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模擬設計 > 業(yè)界動態(tài) > 先導智能:寧德時代背后的千億賣鏟人

先導智能:寧德時代背后的千億賣鏟人

2021-12-05
來源:制造界網

2000年,“電池大王”王傳福遠赴日本,希望收購一條鋰電產線。當時,國產鋰電設備的產業(yè)化進度接近于零。大型電池廠要進行規(guī)?;a,往往只能購買國外的設備[1]。在全球電池價格暴跌20%-40%的背景下,王傳福開價200萬元,哪知日本方面堅持要1億美元[2]。

被卡脖子的局面隨著日韓的風吹到中國開始改變。松下、索尼、三星等外資鋰電企業(yè)入華帶來了先進的鋰電生產工藝,ATL等本土成長起來的電池企業(yè)大力培養(yǎng)本土設備供應商;在這一過程中,大量產業(yè)資本也涌向鋰電制造領域,在2010年之后,國內鋰電設備企業(yè)迎來了高速發(fā)展。

如今,國內鋰電設備不僅在國內市場將自主化率推到了90%。放眼全球,收入第一的鋰電設備公司是一家中國公司——先導智能。先導智能成立時,算上創(chuàng)始人只有三個員工,另外兩個還是退休老工人。創(chuàng)始人王燕清借了8萬元,租了一間150平方米的倉庫當工廠。如今先導智能市值突破1200億,是六年前上市時的55倍,王燕清的身價超過250億元。

1/ 前傳

2008年,手機、MP3等3C電子產品發(fā)展迅猛。當時世界第二大鋰電池生產商索尼想要進一步擴大產能,于是向先導智能拋去了橄欖枝。

但先導智能并非鋰電設備生產商,這家公司成立以來一直專注于薄膜電容器設備,其產品不僅在國內壓倒了長期壟斷的美國、意大利企業(yè),還反向出口到海外,只是鋰電設備對其而言仍是陌生的領域。

索尼當然不是病急亂投醫(yī),電容器設備與鋰電設備具有天然的相通性,海外已有廠商成功完成了電容器設備到鋰電設備的切換。索尼選擇先導智能的理由在于,先導智能具備突破行業(yè)壁壘的能力。

先科普一下鋰電設備領域的知識:鋰電池的生產工藝通常被分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個工序,鋰電設備也與之相對應,前段包含:攪拌、涂布、輥壓、分切、制片、模切設備;中段包含:卷繞、疊片、封裝、注液設備;后段包含:化成、分容、模組PACK設備。其中,前段和中段對鋰電池的性能與穩(wěn)定最為關鍵。

鋰電池生產工藝與相關設備

繁雜的生產工藝帶來了相當高的行業(yè)壁壘。在技術上,設備廠需要理解鋰電生產的全流程;資金上,設備廠需要為鋰電廠墊款,回款周期通常長達一年;客戶方面,鋰電廠商與設備廠商互相選定的成本極高,通常不會輕易更換。

對于剛起步不久的中國鋰電設備行業(yè)而言,設備自動化能力弱、產品競爭力差、資本實力弱、客戶認可度低等原因使得國產廠商在參與大型電池廠招標時常常輸給日韓企業(yè)。

從“旁門左道”起家的先導智能反而比剛進入行業(yè)的其他鋰電設備廠更有優(yōu)勢。首先在技術上,薄膜電容器生產前中段的自動卷繞機、分切機與鋰電卷繞機、分切機技術一脈相承,連生產設備都可以共用,技術相通度很高。

其次在資金上,先導智能在電容器領域的發(fā)家為其積累了原始財富,能夠面對鋰電廠商與設備廠商“3331”(在預收、交付、驗收、質保四個階段分別按3:3:3:1的比例付款)付款的漫長周期。

最后在客戶方面,先導智能在電容器時期就得到了大客戶的認可。先導智能在電容器走上正軌的標志,就是王燕清在熟人的介紹下開始為松下生產設備。在成為國內龍頭,反向海外輸出的時候,客戶包括一度成為寧德時代大股東的日本電子元件生產商TDK。

電容器設備與鋰電設備本質上都是非標設備,設備廠都是為企業(yè)定制“鏟子”。2008年,先導智能正式成立鋰電事業(yè)部,有索尼引路,進入產業(yè)的過程異常順利。不過,日企當時在國內布局的鋰電產線規(guī)模較小,它們的訂單只是幫助先導智能獲得了一張進入鋰電產業(yè)的門票,真正的貴人還沒來敲門。

