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人工智能 > 業(yè)界動態(tài) > 商湯科技創(chuàng)始人湯曉鷗因病離世,享年55歲

商湯科技創(chuàng)始人湯曉鷗因病離世,享年55歲

2023-12-16
來源:騰訊新聞
關鍵詞: 商湯科技 AI

訃告:湯曉鷗因病救治無效去世

12月16日下午,商湯科技發(fā)出訃告。

我們懷著無比沉重的心情,向大家宣布一則令人悲痛的消息:我們敬愛的創(chuàng)始人、人工智能科學家、浦江實驗室主任、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湯曉鷗因病救治無效,于2023年12月15日23時45分,永遠離開了我們。

1.jpg

湯曉鷗教授是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杰出代表。他學識淵博、治學嚴謹、求真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富有家國情懷和戰(zhàn)略眼光。他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矢志創(chuàng)新、勇?lián)厝?,把全部精力奉獻于計算機科學研究,積極推動原創(chuàng)技術發(fā)展,為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科技事業(yè)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二十多年來悉心培養(yǎng)學生,桃李滿天下。他們將傳承湯曉鷗教授的精神和理念,在發(fā)展人工智能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在這個悲傷的時刻,我們向湯曉鷗教授的家人表示最深切的慰問!湯曉鷗教授的智慧、熱情和對科學無盡的探索,將永遠激勵著我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他制定的公司使命“堅持原創(chuàng),讓人工智能引領人類進步”將激勵所有商湯人,勇攀高峰,去完成他未竟的事業(yè)。愿湯曉鷗教授安息!


睡夢中不幸離世

12月16日,騰訊新聞《一線》從多方信源處了解到,商湯科技創(chuàng)始人、人工智能科學家湯曉鷗于12月15日在睡夢中不幸離世,享年55歲。


湯曉鷗的不幸離世也引來業(yè)界人士紛紛哀悼。12月16日下午,商湯科技香港公司總經理尚海龍買朋友圈稱,巨星隕落,天妒英才,沉痛悼念。


中國人工智能領軍人物

根據(jù)公開信息介紹,湯曉鷗1968年出生于遼寧鞍山,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學系教授、工程學院杰出學人,主要從事計算機視覺相關領域的研究,包括多媒體、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別及視頻處理,是全球人臉識別技術的“開拓者”和“探路者”,亦是商湯科技創(chuàng)始人。


他的個人經歷主要為:

1990年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yè);1991年獲得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碩士學位;

1996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之后進入香港中文大學工作;

2001年創(chuàng)立了香港中文大學多媒體實驗室;

2005年至2007年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擔任視覺計算組主任;

2008年在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多媒體集成技術研究室工作,擔任主任和研究員。


根據(jù)介紹,2009年,他依托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搭建聯(lián)合實驗室,被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推選為會士。同年,湯曉鷗與他的博士研究生何愷明,以及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孫劍博士,憑論文《基于暗原色的單一圖像去霧技術》獲得頂尖國際會議IEEE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大會(CVPR)該年度的“最佳論文獎”。這是該會議創(chuàng)辦25年后,首次有亞洲學者獲得這項最高的榮譽。


2014年3月,湯曉鷗團隊發(fā)布研究成果,基于原創(chuàng)的人臉識別算法,準確率達到98.52%,首次超越人眼識別能力(97.53%)。2016年,湯曉鷗領軍的中國人工智能團隊,入選世界十大人工智能先鋒實驗室,成為亞洲區(qū)唯一入選的實驗室。


根據(jù)公開信息,湯曉鷗文藝天分也很強。一篇文章介紹他稱,在微軟亞洲研究院期間,湯曉鷗被一致推選為研究院文工團團長,兼團委書記,連續(xù)三年出任研究院年度文藝晚會主持人。他的演藝生涯開始于研究院,也是在研究院達到頂峰,為此,他為自己起了個藝名叫“小o”。小o的名言是:“看事物要一分為二,任何事物都有兩個方面,有可笑的一面,同時也有更可笑的一面”。


人工智能領域桃李滿天下

在2023年7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開幕式發(fā)言中,湯曉鷗分享了三名學生王曉剛、何愷明、林達華在深度學習領域追夢的故事,強調了中國年輕學者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研究中所作出的原創(chuàng)貢獻。


從歷史事件來說,2018年度三位圖靈獎獲得者,共同開啟了深度學習的大門;而按下第一聲門鈴的是2011年在深度學習語音識別上劃時代的突破,此后2012年在圖像識別比賽中取得了另一個劃時代的突破。


