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10月份行業(yè)分析師郭明錤站在個人角度發(fā)布報告預測,若華為出售榮耀手機業(yè)務,對榮耀品牌、供應商與中國電子業(yè)是多贏局面,一石激起千層浪。
接著多家媒體又報道了榮耀辦公地點即將搬遷到深圳市福田區(qū)上梅林新一代產業(yè)園4棟的消息。
如今,路透社也跳了出來,報道了華為出售榮耀手機業(yè)務這件事兒。
報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華為計劃以約150億美元(約合1000億人民幣)出售榮耀手機股權,包括品牌、研發(fā)能力和供應鏈在內的全部資產,而收購者是由深圳政府參股的幾家公司和神州數碼等組成的財團。
這樣的價格,讓不少投資者感到驚訝:華為旗下的手機業(yè)務,難道就值這些錢嗎?在最近一輪科技股大漲的浪潮中,蘋果公司的市值已經達到了接近2萬億美元的水平,按照手機業(yè)務占比50%計算,蘋果的手機業(yè)務也能賣1萬億美元。
而即便是中國手機廠商中市值的“老二”小米集團,手機業(yè)務占比60%,怎么也價值420億美元。
2020Q3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安卓手機市場上,小米份額16.2%,而榮耀的市場份額僅次于小米,也達到了14.9%。
而榮耀只賣150億美元?
據說這1000億元的作價,是“消息人士”通過榮耀手機2019年大約60億元的凈利潤,乘以16倍的估值算出來的。
至于為什么是以16倍估值計算,報道沒有給出理由。而如果以蘋果的35倍、小米的45倍估值計算,榮耀業(yè)務的價值也許更高。
但簡單梳理一下華為這樁“壯士斷腕”的交易,這16倍估值背后,也許事情并不簡單。
01
讓孩子先走!
由于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今年的情況很難。
如今Mate 40系列已成為“絕唱”,1000萬臺手機賣掉之后,高端手機業(yè)務將難以為繼。其5G業(yè)務也要面臨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尤其是西方國家的“抵制”。
只有幸存者口中的故事才得以流傳。如今對華為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活下去?;钕氯?,就有希望。
因此,對于此次華為出售榮耀的報道,投資者心中早已有數。
華為要變賣榮耀品牌,最顯而易見的理由就是實現分頭突圍。
脫離了華為的榮耀,如果能夠成功購買到高通、臺積電、聯發(fā)科等海外廠商的高端手機芯片,那么這個品牌就能延續(xù)華為的高端“血統”和高效的線上+線下銷售渠道。
路透社的報道指出,一個8000人的榮耀團隊將從深圳坂田的華為總部,搬遷到梅林辦公。隨之一同留在榮耀的,可能還包括華為消費者業(yè)務CEO萬飚、榮耀總裁趙明、華為產品線副總裁方飛等人。
萬飚于1996年加入華為,在硬件終端業(yè)務上經驗豐富,對于華為至關重要的手機、IoT、海外三塊版圖,萬飚均擔任過相關業(yè)務負責人。在余承東之前,萬飚曾擔任華為終端CEO,后被調任至華為俄羅斯地區(qū)擔任總裁一職;2016年,萬飚擔任華為移動寬帶和家庭產品線總裁。
據媒體報道,目前華為團隊的許多人都收到了華為的調任通知,有團隊整個被調去了榮耀。
團隊都搬過去了,華為以前的“玩法”會不會也搬過去?
極其顯而易見的一點是,華為可能會通過拆分榮耀的手法,將整個手機業(yè)務搬到榮耀品牌這個新的“殼子”里。在中國,這叫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在西方,這叫特洛伊木馬。
須知對于一家企業(yè)來說,即使轉讓了100%股權的股權,只要你的團隊沒有變,原有的發(fā)展路徑就會大致延續(xù)下去。這種注資之后讓原團隊繼續(xù)管事的買方,商業(yè)史上不算罕見。
02
換個馬甲,你還是你
但這種套路最大的弊端在于,都2020年互聯網時代了,你以為換了個馬甲,美國人就認不出來了?
漫天的廣告早就已經昭告天下,榮耀以前就是你華為的品牌。
更何況從過去中國企業(yè)與特朗普政府打交道的經驗上看,對方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產業(yè)鏈上游的主宰者,任何“莫須有”的理由都可以用來治“罪”。
據傳將會收購榮耀的財團中,包括三家國資企業(yè),深圳政府在其中分別持有10%~15%的股權。對于千方百計給華為扣帽子的美國商務部來說,豈不是有了明顯的把柄。
這樣嚴重的不確定性,是小米、OPPO、VIVO(三家合稱MOV)等中國廠家不需要承受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榮耀業(yè)務的買家需要承擔的不確定性也很大,因此給予榮耀業(yè)務較低估值的邏輯,基本是合理的。
但如今給予的16倍估值水平,是否真的能夠反映榮耀品牌未來的價值?
可能未必。
03
“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
之所以將榮耀品牌與MOV對標,是基于這個品牌之前的打法。
與后者一樣,榮耀品牌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高性價比路線。在外觀、功能設計上更加張揚個性,但是在品牌價值、一些高溢價的最新功能上,母公司還是有限安排了華為手機。
因此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會發(fā)現,即使是配置相近的榮耀手機,在最終使用的體驗上還是會與華為手機有所差距。架不住榮耀手機便宜,因此整體性價比可以向MOV品牌看齊。
榮耀最初的誕生,是在小米手機摸著石頭過河、探索出了一套線上銷售打法的背景下。你可還記得當年榮耀手機的銷售,同樣采用了“饑餓營銷”模式嗎?
