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頓大學和波士頓東北大學的兩篇論文研究引起外媒廣泛關注,這兩篇論文都把研究方向對準了現代智能家居隱私泄漏問題。
最近幾天,來自普林斯頓大學和波士頓東北大學的兩篇論文引起外媒廣泛關注,這兩篇論文都把研究方向對準了現代智能家居隱私泄漏問題,經過嚴密的實驗后,得出負面結果讓人瞠目結舌,在物聯網、智能家居快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似乎也在快速丟失著自己的個人隱私。
論文說了什么?
首先介紹一下OTT(Over The Top)的概念,是指通過互聯網向用戶提供各種應用服務。設備提供了一種替代多頻道電視訂閱服務的選擇,并通過廣告來賺錢。
據去年年底,酷鵝用戶研究院聯合當貝市場、騰訊視頻極光TV發(fā)布的《智能電視用戶洞察報告》顯示,有線電視繳費戶數呈現明顯下降趨勢,智能電視的激活數則快速增加,預測將在2019年完成對傳統(tǒng)電視用戶數的超越(如下圖)。
數量的暴增下,也帶來了隱患。在一份普林斯頓大學的論文中,其研究小組開發(fā)了一套“爬蟲”系統(tǒng),可自動下載OTT應用程序(APP),并在攔截網絡流量和TLS(安全傳輸層協議)攔截時與它們進行交互。該智能爬蟲訪問了兩個主流的OTT平臺(Roku和Amazon Fire TV)上的2000個頻道。
結果表明,兩個OTT平臺上都普遍存在跟蹤情況,其中69%的Roku頻道和89%的Amazon Fire TV頻道中都存在已知跟蹤器的流量。此外,該研究小組還發(fā)現,在未加密的連接上收集和傳輸唯一標識符(如設備ID、序列號、WiFi MAC地址和SSID)的行為。最后得出結論:在這些設備上使用例如限制廣告跟蹤選項、廣告屏蔽等措施,實際上是無效的。
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的副教授 Arvind Narayanan 向 The Verge 表示:“如果你會用 Roku 和 Amazon Fire TV 這樣的設備看電視,那大公司會用你觀看的內容建立一個全面的畫像。他們的做法幾乎沒被監(jiān)督或關注,你也不知道那些數據是在哪里出售的?!?/p>
該外媒還表示,數據是電視價格如此便宜的原因,從技術上將,人們同意了在初期設置設備時出售個人數據,但許多人甚至不知道這已經發(fā)生。
另一份來自波士頓東北大學的論文中,研究小組也進行了類似的研究。對81個具有IP連接的物聯網設備進行了分析研究,其中46個購買自美國商店并部署在美國測試平臺上,35個購買自英國商店并部署在英國測試平臺。
圖:美國IoT實驗室(波士頓東北大學)
所選設備的類型如下圖:攝像頭類(安全攝像頭和視頻門鈴)、智能網關、家庭自動化(智能燈光、路由器和恒溫器)、電視(智能電視和電視狗)、音頻(智能語音助理)、家用電器(冰箱、清潔電器、烹飪用具、氣象站)。
最終得出結論:大多數設備使用加密或其他編碼來保護用戶的PII(個人身份信息),從而使明文的PII暴露程度降到最小。然而,即使流量加密和不依賴MITM(Man-in-the-Middle Attack,中間人攻擊)或任何類型的物聯網設備修改,也有明顯的暴露信息的情況,有57.45%(50.27%)的被測設備會聯系美國(英國)地區(qū)的第三方平臺。56%的美國設備和83.8%的英國設備會聯系設備以外的地區(qū)。
此外,在許多情況下,設備會允許一個偷聽者來測試消費者網絡并“偷用”設備。更意外的是,結果發(fā)現在用戶沒有使用設備的情況下,亞馬遜的門鈴、Alexa 及 Zmodo 的門鈴等不同等智能家居設備仍然會監(jiān)控用戶何時說話或移動。
這兩份最新研究論文給出了大部分智能家居設備并不安全的結論。
一直沒隱私?
如果你長期關注這類新聞,其實這也并不稀奇。
早在2017年,樂視旗下Vizio因違規(guī)收集數據被聯邦貿易委員會(FTC) 處罰220萬美元,起訴中,它被指控利用其電視追蹤用戶的觀看紀錄,并將這個信息賣給市場公司,而這都沒有征得客戶的同意。
去年更有一件夸張案例,波特蘭市的一名女子向電視臺爆料:放在她家里的Echo音箱不僅未經許可就記錄了她和自己丈夫在家中的對話,還將這段對話發(fā)給了她老公手下的一名員工。在這名收到了錄音一頭霧水的員工聯系了當事人之后,她才知道自己在不知不覺中被錄音了。
隨后,亞馬遜發(fā)布了調查報告,還原了對這次事件的整個過程:
“Echo音箱首先在嘈雜的背景聲音中捕捉到了類似“Alexa”的語音,于是被喚醒。隨后,Alexa將背景聲音里隨后的對話理解成了“發(fā)送消息”的指令,并且發(fā)出了“發(fā)送誰?”的詢問。之后,Alexa又一次將聽到的環(huán)境對話誤解成了用戶聯系人列表中的某人。在Alexa再次詢問“是發(fā)給某某對嗎?”之后,發(fā)生了最后一次誤解,這次Alexa將環(huán)境對話理解成了“對的”,用戶的錄音就這樣被當作消息發(fā)了出去?!?/p>
而Alexa的銷量增勢卻沒有因為隱私問題而停止,今年一月份,據TechCrunch報道,亞馬遜設備部門高級副總裁戴夫·利普在接受采訪時透露,迄今已經售出1億多部預裝其智能助手Alexa的設備。這1億設備不僅還有更多增長空間,似乎也讓不好的事情在蔓延。
此后沒幾個月,彭博社就援引知情人士透露,亞馬遜的一個負責評估Alexa用戶指令的團隊獲取了用戶定位數據,某些情況下還可以找到用戶家庭住址。
該文中,在喬治敦法學院兼任教員的律師林賽·巴里特(Lindsey Barrett)表示,地理定位數據比其他很多用戶信息都更為敏感,因為其他信息更加難以追蹤到真實的人。
據《衛(wèi)報》8月28日報道,在蘋果的Siri服務人工審聽評分項目暫停后,蘋果在愛爾蘭科克的公司至少300名合同工被解雇。理由是:由于“技術錯誤”,沒有工作給他們做了。7月,媒體曝光蘋果私自竊聽Siri與用戶的錄音。
隨后蘋果選擇了道歉,該計劃允許承包商審查人們與其Siri語音助手談話的一小部分內容。該公司表示,它將進行一些改進,使用戶能夠更好地控制Siri請求的處理方式。
來源:《2019中國智能家居發(fā)展白皮書》
《2019中國智能家居發(fā)展白皮書》顯示,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guī)模將在2022年達到1220一美元,2016-2022年年均增長率預測為14%。一場淘金運動下,我們的個人隱私也成了市場中的交易品,且渾然不知。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