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識碼: A
DOI:10.16157/j.issn.0258-7998.183112
中文引用格式: 郭彥青,段志強,王龍,等. 通用測試轉臺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與研究[J].電子技術應用,2019,45(3):42-45,49.
英文引用格式: Guo Yanqing,Duan Zhiqiang,Wang Long,et al. Design and research of universal test turntable control system[J].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ique,2019,45(3):42-45,49.
0 引言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專用測試設備越來越難滿足測試的需求,暴露出很多弊端[1]。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美軍為例,各類專用自動測試設備多達兩千多種,總數(shù)超過30萬臺,每年專用自動化測試設備的開發(fā)費用就超過10億美金[2]。美軍在80年代制定了“通用自動測試設備”計劃,旨在建立符合“自動化、標準化和通用化”標準的測試保障平臺,達到降低研制費用、提高綜合診斷測試結果對的目的[3]。轉臺作為導彈、飛機等飛行器的重要測試工具,相關性能的要求也隨之越來越高[4-5]。本文設計一種通用測試轉臺,通過對不同的標準硬件進行組合和專用機構的調整,以適應多種導彈進行測試[6]。
傳統(tǒng)的專用測試轉臺往往只面向一種類型的導彈進行測試,在設計其控制系統(tǒng)時也只需考慮一種情況,因此其控制系統(tǒng)相對比較簡單,利用傳統(tǒng)PID控制即可實現(xiàn)[7-10]。而在進行通用測試轉臺的控制系統(tǒng)設計時,需考慮在更換不同導彈類型之后控制系統(tǒng)所受到的影響,在更換導彈之后,系統(tǒng)的很多參數(shù)都會發(fā)生變化,普通PID控制無法適應變參數(shù)控制系統(tǒng)。與傳統(tǒng)PID控制方式相比,模糊控制適合于那些難以建立精確數(shù)學模型、具有非線性和大滯后過程的控制系統(tǒng)[11-17]。本文著重研究變負載情況對通用測試轉臺控制系統(tǒng)的影響,同時提出了模糊自適應PID控制方法[18-20],以實現(xiàn)轉臺控制系統(tǒng)針對不同負載的自整定,最終實現(xiàn)對控制系統(tǒng)性能的提升。
1 通用測試轉臺系統(tǒng)結構及硬件設計
轉臺是機彈鏈路系統(tǒng)專用測試工裝,用于吊艙、導彈在水平、垂直、滾轉的姿態(tài)調整,主要完成3個自由度的測試。由于不同類型導彈的長度、質量及直徑的不同,在進行轉臺硬件設計時,需要考慮其通用性。
通用測試轉臺的升降裝置由多級剪叉式機構構成,利用雙液壓缸進行驅動,升降高度范圍為1.2~3 m,可適應不同類型導彈垂直方向的高度要求。水平裝置由伺服電機、蝸輪蝸桿結構、轉盤軸承構成,通過控制伺服電機接收來自測控系統(tǒng)的指令,帶動蝸輪蝸桿進行工作,蝸輪蝸桿經(jīng)小齒輪將力矩傳遞至回轉支撐裝置(轉盤軸承)的大齒輪上,回轉支撐在大齒輪的帶動下,驅動水平回轉工作臺進行回轉動作。滾轉裝置由伺服電機和專用齒輪構成,專用齒輪可進行靈活調節(jié)以適應不同直徑的導彈進行滾轉。通用測試轉臺系統(tǒng)框圖如圖1所示,3個自由度控制均有手動、自動控制,同時上位機界面可實時監(jiān)控各軸運行情況以及當前所處位置。
2 轉臺系統(tǒng)軟件設計
依據(jù)整個設備控制時的3層結構設計,系統(tǒng)實現(xiàn)時的軟件結構如圖2所示。
