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其他 > 業(yè)界動態(tài) > 天舟七號貨運飛船發(fā)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天舟七號貨運飛船發(fā)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首次采用3小時快速交會對接模式“閃送”物資
2024-01-18
來源:新華社

北京時間2024年1月17日22時27分,搭載天舟七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八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點火發(fā)射,約10分鐘后,天舟七號貨運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并進入預定軌道,之后飛船太陽能帆板順利展開,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后續(xù),天舟七號貨運飛船將與在軌運行的空間站組合體進行交會對接。天舟七號貨運飛船裝載了航天員在軌駐留消耗品、推進劑、應用實(試)驗裝置等物資,并為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送去龍年春節(jié)的“年貨”。這次任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fā)展階段后的第4次發(fā)射任務,是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31次發(fā)射任務,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507次飛行。

1.png

2024年1月17日22時27分,天舟七號貨運飛船在我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由長征七號遙八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至預定軌道,之后飛船太陽能帆板順利展開,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2024年度首次發(fā)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天舟七號此次攜帶了支持航天員3人280天的生活物資、平臺設備、推進劑和科學載荷,是我國空間站進入應用與發(fā)展階段以來的第二艘貨運飛船。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八研究院承擔了天舟貨運飛船的電源分系統(tǒng)、對接機構分系統(tǒng)、推進艙結構與總裝以及測控與通信子系統(tǒng)、總體電路分系統(tǒng)推進艙電纜網(wǎng)等研制任務。

首次驗證3小時快速交會對接

據(jù)八院介紹,此次天舟七號對接于核心艙后向端口,首次采用3小時快速交會對接模式,為在軌航天員乘組閃送物資。

天舟七號貨運飛船入軌后順利完成狀態(tài)設置,于北京時間2024年1月18日01時46分,成功對接于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后向端口。交會對接完成后,天舟七號將轉入組合體飛行段。

作為交會對接的核心關鍵產品,八院研制的對接機構如今已圓滿完成30次對接。從早期對接目標只有8噸到目前的180噸,每次滿分對接的背后,都彰顯著對接機構這一“金牌產品”的強大適應能力,進一步提高了空間站工程交會對接任務的可靠性。

本次天舟七號對接工況最大變化,是作為改進型貨運飛船首次以3小時快速交會對接于核心艙后向端口,對于對接機構來說是全新的嘗試。八院對接機構研制團隊在設計階段就已經(jīng)考慮到多工況的對接能力,特別是本次天舟七號對接機構更是開展了29個工況的29次捕獲緩沖試驗,充分驗證了產品的可靠性,進一步鞏固了我國在交會對接領域的領先地位。

太陽電池翼實現(xiàn)“骨骼國產化”

在設計伊始,天舟貨運飛船的太陽翼就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了玻璃纖維網(wǎng)狀結構的半剛性基板,與神舟載人飛船采用的剛性太陽翼相比,半剛性太陽翼具有輕量化、高壓安全性、高承載性、展開方式簡單和展開速度快等優(yōu)勢。

如果把剛性太陽翼比作乒乓球拍,那么天舟貨運飛船的半剛性太陽翼就像羽毛球拍,拍桿和拍框的材質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的品質,因此,結構材質的穩(wěn)定性是太陽電池翼在軌可靠穩(wěn)定工作的關鍵。

從天舟一號至天舟六號,太陽電池翼結構中涉及到碳纖維的零部件均采用進口原材料,而此次天舟七號貨運飛船采用“國產骨骼”,實現(xiàn)了原材料國產化。為此,八院積極開展半剛性基板和連接架國產化技術方案論證,在充分調研可選國產材料的基礎上,開展了大量工藝試驗和仿真計算,驗證了國產化替代方案的可行性,采用國產化的產品通過了各項試驗考核,確保產品功能性能滿足要求。

“運動關節(jié)”優(yōu)化升級后更靈活穩(wěn)健

目前,空間站長期處于三艙+載人飛船+貨運飛船的組合體形態(tài),這對于貨運飛船的“運動關節(jié)”——驅動機構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飛船在??靠臻g站后,位于太陽翼與飛船推進艙艙體連接處的驅動機構,是為飛船提供能源傳輸?shù)闹匾考?。它通過調整太陽翼的角度,以實現(xiàn)太陽光最大范圍地照在太陽翼上,保證發(fā)電效率。

在天舟七號貨運飛船研制過程中,八院研制人員對驅動機構進行優(yōu)化升級,進一步提高其驅動能力和驅動可靠性,讓這一“運動關節(jié)”可以更好地控制太陽翼完成跟蹤、捕獲等動作,應對太陽翼展開、飛行器變軌、對接、???、返回制動等工況的適應能力更強。針對升級后的驅動機構,開展了力學、熱真空、靜力試驗等20余項試驗項目,試驗結果均能滿足技術要求,為天舟貨運飛船插上一對有力“翅膀”。


weidian.jpg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jīng)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