2011年到2013年深度學習剛剛開始的時候,湯曉鷗和他的學生在做什么,他想起的第一個學生是王曉剛。


據(jù)湯曉鷗介紹,王曉剛本科是中國科大少年班和00班的第一名,碩士期間在湯曉鷗實驗室就讀,博士期間在MIT(麻省理工學院)讀書,2009年畢業(yè)后回到香港中文大學,在湯曉鷗實驗室做教授。2011-2013年CVPR(國際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會議)和ICG(計算機視覺國際大會)兩個視覺領域最重要的會議上,全球共有29篇文章涉及深度學習,其中有14篇出自湯曉鷗的實驗室。


“我們有18項工作在全世界第一次將深度學習用到視覺問題上,包括人臉識別、人臉檢測、人臉重建、物體檢測、人體姿態(tài)、圖像超分、三維形狀識別等計算機視覺最核心的問題。在深度學習的大門上,我們按了18次門鈴?!睖珪扎t說到。


他也介紹,王曉剛做的第二項工作,他在人臉識別方面,讓機器做的人臉識別超過了人的眼睛,這比Facebook做得還要早。第三項工作,2015年王曉剛帶隊取得了中國學者第一個ImogeNet(一個基于圖像分類和物體識別的國際競賽)世界冠軍,當年他們的對手是谷歌的團隊。


第二個學生是何愷明,據(jù)湯曉鷗介紹,何愷明是2003年廣東高考狀元,本科就讀清華大學物理專業(yè),博士在香港中文大學湯曉鷗實驗室取得,他在2009年發(fā)了第一篇文章,取得了CVPR最佳論文,這是該會議25年歷史上從亞洲出來的第一篇最佳論文。


“我跟何愷明開玩笑,你一出手就到了巔峰,從此以后你的學術生涯就只能往下走了。結果他去微軟和Facebook工作以后就一路走高?!睖珪扎t說。


何愷明的第一項工作是在MSR(微軟研究院)做的。湯曉鷗稱,在2015年之前深度學習最多只能訓練到20多層,但何愷明在網絡的每一層引入了一個直聯(lián)通道,從而解決了深度網絡梯度傳遞的問題,獲得了2016年的最佳論文。在這之后可以有效的訓練超過百層的深度學習,把網絡打的非常深。


湯曉鷗表示,在大模型時代,以Transformer為核心的大模型,包括GPT系列,普遍采用了這個結構,以支撐上百層的堆疊?!拔蚁肟偨Y起來,何愷明把網絡做深了,谷歌把網絡的入口拉大了,才成就了今天的大模型。”


何愷明的第二項工作Mask R-CNN,是在Facebook做的,首次提出了一個真正高性能的物體檢測和算法框架,獲得了ICCV (計算機視覺國際大會)2017年最佳論文。


湯曉鷗稱,何愷明應該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在畢業(yè)不到十年內,三次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獲得CVPR、ICCV最佳論文的人。他首次把基于原碼的自編碼思想用于視覺領域的非監(jiān)督學習,開啟了計算機視覺領域自監(jiān)督學習大門,并被推廣到三維、音頻甚至是AI領域。


第三個學生是林達華。據(jù)湯曉鷗介紹,他本科就讀于中國科大,碩士是在香港中文大學,博士是MIT。2010年在MIT讀博士期間,林達華獲得NIPS最佳學生論文,2014年回到湯曉鷗的實驗室做教授。


林達華的第一項工作是OpenMMLab。湯曉鷗表示,他們在2018年從一個小團隊開始,在沒有推廣投入的情況下,以口口相傳的形式成為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視覺算法開源體系,目前用戶遍及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他的第二項工作是“書生·浦語”。湯曉鷗介紹,這是國內首個正式發(fā)布千億參數(shù)、8K的多語種大語言模型。


林達華的第三項工作是LandMark,其是全球首個城市級實景三維大模型,有2000億參數(shù),覆蓋100平方公里。

“我想回頭看,王曉剛在深度學習興起的最初幾年,灑下了很多原創(chuàng)的種子;何愷明將深度學習的根基打的非常牢、非常深;林達華通過開發(fā)大模型,讓它枝繁葉茂?!睖珪扎t評價。


讓他非常欣慰的是這棵大樹已經開始開花結果,湯曉鷗說,就在兩周前,他們自動駕駛大模型從9155篇文章中脫穎而出,獲得了CVPR2023年的最佳論文獎。根據(jù)谷歌學術統(tǒng)計,這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第一篇全部由中國學者完成的國際計算機視覺三大頂會的最佳論文。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