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小米(01810.HK)股價驚喜連連,1月4日大漲6.17%,1月5日延續(xù)上攻態(tài)勢,盤中創(chuàng)出上市以來歷史最高35.9港元/股,市值首次突破9000億港元。
不過,好景不長。1月6日開盤,小米股價即大幅跳水,最終收跌3.97%。1月7日繼續(xù)下挫 ,截至發(fā)稿跌幅超過6個點,短短兩天市值蒸發(fā)數近千億港元。
圖源:東方財富
消息面上,高通5G芯片供貨榮耀,或是此番小米大跌的“罪魁禍首”。
/ 01 /
榮耀卷土重來
小米迎伺強敵
2020年11月17日,榮耀正式脫離華為后,其一舉一動就成為界關注的焦點。任正非也表示,希望新榮耀以后可以成為華為最強的競爭對手。
1月5日晚間,有媒體報道稱,榮耀與高通的合作正在進行中,由于榮耀終端公司不在美國實體清單內,所以與美國供應鏈企業(yè)的合作不需要審批。另有媒體從榮耀手機供應鏈公司獲悉,榮耀采用高通芯片的5G手機已在研發(fā)中。
也就是說,今后榮耀可以使用驍龍5G芯片,打造基于高通平臺的新機。
同時也意味著,不再受制于美國實體清單后,榮耀將重新回到與小米、OPPO、vivo等手機品牌的戰(zhàn)局,屆時市場競爭也會更加激烈。
事實上,自去年以來,小米股價一改過往萎靡狀態(tài),節(jié)節(jié)攀升,其背后的動力,除了業(yè)績尚可外,有部分原因是華為被限芯的緣故。
市場層面,有不少投資者認為,由于華為收縮海外市場,將為一眾競爭對手留出空間,小米的高性價比具備優(yōu)勢,有望成為華為式微風險下最佳的防守性選擇,更有甚者認為2021-2022年小米的智能手機出貨量會達到2億部以上。
但野村證券認為,如要達到2億部出貨量,小米必須滿足三個條件:華為基本退出中國市場;小米搶占的市場份額超過所有主要競爭對手;小米海外手機出貨量同比兩位數增長。
目前看來,除了第三個條件,前兩個條件的實現(xiàn)基本不可能。
2020年三季度,華為以3510萬臺出貨量穩(wěn)居國內市場第一位,市場份額41.4%,完全占據著制高點;小米出貨量為1100萬臺,市場份額13%,位列第四,但小米手機國內出貨量的貢獻度僅有23.6%。
隨著榮耀卷土重來,無論是低端機型還是中高端機型,都有可能進一步擠壓小米的國內市場空間;而在海外市場,OPPO和vivo不斷攻城拔池,華為也已獲得AMD、英特爾等多家企業(yè)的供貨許可,小米面臨的壓力不可小覷。
/ 02 /
瑞銀“補刀”
將小米評級降為沽售
就在小米股價被供應鏈上的消息掣肘的時候,瑞銀也沒忘記“補一刀”。
昨日,瑞銀發(fā)布研報稱,將小米目標價由23港元下調至22港元,評級由“中性”下調至“沽售”。
研報指出,小米股價去年漲幅達208%,跑贏MSCI中國IT指數132個百分點,股份2021/22年預測市盈率達42倍及33倍,已反映受惠互聯(lián)網服務復蘇帶來的盈利上行。
與此同時,該行向投資者預警了小米的多項不利因素,包括中國手游經濟正遠離應用商店營運商,國家金融科技監(jiān)管,以及小米在歐洲的月活躍用戶擴張等,并判斷小米公司的互聯(lián)網服務收入預測顯著低于市場預期。
但也有券商持不同態(tài)度。小米11發(fā)布后,中信證券預期小米將在高端化方面持續(xù)突破,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估值空間,看好小米手機的市場份額提升、高端化突破和線下渠道拓展,亦長期看好小米AIoT業(yè)務的領先優(yōu)勢和平臺價值,維持對小米的"買入"評級。
信達證券亦持有類似觀點,認為小米最新旗艦機型小米11是公司自2020 年正式沖擊高端市場以來又一部里程碑式作品,重申對小米集團-W “買入”評級。
話雖如此,但現(xiàn)實情況卻是,在高端機型市場的爭奪上,小米“雷聲大雨點小”。
IDC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華為和蘋果兩者占據了國內手機市場88%的高端市場,小米和其他廠商瓜分了剩余的12%。
而在5G手機領域,2020年三季度,華為高居榜首,69%的市占率遙遙領先。第二三名分別為vivo和OPPO,市占率達15.6%和7.5%,小米位列第四,市占率僅3.5%。
不難看出,小米除了難以望其項背華為,也落后于vivo和OPPO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