓。

t4時刻,當諧振電感L1能量完全轉移到C2中以后,箝位二極管MUR460_2關斷反偏。

t5時刻,主管關斷。輸入電流通過C2、MUR460_2、MUR460_1輸出向負載。在C2的緩沖下,主管 的VDS電壓則線性上升,呈現(xiàn)良好的零電壓關斷狀態(tài)。

t6時刻,C2能量完全釋放完畢,C2兩端電壓差為零。主二極管MUR1560導通,輸入電流通過主二極管向負載輸送能量。這樣電路的一次工作過程就完成了。

這個例子,其實是第一個例子的改進版本。在原有的基礎上,克服了原先的缺點,使輔管的關斷特性也變好了,進一步降低了損耗。

第三個例子,此電路常見于DELTA的通信電源模塊。從幾百瓦到幾千瓦的,好多型號都用了這個電路。是DELTA有專利保護的一個電路。見圖:

 在這個電路中,幾乎不好說哪個管子是主管,哪個是輔管了。如果真的要定一個的話,我們就認為Q1,這個IGBT 為主管吧。此電路的驅動信號和前面的兩個例子不同,是兩路同樣寬度,但相位不同的驅動信號。主管在前開通,輔管在后開通。仿真結果如下:

 這個電路分析起來比較復雜。t0時刻之前,輸入電流通過D1向負載供電。

t0時刻,Q1開始導通,從圖上可以看出,Q1的集電極電流是按照一定的斜率從零開始上升的。故而認為Q1是零電流開通。Q1開通后,L1、C1,C2構成一個諧振回路,因為C1<

t1時刻,C1放電到零,這時候如果開啟Q2,那么Q2就是零電壓開通了。C1放電到零以后,因為MOS的體二極管的箝位,C1維持在零電平。而這時,因為Q1有導通壓降,Q2的體二極管也有導通壓降。所以L1的電流環(huán)路變成了L1,D2,C2,L1電流在C2電壓作用下降。

t2時刻,Q2導通,從波形上可以看出,是零電壓導通。L1電流繼續(xù)在C2電壓作用下降低。

t3時刻,Q1關斷,因為有D2的存在,Q1上的電流被轉移到了Q2中,所以,Q1是零電流關斷。

t3~t4時刻,L1電流過零,并在C2電壓作用下開始反向增加。

t4時刻,Q2關斷,以為C1的作用,Q2是零電壓關斷。Q2關斷后,L1,C1, C2再次諧振,C1電壓上升。L1電流下降, L1低于輸入電流時,D2導通,給C1充電。

t5時刻,C1上升到VOUT+|VC2|時,D1導通,開始向負載供電。同時,因為D2導通,L1電流在C2電壓作用下開始上升。

t6時刻,L1電流上升到輸入電流,D2截止,L1電流保持與輸入電流相同,向負載供電。

此電路的優(yōu)點是:不論是主管還是輔管,都能實現(xiàn)很好的軟開關特性。從實際經驗來看,該電路的確可以做到很高的效率。不得不佩服DELTA的研發(fā)人員??!

第四個例子,無源無損軟開關。前面講過的例子,都是采用了至少兩個開關管的電路結構。其優(yōu)點,就是軟開關效果好。但是對于控制電路要求就復雜了一些,需要對驅動波形進行處理。是不是有什么方法,能稍微對性能要求降低一點,但電路相對更容易做呢?下面給大家介紹,基于LCD無損吸收網絡的軟開關電路。具體先看原理圖:

 只需要一個開關管,控制也簡單了。但是到底是否能起到軟開關的效果呢?看看仿真結果吧:

 t0時刻之前,輸入電流通過L1, D1向負載供電。

t0時刻,Q1導通,由于L1的作用,Q1的集電極電流按照一個斜率從零開始上升,故而可以認為Q1是零電流開啟。D1反向恢復電流很小。從驅動波形上看,存在miller效應。這也是此處不選用MOSFET的原因。因為用MOSFET的話,是容性開通,損耗比較大。Q1開通后,C1,C2,L1開始諧振,因為C2>>C1,所以諧振頻率由L1,C1決定。
t1時刻,經過四分之一周期的諧振,C1能量完全轉移到了C2中, C1電壓降為零,D2導通,開始了L1C2的諧振。L1電流在C2電壓作用下諧振下降。

t2時刻,L1電流諧振到零,D2, D3截止,L1電流保持為零,C2電壓維持在峰值保持不變。
t3時刻,Q1關斷,因為C1的緩沖效應,Vce電壓從零以一定的斜率上升,我們認為Q1是零電壓關斷。仿真的波形圖上,因為IGBT的電流拖尾,我們看到關斷損耗不是很小。幸運的是,現(xiàn)在已經出現(xiàn)了高速的IGBT,用在這個場合還是很合適的。

t4時刻,C2充電到輸出電壓,D3,D4導通,L1電流在C2電壓的作用下,開始上升。輸入電流開始從D2,D3,D4支路開始向L1,C2,D4支路轉移。

t5時刻,L1電流等于輸入電流,D2,D3截止。電流經L1,C2, D4向負載供電。

t6時刻,C2電壓降為零,D1開通,D4截止。電流經過L1, D1向負載供電。一次開關動作完成。

無源無損軟開關的優(yōu)點是:

1,只需要一個開關管,控制方便。
2,因為吸收網絡是無源器件,不會受到干擾,工作可靠。

缺點是:

1,開關管的開通是容性開通,所以最好用雙極型開關管。

2,因為有一個過程是電流流經D2,D3,D4,壓降比較大,有一定的損耗。

3,效率比前面例子中的軟開管略低一點。

其實,不管是哪種仿真軟件,算法從實質上來說,也都是差不多的。最終都是要按照電路的基本原理來計算。

仿真的準確與否,關鍵是看模型的準確度,以及,為了仿真所作的簡化合理性。

從我個人的感覺來說,pspice和saber仿真的可信度都是非常高的。

我目前做的一款很特別的電源,就是在仿真軟件的協(xié)助下成功開發(fā)出來的。

此內容為AET網站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