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突擊檢查電信設備商愛立信北京辦公室,并進行現場取證,進行反壟斷調查。此次突擊行動,標志著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已經根據手機廠商的舉報進行立案調查。這也是繼2015年高通反壟斷案之后,國家反壟斷監(jiān)管部門在知識產權許可市場領域發(fā)起的第二次反壟斷調查。
對此愛立信昨日回應稱,由于相關企業(yè)對愛立信在中國知識產權許可業(yè)務的投訴,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近日啟動了對愛立信相關許可業(yè)務的調查。愛立信將全力配合此次調查,在調查進行期間不會再做進一步評論。
早在今年1月,就有外媒報道稱,中國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已收到中國手機廠商的投訴舉報,指控愛立信在3G和4G非標準必要專利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收取過高的授權許可費。
2014年之前,愛立信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商。其后,由于華為的強勁增長、諾基亞與阿爾卡特朗訊的合并,愛立信市場份額開始出現下滑。不過,日前市場研究機構IHSMarkit公布的數據顯示,瑞典電信設備制造商愛立信在2018年成功超越華為(26%),拿下了29.0%的市場份額,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移動通信基礎設施供應商。另外,在5G通信設備市場份額方面,愛立信也以24%的市場份額排在第一,備受關注的華為的5G市場份額卻只有15%,排在第四。
另外,得益于多年的研發(fā)投入,愛立信通信領域也積累了非常多的專利。資料顯示,2018年愛立信已擁有4.9萬件專利,且其中大部分為標準必要專利。其中在5G專利方面,根據中國信通院發(fā)布的《通信企業(yè)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量最新排名》顯示,截至2018年底,愛立信在歐洲電信標準化協(xié)會(ETSI)聲明的5G標準必要專利為1444件,占全部5G公開聲明專利的12%。
得益于在通信領域強大的專利庫的支撐,愛立信的專利授權業(yè)務規(guī)模也一直很大。數據顯示,2011年以來,愛立信的知識產權業(yè)務收入已達到97億美元。
作為2G、3G、4G移動通信標準的主要貢獻者之一,愛立信此前已與許多中國手機廠商簽署專利授權協(xié)議,包括華為、中興、小米、TCL、海信、OPPO等,而與中國手機廠商的專利糾紛也一直存在。
2014年,愛立信在印度訴小米專利侵權。此后,印度德里高院判決小米侵犯愛立信8項標準必要專利,并下發(fā)禁售令。經過斡旋,印度德里法院授予小米“臨時許可”,可繼續(xù)向印度銷售基于高通處理器的手機紅米1S,前提是小米每臺設備預繳100印度盧比于法院提存,而聯發(fā)科等平臺的小米手機一直在禁售狀態(tài)。去年,小米宣布在印度推出首款使用聯發(fā)科處理器的手機,小米方面稱與愛立信之間的訴訟已經結束。
同樣在2014年,TCL就愛立信在SEP授權許可中違反FRAND承諾,在美國加州中區(qū)聯邦地區(qū)法院提出合同違約訴訟,請求法院就愛立信2G、3G、4G授權許可費率進行重新裁定。2017年12月,美國法院做出裁決,將愛立信原來的許可費率減半。
值得一提的是,愛立信還曾因專利授權問題與蘋果大戰(zhàn)了一場,最終以蘋果妥協(xié)而告終。
2015年1月,愛立信與蘋果專利授權協(xié)議到期,簽署新的協(xié)議時,雙方在專利授權定價問題上產生分歧,蘋果認為愛立信要價太高。隨后蘋果對愛立信提出起訴,稱愛立信的LTE無線技術專利不是手機標準的基本專利,而且愛立信還針對這些專利收取了高額使用費。
隨后,愛立信分別在美國、德國、英國和荷蘭等歐洲三個國家對蘋果提起訴訟,指控蘋果在iPhone和iPad中使用了愛立信的專利但并未支付專利費。而愛立信起訴蘋果侵權的41項專利中,有8項標準必要專利,涉及2G、3G、LTE等技術。愛立信這8項必要專利幾乎在美國、中國、韓國等全球主要國家均有獲得授權。
而除了直接向這些手機廠商進行專利授權之外,愛立信還將部分標準必要專利出售給諸如Unwired Planet(無線星球)等NPE專利機構,后者通過專利的授權、轉讓獲得收入并于愛立信分成,此舉可以規(guī)避FRAND條約標準必要專利許可的約束。
2015年,聯想曾向Unwired Planet支付1億美元與后者達成專利許可并購買部分專利。除此之外,Unwired Planet還起訴了華為、三星等已經與愛立信達成專利許可協(xié)議的公司。
另外,在5G專利收費標準方面,愛立信計劃對每部手機征收2.5-5美元(低端手機和高端設備之間)不等的5G專利版稅。
愛立信首席執(zhí)行官Borje Ekholm在幾個月前召開的2018年第四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中國將成為首個大規(guī)模部署5G網絡的市場,并且很可能是第一個擁有獨立組網5G網絡的市場。他表示,愛立信正在大力投資,確保成為中國運營商網絡演進的技術參與者。
需要指出的是,在此次中國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對愛立信進行反壟斷調查之前,愛立信曾在印度曾遭遇反壟斷調查。
2013年-2014年,愛立信在印度起訴多家手機廠商要求收取專利許可費用。在此期間,Micromax等印度本土廠商舉報愛立信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收取過高專利費,印度競爭委員會隨后對愛立信發(fā)起反壟斷調查。直至2018年,Micromax與愛立信達成許可協(xié)議,雙方未許可收費標準,但Micromax撤回了投訴。2018年4月,酷派也曾向深圳中級人民法院起訴愛立信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但隨后,酷派也撤回了這一起訴。
目前,還不清楚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對愛立信反壟斷案的調查進展情況。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制造業(yè)基地,中國每年生產約19億部手機,約占全球總量90%,但是中國的手機廠商每年都需要向高通、愛立信等產商交大量的專利授權費。而隨著5G的即將落地,這部分的專利授權費也將進一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