由圖2可以看出,整個軟件設計時分四大部分:上層應用軟件、實驗運動驅動、TRIO底層電機驅動、PLC手動控制。其中TRIO底層電機驅動軟件直接與各電機驅動器進行連接,實現(xiàn)電機的直接控制,該部分性能的好壞直接決定了通用測試轉臺的性能。實驗運動驅動部分針對多種類型導彈實際應用需求,開發(fā)通用的接口程序。為方便操作人員的使用,轉臺還加入了手動操作功能,實現(xiàn)該操作功能的是PLC手動控制程序。該程序接收來自現(xiàn)場的各按鈕和傳感器信號,并將其通過485通信方式傳遞給TRIO底層電機驅動軟件,底層電機驅動軟件根據(jù)收到的相應操作指令,手動操作各電機的運行。在實際測試過程中,直接操作的是上層應用軟件,在該軟件中,通過與專用的DLL程序進行交互,開展相應的實驗工作。DLL庫文件接收上層應用軟件的指令,并實時經(jīng)網(wǎng)線傳遞給TRIO底層電機驅動軟件,從而完成一個完成的控制流程。實際軟件運行流程如圖3所示。
3 系統(tǒng)建模及控制器設計
3.1 系統(tǒng)搭建
影響通用測試轉臺控制系統(tǒng)的因數(shù)有很多,本文著重研究變負載對轉臺控制系統(tǒng)的影響。當負載發(fā)生改變時,對轉臺3個自由度運動影響最大的是轉臺的水平回轉運動,所以研究轉臺水平回轉控制系統(tǒng)尤為重要。首先需要對控制系統(tǒng)進行建模分析,以便能夠更加準確深入地了解變負載對水平回轉控制系統(tǒng)的影響。
轉臺水平回轉控制系統(tǒng)對象是電機,其數(shù)學模型如圖4所示。
以電樞電壓U(s)為輸入變量,以專用齒輪轉速n2(s)為輸出變量,其傳遞函數(shù)為:
由式(4)可知,系統(tǒng)總的轉動慣量對傳遞函數(shù)有很大影響。在進行不同類型彈體測試時,彈體質量不同,造成系統(tǒng)慣量不同。針對慣量不斷變化的控制系統(tǒng),普通PID控制無法實現(xiàn)快速穩(wěn)定的調節(jié),因此需要一種能夠針對不同慣量實現(xiàn)PID自整定的控制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種模糊自適應PID控制,以誤差e和誤差變化率ec作為輸入,利用模糊規(guī)則在線對PID參數(shù)進行修正以滿足不同負載下的e和ec對PID參數(shù)自整定的需求,從而消除由負載變化所引起的系統(tǒng)振蕩,并提高系統(tǒng)響應速度。
3.2 模糊PID控制策略介紹及控制器設計
模糊PID控制器由兩個部分組成:傳統(tǒng)PID控制器和模糊化模塊。PID模糊控制的首要任務是找出PID的3個參數(shù)與位置誤差e和誤差變化率ec之間的模糊關系,在運行中不斷檢測e和ec,根據(jù)確定的模糊控制規(guī)則來對3個參數(shù)進行在線調整,滿足不同e和ec時對3個參數(shù)的不同要求??刂破鹘Y構圖如圖5所示。
其控制器表達式為:
4 系統(tǒng)仿真分析
為驗證模糊自適應PID控制可以更好地適應不同負載下控制系統(tǒng)快速穩(wěn)定的調節(jié),根據(jù)前面所建立的系統(tǒng)模型,在MATLAB中構建SIMULINK仿真,圖6為系統(tǒng)仿真模型。圖7為不同負載下傳統(tǒng)PID控制和模糊自適應PID控制的控制效果對比圖。
由圖7可知,在不同負載條件下,兩種控制方式的響應速度不同,傳統(tǒng)PID控制的響應時間總是高于模糊自適應PID控制。在負載為1 t時,傳統(tǒng)PID控制的系統(tǒng)響應時間比模糊自適應PID控制高0.273 s;負載為2 t時,傳統(tǒng)PID控制的系統(tǒng)響應時間比模糊自適應PID控制高多0.284 s;負載為3 t時,傳統(tǒng)PID控制的系統(tǒng)響應時間比模糊自適應PID控制高0.385 s。經(jīng)分析可知,相對于傳統(tǒng)PID控制,模糊自適應PID控制在變負載情況下可迅速做出調整以適應當前負載,保證系統(tǒng)響盡可能小地受負載的影響。
5 結論
本文所設計的通用測試轉臺可以對多種類型導彈進行測試,有效降低了專用轉臺的研制費用及研制周期,同時提高了測試設備的適應性、靈活性和可拓展性。通過對比傳統(tǒng)PID控制和模糊自適應PID控制可知,在變負載的情況下,模糊自適應PID控制通過檢測到由負載變化所引起的位置誤差及誤差變化率,快速調整系統(tǒng)PID參數(shù),使系統(tǒng)的響應速度盡可能小地受到影響,對被控對象的非線性和時變性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從而保證系統(tǒng)快速穩(wěn)定地運行。
參考文獻
[1] 王小艷.基于多種總線的測量綜合控制器測試臺的研究與實現(xiàn)[D].太原:中北大學,2009.