2/ 卷王

在一檔訪談節(jié)目中,王燕清曾親口說過:“在鋰電設備上,是客戶成就了我們。”但他口中的客戶既不是松下,也不是索尼,而是TDK集團旗下的ATL(蘋果電池供應商之一,全球聚合物鋰離子電池市占率50%)。

2012年,蘋果向ATL提出了變更電池設計的需求。在當時國產化率最低的卷繞環(huán)節(jié),ATL選擇了為索尼提供過鋰電設備的先導智能。兩年后,先導智能向ATL旗下東莞新能源與寧德新能源交付鋰電設備。這一年,ATL對先導智能的營收貢獻超過了40%。

在營收之外,這筆交易對于先導智能更重要的一點在于,通過與ATL的供應關系,先導智能順利進入了寧德時代的供貨渠道。

這對整個鋰電設備行業(yè)后續(xù)的發(fā)展格局,幾乎是“一錘定音”。2018-2020年,來自寧德時代的收入占公司整體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2.07%、38.65%和26.80%。2021年上半年,先導智能中標寧德時代45.47億元訂單,這相當于是2020年公司收入的77.6%。如今寧德時代還有一個身份——先導智能的第三大股東。

為什么ATL會選擇先導智能作為卷繞機設備供應商?要知道在國內,先導智能并不是最早開始做鋰電池卷繞機的企業(yè),甚至在先導智能開始涉足鋰電池設備的2008年,已經有企業(yè)成功開發(fā)出了鋰電卷繞設備。

核心關注點需要回到技術層面,先導智能的鋰電卷繞技術,來源于該公司2005年啟動的薄膜電容器卷繞技術研究,二者之間技術體系相容度極高。雖然先導智能涉足鋰電設備時間較短,但在卷繞技術的積累上卻比當時國內大多數鋰電設備廠商更加深厚。在薄膜電容器領域,先導智能針對高壓電力電容開發(fā)的卷繞機在2006年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而后在定制化需求方面,先導智能先后完成了耐高壓、卷繞寬度、卷芯直徑等領域的技術突破,其最大卷繞寬度與卷芯直徑分別達到了650mm與300mm,分別達到國外企業(yè)技術水平的1.3倍和2.6倍。

在開發(fā)薄膜電容器卷繞設備期間,先導智能掌握了核心的張力控制、卷繞控制與自動糾偏等技術。因此,在2012年先導智能鋰電池卷繞機面世的時候,其各項數據都大幅優(yōu)于國內同行,堪稱“卷王”。

先導智能卷繞核心技術指標領先同行50%以上

與寧德時代的合作進一步拓寬了先導智能的護城河。在技術方面,寧德時代本身在卷繞領域有著極強的技術積累,申請的卷繞技術專利達到37項,先導智能在為其定制設備的過程中,自身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市場方面,綁定寧德時代使得先導智能在國內卷繞機市場的占比快速上升,2018年達到了60%[4]。

不過,從毛利率上看,先導智能卻出現(xiàn)了下滑的趨勢。2020年,公司毛利率卻跌到了八年以來的最低,從2012年的52.44%下降到了34.32%。不僅先導智能,國內營收第二的鋰電設備公司贏合科技的毛利率八年里也下降了超過10%。

先導智能與贏合科技的毛利率處于下行狀態(tài)

非但無法高枕無憂,反而危機感越來越強。這本質上與鋰電設備在產業(yè)鏈中所處的位置有關。

3/ 攻防

兩大龍頭毛利率的下滑,暴露了整個行業(yè)在產業(yè)鏈中尷尬的“夾心餅干”地位。

上游的鋼材與數控機床等必要的大宗原材料和生產設備,價格逐年上漲。下游,面對集中度越來越高的鋰電巨頭,鋰電設備公司并沒有議價權。從廠商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來看,先導智能從2016年的55.01天增加到了2020年的138.53天,贏合科技則是從112.20增加到了220.45天。

更尷尬的是,鋰電設備作為非標設備,很難通過擴大生產規(guī)模來持續(xù)降低成本,行業(yè)通過定制化驅動,邊際成本高企。換句話說,當年靠的是定制的方案博得了企業(yè)的青睞,但這把鏟子的邊際成本極高。

從長遠的角度看,鋰電產業(yè)的上行周期總有見頂的一天。面對潛在的困局,鋰電設備企業(yè)有兩條路可選,要么采取防守姿態(tài),多邊布局分散風險;要么主動出擊,通過尋找新的增量市場來獲取超額利潤。

