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舉辦的一年一度COMPUTEX臺北國際電腦展上,微軟不但帶來了2018年的許多新計劃,還發(fā)布了全新的智能設備類別,極客公園前往現場,為大家第一時間帶來本次活動的內容。
開場階段,按照慣例,微軟介紹了Win10系統(tǒng)一年來取得的成績,這是迄今為止最受好評的Windows系統(tǒng),月活躍設備數超過7億,其中不論是PC、游戲PC還是超極本、平板PC二合一設備,過去一年的增長數都超過了10%。
負責消費及設備事業(yè)部業(yè)務的微軟全球副總裁尼克·帕克(NickParker)在介紹中談到:
“對于微軟來說,這次展現的不只是顯示器與硬件設備,而是真正能以科技助力人們實現抱負和夢想的前瞻服務與體驗。想像一下,我們可以用無所不在的計算、融合AI以及連結至云端的技術來打造設備與體驗?,F在,正是產業(yè)創(chuàng)新轉型的最美好時代?!?/p>
而關于這一點,帕克認為,未來幾年科技行業(yè)的重要機會在于云計算和邊緣計算的協(xié)同,微軟在打造智能云和智能邊緣的路上,正在實現過去無法實現的全新體驗和解決方案。這就包括三個方面:
無處不在的計算(UbiquitousComputing):微軟智慧云端將相關設備與現實世界串聯(lián)起來。
由于智能云與智能邊緣對產業(yè)帶來的全新可能,微軟認為,無論是智慧家庭中的恒溫控制器、或是智慧辦公室中的互動式顯示器等,都將為每個人提供更靈活與更個性化的智能體驗,因此有理由讓計算設備更進一步走進我們生活。
在現場,微軟展示了來自合作伙伴的產品表明這一決心,比如今年和米家生態(tài)鏈公司香蕉出行合作,推出的基于微軟翻譯技術的翻譯機魔芋AI翻譯機,不僅在產品上設計獨特,足夠低的價格也對智能翻譯機行業(yè)產生了不小影響。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打造AI平臺,面對不同場景建立智慧應用,通過AI方式解決應用中出現的問題。
微軟以一款特別的軟件產品MicrosoftLauncher為例,這款旨在打通手機和電腦的桌面啟動器強化了移動端到PC端的連貫體驗,讓用戶能保持在工作和生活上的效率,簡化過去一些不必要的復雜問題。
這款應用很早就從微軟車庫項目中脫穎而出,最早名為ArrowLauncher,命名改動代表著微軟對它寄予的厚望,目前只有安卓版,但是在用戶之間評價很不錯。
多模態(tài)多設備體驗(Multi-sense,multi-deviceexperience):在不同設備上讓微軟服務保持良好體驗,繼而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變化。
比如這款獨特的WindowsCollaborationDisplays,采用Win10系統(tǒng)的同時,更大的觸控屏幕為團隊協(xié)作提供幫助。這款設備屬于全新類別,針對的是協(xié)同辦公場景。
據了解,微軟目前已經與幾家第三方硬件制造商簽署了合作協(xié)議,包括夏普和Avocor在內。這個全新類別將具有觸摸屏和觸控筆輸入支持,配備立體聲揚聲器、攝像頭和遠場麥克風系統(tǒng)。最早將在今年晚些時候上市。微軟承諾“低價位”,這可能意味著它們的價格將低于SurfaceHub的9000美元起售價。
另外,不同的需求為合作伙伴帶來更多機會,比如華碩在本次臺北電腦展亮相的帶有特別觸控板的筆記本電腦AsusZenbookPro15。
還有宏碁針對更復雜場景推出的二合一產品AcerSwift7和聯(lián)想的LenovoMiix630等,可以說,無處不在的計算就要求有多種多樣的設備支持。
AI時代到來無疑是自信息革命之后最為深刻的一次全球革命,而信息安全在這場革命中的作用日益顯現?;诖?,微軟首先發(fā)布了全新的“WindowsIoT核心服務”。
這項服務將幫助企業(yè)更簡易地管理操作系統(tǒng)、應用程序、設置以及OEM等特定更新,其中也涉及到設備健康證明(DeviceHealthAttestation,DHA),微軟會為此服務提供為期10年的技術支持。
其次,是Microsoft365智能解決方案,囊括了Office365、Windows10與企業(yè)安全管理平臺(EnterpriseMobility+Security)等三大服務,為企業(yè)員工提供完整、智能且安全的解決方案。
微軟介紹到,這將成為一個全球化的生產力平臺,協(xié)助以人為中心并滿足人在工作或生活中的多重感知(multisense)與多元化設備(multidevice)體驗。目前,全球已有許多用戶通過如個人電腦、平板電腦、手機及其他設備等正在利用Microsoft365的強大功能,實現隨時隨地的移動辦公。
顯然,處于正加速向前的AI化社會,無所不在的計算、融合AI以及連結至云端的技術來打造設備與體驗將會是微軟的重中之重。不光是每個人的生活習慣,產業(yè)的創(chuàng)新轉型也將會在我們的注視下發(fā)生,現在開始,應該更加重視,積極擁抱變化的到來。