[2] 馬敏.并行多任務自動測試系統(tǒng)分層化建模及其關鍵技術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08.
[3] 鄒逢興.計算機硬件技術及應用基礎[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0.
[4] 任工昌,吳夢珂,朱愛斌,等.帶單節(jié)拖車的機器人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J].電子技術應用,2018,44(11):41-44,49.
[5] 王海涌,張為瑋,王衛(wèi).多軸運動控制器在轉臺控制系統(tǒng)中的應用[J].電子技術應用,2010,36(3):97-99.
[6] 鐘志華.一種通用雷達自動化測試設備的研究及其應用[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
[7] 趙輝.基于內??刂圃淼腜ID控制器設計[D].天津:天津大學,2005.
[8] 陸偉男,蔡啟仲,李剛,等.基于四軸飛行器的雙閉環(huán)PID控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4,14(33):127-131.
[9] 管萍,和志偉,戈新生.高超聲速飛行器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PID控制[J].航天控制,2018,36(1):8-13.
[10] 李航,王耀力.四旋翼飛行器中PID控制的優(yōu)化[J].電子技術應用,2017,43(2):73-76.
[11] LOPEZMARTINEZ M,ORTEGA M,VIVAS C,et al.Nonlinear L 2 control of a laboratory helicopter with variable speed rotors[J].Automatica,2007,43(4):655-661.
[12] 佟紹成,王濤,王艷平,等.模糊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及穩(wěn)定性分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13] 張濤.基于模糊PID控制算法的輸彈機優(yōu)化設計[D].太原:中北大學,2017.
[14] 馬曉爽,石征錦.一種改進Fuzzy-PID技術的飛行器姿態(tài)控制系統(tǒng)設計[J].電子技術應用,2016,42(10):21-23,28.
[15] Liu Xiaodong,Zhang Qingling.New approaches to H ∞ controller designs based on fuzzy observers for T-S fuzzy systems via LMI[J].Automatica,2003,39(9):1571-1582.
[16] 赫建立,朱龍英,成磊,等.串聯(lián)機器人軌跡跟蹤控制模糊自適應PID算法的誤差修正[J].電子技術應用,2015,41(1):60-63,67.
[17] MEZA A G,CORTES T H,LOPEZ A V C,et al.Analysis of fuzzy observability property for a class of TS fuzzy models[J].IEEE Latin America Transactions,2017,15(4):595-602.
[18] 霍建楠,王自強.基于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擺動電機的模糊PID控制[J].電子設計工程,2018,26(12):129-133.
[19] WU H N,WANG J W,LI H X.Design of distributed H∞ fuzzy controllers with constraint for nonlinear hyper-bolic PDE systems[M].Pergamon Press,Inc.2012.
[20] 冉華軍,李健,牟書丹.基于模糊自適應PID控制的直流電機調速系統(tǒng)[J].通信電源技術,2017,34(1):23-25.
作者信息:
郭彥青1,段志強1,王 龍2,高宏偉1,李 賽1,林炳乾1
(1.中北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山西 太原030051;2.華北計算機系統(tǒng)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