如果用兩個詞來概括先導智能的策略,那么便是整線布局+增量市場。

整線布局的第一個優(yōu)點,是能讓企業(yè)從低毛利率環(huán)節(jié)向高毛利環(huán)節(jié)轉移。在鋰電設備的前、中、后段,前段由于具備標準化,設備毛利率在20%左右,中段設備各家電池廠自身的know-how屬性較強,毛利率維持在30-40%;后段化成分容的標準化程度最低,需要做大量的定制化工作,因此還維持著40+%的毛利率。先導智能發(fā)家于中段的卷繞設備,在完成了前段分切、涂布等關鍵設備的覆蓋后,2017年通過收購泰坦新動力進入了高毛利率的后段設備市場。由于收購對賭協(xié)議的存在,泰坦新動力前三年為完成業(yè)績目標接下了一些低毛利率訂單,從2022年開始,泰坦新動力將為先導智能的毛利率提供上行動力。

整線布局還有利于鋰電設備企業(yè)向新興的動力電池企業(yè)拓展業(yè)務。2020年,先導智能為安徽泰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定制開發(fā)的圓柱形鋰電池產線,是中國唯一一條技術超越韓國生產線、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整線。

隨著歐洲對動力電池的重視程度提高,以及整車廠逐漸涉足動力電池領域,動力電池迎來了新玩家。它們有快速上量的需求,卻無法高效協(xié)調不同產線。在這種情況下,擁有整線的設備廠商自然會得到垂青。目前,長城成立的蜂巢能源以及大眾投資的歐洲電池創(chuàng)企Northvolt都是先導的客戶。

整線采購意味著設備廠商可以為電池廠按照需求完整定制產線方案,在整線聯(lián)動、成本壓縮、電池產品高良率、高一致性方面具備優(yōu)勢。先導智能的整線方案在綜合稼動率達到了80%以上,通過智能化產線升級,可節(jié)省65%以上的人工,產品合格率達到95%以上,同時兼具了模塊化特點,便于電池廠后續(xù)進行產品換型[2]。

增量市場方面,先導智能還布局了光伏設備、3C智能設備、智能物流、激光加工設備、汽車智能產線、燃料電池設備等多項業(yè)務,走上了一條非標自動化設備平臺的道路。

這背后有兩個因素:一方面,整線布局嚴格意義上并不是壁壘,包括贏合科技在內的對手也能做,先導智能只是起跑更早;另一方面,如前文所言,鋰電產業(yè)有自身周期的頂點,鋰電設備的市場基數也較小,起點研究院預計,2023年全球鋰電設備市場規(guī)模也不過912億元,而早在2018年,國內非標自動化設備的整體市場規(guī)模已經超過了3600億元了。只在不到千億的鋰電設備市場內卷,格局就太小了。

4/ 尾聲

21年前,日本人斷定缺少專業(yè)設備的中國廠商造不了鋰電池。王傳福回國之后,將原本用在生產鎳鎘電池的夾具設備大量改造轉移到鋰電池產線,通過“人海+夾具”的戰(zhàn)術打破了日本人的預言。

以此為里程碑,中國企業(yè)的身影開始在鋰電產業(yè)活躍起來,消費電子時代的比亞迪、比克、力神、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寧德時代,這些企業(yè)在中國掀起了一場又一場造富神話,原本一個個“小而美”的領域誕生了眾多市值千億的小巨頭,終端企業(yè)的活躍為整條鋰電產業(yè)鏈提供了成長的養(yǎng)分。

對于中國鋰電產業(yè)的崛起,鋰電設備的自主化突破功不可沒。如今,中國鋰電產業(yè)正在迎來出海時代,如何在成本優(yōu)勢逐漸消退的情況下,從技術層面挑戰(zhàn)國外設備企業(yè),將成為中國鋰電設備的新命題。

參考資料:

[1] 以鋰電裝備為引領,打造全球領先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上海證券

[2] 鋰電設備離國產化還有多遠,《能源研究與利用》

[3] 窮小子22年干出1000億,市界

[4] 市場占有率超60%先導智能的“豹變”,高工鋰電

[5] 深度報告:鋰電設備龍頭,受益全球產能周期共振,中航證券

[6] 全球電動化大趨勢下的“專機之王”,德邦證券

[7] 鋰電設備核心供應商,受益全球龍頭集中擴產,天風證券

[8] 先導智能深度報告,受益新一輪鋰電擴產浪潮,浙商證券

[9] “鋰”魚打挺,再躍“龍”門,申港證券

[10] 全球擴產開啟,龍頭率先受益,開源證券

[11] 立足鋰電設備,邁向平臺型高端設備企業(yè),中銀證券




最后文章空三行圖片.jpg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