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通信與網絡 > 業(yè)界動態(tài) > 出售榮耀,華為戰(zhàn)略大撤退的關鍵標志

出售榮耀,華為戰(zhàn)略大撤退的關鍵標志

2020-10-16
來源:OFweek電子工程網
關鍵詞: 榮耀 華為 神州數碼 TCL

10月14日,據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稱,華為正在與神州數碼及其他競購方談判,以求出售榮耀手機業(yè)務的一部分,據稱交易價格可能高達37億美元(約250億元人民幣)。消息稱出售內容可能包括榮耀品牌、研發(fā)能力以及相關的供應鏈管理業(yè)務。除神州數碼外,其他潛在買家還包括TCL和小米。

1598257081031056471.png


圖片來自OFweek維科網

出售榮耀 或可帶來多贏局面

這印證了天風證券知名分析師郭明錤在其最新報告中的分析——華為可能出于規(guī)避美國制裁及回收資金等理由,出售榮耀手機業(yè)務。

報道稱,美國制裁讓華為陷入困境,華為為此重新設置其優(yōu)先事項,出售榮耀手機業(yè)務有助于華為專注于其高端的華為手機業(yè)務,榮耀品牌出于對性價比的偏重,給華為帶來的利潤顯然更低。神州數碼據信已成為競購隊伍中的領先者,它是榮耀手機的主要分銷商。

郭明志表示,出售榮耀手機業(yè)務將是榮耀供應商和中國電子行業(yè)的多贏。

據Canalys數據顯示,榮耀手機二季度銷量為1460萬部,占華為同期5580萬部手機銷量中的26%。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榮耀去年的凈利潤不到50億元人民幣,收入則約為700-800億元人民幣。

對于出售/競購傳聞,華為不予置評,神州數碼和小米沒有回應置評請求,TCL否認了。

華為官方與各路粉絲們的掙扎

榮耀手機業(yè)務若果真被出售,對于華為而言,必然將是一個非常標志性的事件。筆者把它理解為華為在制裁困局下戰(zhàn)略大撤退的的關鍵標志之一。

面對美國「極限施壓」式的制裁,華為著實承受了難以承受之重。

尤記得2019年5月15日,華為甫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5月19日,任正非就表示「美國的限制對華為的影響很小」,海思總裁何庭波甚至發(fā)表了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宣布了轟動一時的「備胎轉正」計劃:

今天,命運的年輪轉到這個極限而黑暗的時刻,超級大國毫不留情地中斷全球合作的技術與產業(yè)體系,做出了最瘋狂的決定在毫無依據的條件下,把華為公司放入了實體名單。

今天,是歷史的選擇,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

確保了公司大部分產品的戰(zhàn)略安全,大部分產品的連續(xù)供應。

「備胎轉正」計劃沸騰一時,但今日重新回頭審視,似乎難見「備胎」們?yōu)槿A為撐起一片天,「去美化」策略重點功臣,似乎更多還是日韓臺等非美系替代品們。

「實體清單」制裁延宕至今年9月15日,終于達到了所謂的「極限施壓」,這期間,雖然多次臨時許可證6次延期,但Google的安卓正式授權、ARM的架構、臺積電的代工、芯片設計軟件……乃至第三方芯片的購買都一步步地被切斷,剩下的只是英特爾和AMD的PC芯片等少數領域得以申請到許可證繼續(xù)供應。

這期間,華為和各路粉絲們一次次不甘心地或嘗試繞道避芒、或「傳謠」為華為沸騰續(xù)命。在華為來說,為了企業(yè)生存和發(fā)展,嘗試各種方式走出困局大體上無可厚非。而對于后者來說,不管是早期承自華為官方的「備胎轉正」還是后來上位的「塔山計劃」「南泥灣計劃」傳聞(對相關內容不了解的朋友,請翻到文末了解相關事件),其實都無助于華為真正走出供應鏈被切斷的困境。

華為戰(zhàn)略大撤退的關鍵標志?

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回顧一下過去。被「實體清單」這近一年半來,華為其實已數次「撤退」。

例如,2019年6月3日,媒體報道了亨通光電收購華為海洋網絡(香港)有限公司51%股權的消息,當時業(yè)界就有分析表示,華為的「戰(zhàn)略退卻」或將從退出海纜市場開始。

成立于2008年1月的華為海洋,本是華為和全球海事系統(tǒng)有限公司聯(lián)合成立的合資公司,華為占股51%。資料顯示,截止2018年,華為海洋建設的海纜長度超過五萬公里,在全球的市場占有率超過15%,在行業(yè)內排名全球前四。

出售華為海洋股價,從海底光纜領域投身而退,對于華為來說,或是試圖打消美國政府對于其支配基礎通信網絡擔憂的一種回應。

又比如,面對自身在澳大利亞市場的不再受歡迎,華為也選擇了從澳大利亞市場撤退。2020年9月22日消息,華為澳大利亞子公司表示,將繼續(xù)削減在澳大利亞的員工數量和投資。澳大利亞在2018年以國家安全風險為由宣布了禁止華為為其5G網絡提供設備。

華為澳大利亞子公司人員發(fā)表的聲明稱:「……我們在澳大利亞裁減了1000個高科技和高收入工作崗位……我們的員工數量已經從1200人降至不到200人,明年還會更低」,據稱,自從澳大利亞針對華為的5G禁令發(fā)布以來,華為已經終止了在澳大利亞的1億澳元研發(fā)投資。

在此之前,8月31日消息,華為終止了對澳大利亞國家橄欖球聯(lián)盟(NRL)球隊——堪培拉奇襲隊(Canberra Raiders)的贊助——這項贊助已持續(xù)近十年。

再如,2020年9月16日,華為心聲社區(qū)發(fā)布了華為任正非接受英國《經濟學人》采訪的紀要。采訪中,任正非表示,華為愿意將5G技術和工藝向國外企業(yè)作許可,并且,這是以一次性買斷的方式,而非每年繳納年度許可費的作法。這亦可見,華為面對困境主動示好的姿態(tài)。

可以說,面對困境,如果美國的限制始終不松綁,華為總體上來說是難以脫困的——無論是「備胎計劃」還是「塔山計劃」「南泥灣計劃」,都無法起到幫華為脫困的作用。華為最主要的三大業(yè)務「消費者業(yè)務」「運營商業(yè)務」「企業(yè)業(yè)務」都是高度技術依賴的,誠然華為本身積累了非常雄厚的技術實力,但脫離開美系先進半導體技術體系,這三項業(yè)務都難以發(fā)展壯大甚至是維持。華為有限的選項之一,就是戰(zhàn)略大撤退,將已到無法控制風險地步且在經營方面無法帶來足夠利潤的業(yè)務脫手,可以說是很理智的選擇。

還是上面的總結,榮耀業(yè)務如果出售,或是華為戰(zhàn)略大撤退的一個關鍵標志。問題在于,以后,華為還將會有哪些動作呢?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chuàng)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lián)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