如今中低端手機的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存量市場基本接近飽和的天花板。但在高端手機領域,仍然是蘋果、三星、華為三分天下。
小米的商業(yè)觸角近年來已開始向高端市場延伸,新推出的小米10系列旗艦手機采用高通驍龍856芯片,性能直逼華為的麒麟990。
榮耀亦是如此,其發(fā)布的PRO 30系列與華為Mate 30系列配置接近。
04
華為的IoT“血統”
智慧家居(IoT)是小米的一大賣點——理論上,用一整套小米智能設備、電器,配合手機上的米家APP,就可以實現智能家居的無數玩法。
盡管小米的這套智慧家居距離完全實現仍有一段距離,但從結果上看,已經支撐起了小米45倍的市盈率。
然而榮耀手機業(yè)務的估值只有16倍。
在過去榮耀只做手機業(yè)務的時代,也許16倍的估值還算基本合理。但在華為剝離榮耀品牌之后,其曾經負責IoT的高管、手機業(yè)務團隊留在了榮耀,將為榮耀帶來什么呢?
華為也是個喜歡把IoT拿來講故事的大廠。在今年的華為開發(fā)者大會上,手機業(yè)務的內容并不是主要的篇幅,華為的高管們花了很大的筆墨在IoT上。
事實上華為很早就開始布局IoT,從智慧家居到智慧車聯網,再到鴻蒙系統以及整個華為生態(tài)HMS上,都體現了這個思路。
2021年加入鴻蒙的IoT設備要超過3億臺,這個數字幾乎和目前國內手機銷量持平,這個市場的價值遠比在手機市場爭奪市場份額要實在得多,格局也要大得多。
因此榮耀的長期價值上漲空間,勢必與華為著重發(fā)展的IoT業(yè)務深度綁定。
05
為什么不對標蘋果、三星?
另一方面,鑒于榮耀手機從低端向高端發(fā)展的路線,如果華為團隊為榮耀帶去了高端手機業(yè)務,那么在估值上也應當向高端手機廠商看齊。
目前市場上可比的兩家公司是蘋果和三星。蘋果市盈率35倍,三星電子市盈率19倍。
但由于蘋果和三星除了手機業(yè)務之外,還有其他業(yè)務可以帶來足夠的利潤,例如“蘋果稅”和三星的面板和半導體,所以實際上手機業(yè)務的估值可能會有所偏差。
從這個角度看,榮耀單純手機業(yè)務16倍的估值未嘗不是在向三星看齊。
但需要注意的是,從華為剝離出來的榮耀,暫時還達不到這樣的高度。
從手機芯片的角度來看,目前華為尚不能獲得上游芯片供應商的高端芯片,而目前最有可能供貨的廠商是高通。
今年早些時候,華為與高通已經達成了和解協議,將向后者支付高達18億美元的“和解費”。高通目前據傳正在美國政府積極游說,以爭取早日獲得向華為供貨的“許可”。華為也表示不排斥高通的芯片。
高通在中國市場是MOV等手機品牌高端芯片的主要供貨商,因此如果將來榮耀手機的芯片由高通供應,這意味著榮耀手機將與MOV手機來到同一起跑線上。
而榮耀在脫離了華為之后,在消費者眼中能否繼承華為的品牌價值,能否復刻華為成功的營銷渠道等,都是商業(yè)運行中的未知數。
06
白騎士的逆天營救
盡管華為的高端系列手機因芯片問題成了“絕唱”,但公司并沒有放棄芯片,包括對芯片生產線的投資。
Mate 40發(fā)布會現場,一位華為合作伙伴對媒體稱,前些天剛參加華為的一場合作伙伴會議,華為的一位領導專門強調了已經投資了200億美元用于芯片等領域。
而針對此次華為出售榮耀的傳聞,路透社所報道的150億美元作價,幾乎可以覆蓋這筆用于芯片領域投資的開銷。
簡單梳理一下本樁并購案的種種不難發(fā)現,這次收購與其說是華為單方面斷臂求生,倒不如看作是包括長期合作伙伴、深圳政府在內的多方,對華為展開的“聯合營救”。
首先是接手榮耀品牌的商家,并不一定是沖著榮耀手機未來的業(yè)績去的。
目前榮耀手機要發(fā)展壯大,除了要跟打法相似的MOV競爭,還要從蘋果、三星口中爭奪蛋糕,更可怕的是要面對美國制裁的重大不確定性。事實上,美國的制裁幾乎可以視作板上釘釘,因為明眼人都知道榮耀曾經是華為的品牌。
而這場并購對于華為來說的利好基本沒有爭議:在手機業(yè)務面臨不確定性的時期,將其轉手給他人,而自己則可以獲得一筆可觀的現金以充實流動性。
畢竟對于現階段的華為來說,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榮耀品牌16倍的估值雖然是低估,但在這樣的情況下,“消息人士”的謹慎估值,似乎是考慮到了維持各方利益平衡的風險折價。
目前最終的結果還沒出來,消息稱官方的說法最快于本周日發(fā)出。一切都還需要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