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春晚來個“太空拜年”。
這一次,三位航天員將在空間站停留6個月時間,是神舟十二號任務宇航員停留時間的2倍,也是迄今為止的最長記錄。
這也意味著,他們將在中國空間站“過春節(jié)”。
圖 |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標識
這一次,哪三個人奔赴中國空間站?
與神舟十二號任務一樣,神舟十三號任務的人員配置依舊是兩名執(zhí)行過航天任務的“前輩”,以及一名首次執(zhí)行航天任務的“新人”。他們分別是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
其中,王亞平將是首位進入中國空間站的女航天員,并將執(zhí)行出艙任務,成為中國首位出艙女航天員。
而值得注意的是,擔任此次任務指令長的翟志剛是“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也因此,屆時我們將見證首次出艙的男女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同框”。
下面,我們看一下三位航天員的“航天履歷”:
上一次任務是“裝修”,這次“太空打工人”又有什么工作安排?
上一次的神舟十二號任務中,聶海勝、劉伯明與航天員的主要工作就是“維護”,更接地氣一點來說,就是給中國空間站進行初步“裝修”,為后面批次航天員的入駐,以及相關實驗的開展打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
而這一次,神舟十三號任務的三位“太空打工人”又有什么新的任務呢?
具體來看,停留空間站的6個月時間內,翟志剛三人身肩5個任務:
1、開展機械臂輔助艙段轉位、手控遙操作等空間站組裝建造關鍵技術試驗;
2、進行2-3次出艙活動,安裝大小機械臂雙臂組合轉接件及懸掛裝置,為后續(xù)空間站建造任務作準備;
3、進一步驗證航天員在軌駐留6個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術;
4、進行航天醫(yī)學、微重力物理領域等科學技術試驗與應用,開展多樣化科普教育活動;
5、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統(tǒng)執(zhí)行空間站任務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統(tǒng)間的匹配性。
眾所周知,空間站任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任務的重要階段,按計劃將于2022年完成在軌建造。
具體來看,中國空間站任務分為關鍵技術驗證、組裝建造和運營三個階段,此次載人飛行任務則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第六次飛行任務,也是該階段最后一次飛行任務。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方面,神舟十三號任務面臨著諸多不同與挑戰(zhàn),難度超過神舟十二號:
1、載人飛船將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的方式,首次徑向??靠臻g站;
2、中國空間站將實現核心艙、2艘貨運飛船、1艘載人飛船共4個飛行器組合運行;
3、航天員將首次在軌駐留6個月;
4、中國女航天員將首次進駐中國空間站,王亞平將成中國首位出艙的女航天員,神舟十三號乘組將包括中國首次出艙的男女航天員;
5、在神舟十二號任務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更多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產出高水平科學成果;
6、實施任務的飛船、火箭均在發(fā)射場直接由應急待命的備份狀態(tài)轉為發(fā)射狀態(tài)。
18年,8次載人航天飛行,13人“圓夢太空”
還記得2003年,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一飛沖天,成為太空中第一位中國訪客,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一個里程碑。
截止現在,18年時間內,包括神舟十三號任務在內,我國已經執(zhí)行8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共有13人“圓夢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